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白宇主演的《謝謝你醫生》正在熱播中,該劇講述了桐山醫院急診科新成立的EICU(急診重癥監護室)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日前,楊冪在分享幕后故事時表示,飾演肖硯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是對于醫術的詮釋,在拍戲的過程中遇到的很多病例,除了背醫療術語以外,醫療手法也很重要,比如手術,“因為肖硯本身是一個有多年經驗的醫生,如果在動手術的時候沒有很專業的手勢或者手法,就會讓人質疑可信度。”
楊冪飾演的女主角肖硯是剛結束無國界救援工作回國的醫生。 圖片來自官方微博
人物:肖硯外冷內熱
劇中,楊冪飾演的女主角肖硯是剛結束無國界救援工作回國的醫生,她不僅醫術高超,還善于傾聽病患心聲,對醫學有一種純粹的熱愛。其中,無國界救援部分的拍攝也讓楊冪印象深刻,她回憶,這一段的戲份是在銀川拍攝的,對自己來說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風太大了、沙子太大了,拍了三天臉就裂了,因為太干燥了,回去晚上卸妝以后敷面膜的時候,都覺得臉是疼的。“而且因為風太大,我們的置景聽說還被吹跑了好幾次,那段戲的拍攝真的是時間緊任務重,感覺壓力挺大的。當時想著真正在做無國界救援的醫生真的太不容易了,因為不光是自然環境的問題,醫療條件也是非常不好的,在這種情況下堅持救人,很難。”
在楊冪看來,肖硯外冷內熱,不管對人也好對醫術也好,都有自己的堅持和理解,同時她也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這個角色最大的特別之處在于,她打翻了一些人們對醫生的刻板印象,比如她在搶救病患或者進行手術的時候,是非常專業的醫生形象,但私底下她會穿皮衣騎摩托車,很颯,她在生活中是一個很鮮活的人。我和她最相似的地方是,有些時候都比較較真,也比較利索。”
演繹:要把“搶救”變成本能
為了飾演肖硯,楊冪此前看了一些醫療劇,也去醫院專門體驗了生活,楊冪坦言,一些醫學上專業的臺詞對她來說難度很大,“因為一點都不敢說錯,包括它的順序和用量用藥什么的。”體驗生活的時候,除了學習必要的醫療手法外,主要是跟醫生們聊他們的心路歷程,“畢竟醫生是最能直面生死的人,他們可能會碰到很多的病患,但他們沒有時間去感受生離死別,我會問他們如果碰到這些事情的話,會怎么調節自己。”
劇中,肖硯作為急診科醫生有很多在病房搶救的戲,在楊冪看來,因為自己演的是醫生,就要想辦法把“搶救”變成本能,“比如說在病患突然暈倒的時候,不能像一些古裝戲演的那樣去搖他,說醒醒,這是不對的。要輕拍重喚,很大聲地在患者耳邊叫,然后輕輕地拍,不要晃,如果病患是腦部原因很容易出事。”
楊冪坦言,自己以前本來覺得醫生就是治病救人,拍了這部劇才知道他們要了解醫學,更要了解人學,因為醫生除了要想病怎么治以外,還要想怎么跟病患、家屬溝通,怎么表達才穩妥。劇中,有一句臺詞讓楊冪印象很深:當一個醫生面對的不是疾病,而是患者,我們的使命就是陪伴他們,我們應該要陪著他們戰勝疾病戰勝死亡,就算不能,我們也應該陪在他們身邊,一起去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就像劇中肖硯說的,醫學歸根結底就是人學。
關鍵詞自述
跟喬振宇演情侶
因為我跟老喬(喬振宇)之前就認識,我們一起拍過《古劍奇譚》,所以很熟,但這是第一次演情侶。喬振宇飾演的林志遠對于肖硯來說是白月光,他去世后,肖硯就把自己愛情的這扇門給關上了,她之所以回國也是為了去尋找他留下的痕跡。對于林志遠去世這件事,肖硯是很崩潰的,可能不只是崩潰,是絕望,但是她又做不了任何事情,這個經歷影響了她后來對很多患者和病例的態度,無能為力的自己是她的夢魘,所以她想救助更多的人。
跟白宇演對手
白術是一個嘴硬心軟、很傲嬌很可愛的男醫生,和白宇本人很像,傲嬌且可愛。劇中肖硯和白術就是不打不相識,從一開始互相攻擊,到后面彼此了解,互相信任。其實就算他們醫學理念不同,我覺得這都是正常的事情,任何一個專業,如果你足夠熱愛它的話,都會對它有自己認為的見解,也可能會不認同別人的一些方式。他們倆到后來,更像是肖硯所說的求同存異,就是兩個人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仍然保留他們個人堅持的底線,我覺得這是沒有問題的。白術很驕傲,肖硯又不是那種會故意去爭的人,兩個人一開始會有分歧,到后來慢慢地發現對方身上也有可取之處,慢慢接受對方。我覺得肖硯跟白術上升不到愛情,是喜歡,然后戛然而止,未完待續、敬請期待。跟白術的相處有讓肖硯慢慢走出自己的夢魘。
印象最深的故事
劇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王晴的故事,她的丈夫是一個英雄消防員,在救火過程中去世了,她心臟不好還懷著孕,身體負擔很大,家里人都勸她把這孩子打掉,但她一直堅持要生下孩子。關于她的故事,我們有一部分是在疫情前拍的,有一部分是在兩年后去年復拍的,我記得再拍的時候,演王晴父母的演員老師露臉的戲份已經都拍完了,所以帶他們背影的戲就找了其他人來演,搭一個背影就可以了。我在拍跟王晴交流的戲的時候,就看到演王晴母親的那個演員站在旁邊一直哭、一直流眼淚,后來我問她為什么,她說王晴說的這段話很感動她。
日常養生小秘訣
我的生活習慣就是到點吃飯,沒有拖延癥,到中午吃午飯,到晚上吃晚飯。我是基本上不吃夜宵的,也不會晚飯挪到八九點才吃,我覺得那樣對身體的代謝、消化不好。
(新京報記者 劉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