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4日否決了一項由共和黨人發起的決議案。該決議案意在推翻拜登政府去年發布的新規,允許短期內充電樁建設所需的部分零部件可以是非“美國貨”,共和黨人聲稱此舉將使美國的資金被補貼給中國制造的產品。而拜登認為,該決議案將損害美國的制造業和就業。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和《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早前計劃2030年在全美建設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并根據2021年通過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為這一充電設施建設投資75億美元的聯邦資金。該法案中“購買美國貨”的要求規定,建設聯邦資助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必須使用美國生產的鋼鐵等原材料。去年2月,拜登政府豁免了必須使用美國材料的要求,只要充電設備本身在國內組裝即可。
美國共和黨人對此表示反對。聯邦參議員盧比奧去年提出一項聯合決議案,試圖廢除這一豁免政策。盧比奧稱,電動汽車充電站“應該由美國人在美國制造,使用美國產品”。“這傷害了美國企業,并讓中國等外國對手能夠控制我們的能源基礎設施,”他在去年7月曾表示,“我們永遠不應該用美元來補貼中國制造的產品。”去年11月和今年1月,該決議案分別在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以微弱優勢獲得通過,并最終呈交拜登簽署。但拜登24日否決了這項決議。白宮方面表示,將在明年分階段對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實施“購買美國貨”的國產化要求,這“提供了必要的時間來提高(美國國內電動汽車充電設備零部件的)產量”。拜登在否決聲明中表示,“共和黨人的決議案將損害國內制造業和就業機會”,以及清潔能源轉型,導致聯邦資金將被用于直接購買中國等競爭對手國家制造的充電樁。
《紐約時報》稱,這一事件正值美國國內圍繞電動汽車的政治分歧日益擴大之際。拜登政府正積極宣傳電動汽車,將其作為減緩全球變暖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包括前總統特朗普在內的共和黨人抨擊電動汽車不可靠、不方便,聲稱推廣電動汽車是把美國的汽車制造業拱手讓給了在電動汽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中國。ABC評論稱,圍繞豁免措施的爭論,凸顯了拜登總統面臨的挑戰:一方面是需要更清潔的能源,另一方面是對中國日益增長的依賴。要實現拜登政府的目標,確保到2030年電動汽車占所有新車銷量的一半,充電設備的廣泛普及是至關重要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24日表示,中國汽車制造商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車企,他們將在本國以外取得巨大成功。
路透社還提到,就在拜登行使否決權的同一天,他獲得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公開支持。報道稱,UAW在美國是一個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工會,其在汽車產業向電動汽車過渡期間尋求政府的保護。彭博社稱,汽車工人手中的選票有可能將直接決定多個關鍵搖擺州的命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限制中國產品在美生產銷售,保護本國制造業,打擊中國優勢產業這個大方向上,美國兩黨是差不多的。而拜登此次否決國會決議案,首先是要捍衛自己的權威,因為這個決議案是對拜登政府政策的反對,尤其現在正處于大選這一重要節點,更要展現強硬。另外,拜登也有經濟利益上的考慮,在推進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中,要維護美國制造業的利益,保障就業崗位,爭取相關利益團體的支持。但同時,正如美國媒體分析所說,拜登又面臨兩難的現實情況,一方面由于本國綠色產業制造能力相對薄弱,需要從中國進口成品或原材料;另一方面又要對華優勢產業進行打壓遏制,以免國內出現政治反彈。這種兩難將延緩美國的綠色轉型時間,加劇國內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