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雜志鄭重推選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為2023年年度人物。
這一年,幾乎人人都在談論AI。
AI認知度持續破圈。電影《流浪地球2》中制造滅亡危機的“550W”超級量子計算機(MOSS)、唱腔音色與本人高度相似的“AI孫燕姿”、亞運會歷史上首個參與點火儀式的“數字人”……它們一次次引發人們對AI發展和人類社會變革的思考與討論。
AI迎來大模型發展熱潮。阿里云發布“通義千問”、科大訊飛發布“星火”、騰訊發布“混元”……在AI前沿發展方向之一的大模型上,科技界、產業界不斷發力。AI賦能工作已經是“最沒有想象力”的答案。
當人類的腳步來到2023年,我們可以說:未來已來。
今天,AI是技術,是工具。它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它是受到人類智能行為啟發,利用計算機做出的一些智能工具。人類是智能體,AI也是公認的“智能體”。
AI是圖景,是可能。它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的新產業。一些曾經的軟科幻情節如今正實實在在地發生。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AI是合作,是責任。我們處在一個充滿挑戰變化的時代,也處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在寬廣的地球上,我們愿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
AI更是機遇,是戰略。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我們需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在這個充滿變革和希望的時代,AI所承載的人類對開拓、對創新、對未來的有力暢想,必將更加閃爍生光!(感謝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和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孫富春對本次報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