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面孔
 
本期人物石光銀
陜西省定邊縣定邊街道十里沙村黨總支原書記石光銀——

誓將沙漠變綠洲

誓將沙漠變綠洲(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七一勛章”獲得者)
2021-07-08 10:31:0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龔仕建
大號 中號 小號
 
  6月的陜北大地,林木蔥蘢。
 
  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的狼窩沙生態治理區里,69歲的陜西省定邊縣定邊街道十里沙村黨總支原書記、陜西石光銀治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光銀,正手握斧子,為樹木修剪枝杈。一旁,他“90后”的孫子石健陽拿起3米長的高枝鏟,用力一鏟,把多余的枝杈鏟下來。
 
  “歇會兒吧,老石!”有人沖石光銀喊了一聲。在修剪樹木的幾名村民很快聚攏過來,沙梁間,樹蔭下,拉開了林木規劃、樹種改良的話題。
 
  40多年來,石光銀帶領鄉親們治沙造林,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營造一條長百余里的綠色長城,徹底改變了“沙進人退”的惡劣環境。他將治沙與致富相結合,創造“公司+農戶+基地”的新模式,幫助沙區群眾脫貧致富。
 
  “惡沙不治,窮根不拔,我就枉活一世”
 
  1952年2月,石光銀出生在定邊縣毛烏素沙漠南緣的一個小村莊。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地炕爛草棚,四季冒黃風,糠菜填肚皮,十戶九家窮。”當時的一首民謠,道盡了風沙肆虐之下,當地群眾惡劣的生產環境和貧苦的生活狀態。
 
  “小時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外出放羊,一場沙塵暴把我們刮跑了。父親出門找了3天,才把我找回家。小伙伴卻再也沒了蹤影。”石光銀回憶,那些年,風沙掩埋了莊稼,攆著他們舉家搬遷了9次。從那時起,他便立下了治沙的志向。
 
  1968年,石光銀當選定邊縣海子梁公社圪塔套村小隊長后,帶領群眾苦戰3年,在不毛之地種活了樹林。“首戰告捷,打破了鄉親們‘沙窩里栽不活樹’的觀念。”石光銀說。
 
  1984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石光銀成立了一家治沙公司——新興林牧場,承包治理3000多畝荒沙。
 
  “我叫石光銀,成立了一個荒沙治理公司,要治理狼窩沙。現榜告四方父老,凡有人愿意與我一起治理狼窩沙的,一概歡迎……”在石光銀治沙展館,一張落款日期為1985年6月5日的“招賢榜”十分醒目。
 
  招賢榜貼出后,不少鄉親主動加入治沙隊伍。“不治沙就沒出路。”跟石光銀一起治沙的楊樹華深有感觸,“一場風沙能把種在地里的莊稼全部掩埋,吃飯都成問題。”
 
  只是,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種樹種草,談何容易。為籌措樹苗款,石光銀把家里養的84只羊和一頭騾子攏在一起,趕到集市上賣。當時,妻子拽著他的衣角不松手,石光銀罕見地發了脾氣:“惡沙不治,窮根不拔,我就枉活一世!”
 
  就這樣,石光銀帶領鄉親們一頭扎進了海子梁荒沙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狼窩沙。
[page]
  “不能只顧自己,要帶著群眾一起干”
 
  行走在狼窩沙林區,當年種下的小白楊,如今已長成十幾米高的大樹。郁郁蔥蔥的樹林里,不時可見狐貍、鳥雀等。面對面坐在地上,石光銀向記者講起了治沙的艱難歷程。
 
  1986年,一戰狼窩沙,失利;1987年,二戰狼窩沙,又碰了一鼻子灰。此時,有人想要離開治沙隊伍,有人上門索要樹苗款,更多的人開始質疑。
 
  “光銀啊,鄉親們可全都看著呢,咱不能半途而廢。”這一回,輪到妻子給石光銀打氣鼓勁了。定邊縣林業局的技術人員也送來建議:沙地栽樹,光憑熱情不行,還要學會運用技術。
 
  1988年春天,石光銀帶領鄉親們,用驢車拉著樹苗和10多萬公斤沙蒿、沙柳,再次開進狼窩沙。
 
  跟前兩次不同,這回,石光銀用的是新學來的“障蔽治沙法”:在迎風坡畫格子搭設沙障,使沙丘不流動;在沙障間播撒沙蒿、栽植沙柳固定流沙;然后種下楊樹苗……他們在6000畝沙地上搭設了總長度達800余公里的沙障。
 
  “那些日子,我們拿著鐵鍬、背著樹種、帶著干糧,走到哪,就干到哪睡在哪。住的是柳條和塑料布搭起的帳篷,吃的是又干又硬的餅子。”回憶往昔,石光銀目光如炬,“有人說我傻,自討苦吃。我覺得,作為黨員,不能只顧自己,要帶著群眾一起干。群眾吃夠了風沙苦,我們就得想盡辦法把沙子治住。”
 
  過了些時日,新栽的樹枝上長出了鼓鼓的嫩芽。“樹苗成活了!”石光銀說,“這給鄉親們帶來了希望,大家認識到,只要有決心、有恒心、有科學方法,就一定能治住沙。”
 
  石光銀帶領鄉親們付出的心血終于得到回報,三戰狼窩沙,5.8萬畝沙地造林成活率達90%以上。不僅如此,他后續承包的25萬畝荒沙、堿灘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page]
  “要把治沙造林事業一代一代傳下去”
 
  每次來狼窩沙,石光銀都要叮囑護林員及時修剪林木。“這些樹木就像是我的孩子,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我就安心了。”穿過一片樟子松林,回想起這批樹木栽種的情景,石光銀眼含熱淚。
 
  那是2008年的植樹節,石光銀的兒子從外地調運樹苗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車禍身亡。強忍著巨大悲痛,在兒子安葬后的第三天,石光銀又奔赴治沙造林第一線。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雖然沒了兒子,但還有孫子,要把治沙造林事業一代一代傳下去。”石光銀說。
 
  石健陽從記事起就看著爺爺治沙,讀大學時選擇了林業專業。如今,他回到定邊,與技術團隊一起開展林下經濟科研活動。“爺爺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樣。”石健陽說,“我要發揮專業特長,研究適宜沙地生長的經濟作物,再帶動瓜果蔬菜的種植,形成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不僅治沙,還要致富。近年來,通過成立聯合黨支部,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石光銀聯合1000多戶農戶,先后辦起了千畝樟子松育苗基地、千畝辣椒種植基地、百頭肉牛示范牧場、3000噸安全飼料加工廠等經濟實體,幫助鄉親們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走進定邊縣十里沙村,道路兩旁的蔬菜大棚里生機盎然。村民崔浩正在自家大棚里忙活,他說:“再有半個月,辣椒就上市了,不愁銷路,去年收入超過6萬元!如果沒有石光銀帶著鄉親們治沙,哪有現在這樣的好日子!”
 
  “在老石的幫助下,我們走上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共同致富的路子。僅322座蔬菜大棚,去年就為農戶增收480多萬元。”十里沙村黨支部副書記蔣杰說。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將沙漠變綠洲。”在榆林市委書記、市長李春臨看來,正是以石光銀為代表的一大批治沙造林人的艱苦奮斗,讓定邊縣毛烏素風沙草灘區變成了“塞上糧倉”。
 
  “我會當好守林人,守護爺爺、父親兩代人的成果,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傳承下去,讓‘沙漠綠洲’成為鄉親們持續增收的‘金山銀山’。”石健陽說。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色视频|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卡通另类|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xxx|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韩国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乱偷互换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乱女乱子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老汉色av影院| 小受被强攻按做到哭男男|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canopen永久| 欧美色图亚洲自拍|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a级**毛片看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国产盗摄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美女的大胸又黄又www又爽| 天天躁天天弄天天爱|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