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用語成為小學生口頭禪的現象受到網友關注。媒體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網絡流行語、網絡熱梗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流行,有的孩子說話夾雜著大量網絡流行語,乃至作業、作文中都出現了網絡流行語,這讓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很苦惱和憂慮。”
報道中列舉了不少實例。比如,“你真是餓了,什么都能吃得下”成為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最近的口頭禪;在面對父母的批評教育時,孩子用“啊,對對對!”回答,而這句話所代表的是一種敷衍的回復方式。
如今,誰都會說兩句網絡流行語。學習能力強、喜歡接觸新事物的孩子們,對網絡流行語的掌握和接受程度甚至比許多成人都要高。這些流行語或源于社交平臺上的某次熱搜,或源于某個影視劇,甚至是源于某個短視頻或貼子等等,它們往往有著夸張或者幽默的表達方式,能生動地描述現象、傳達情緒。
孩子們愛說網絡流行語,并不難理解。根據2023年12月發布的《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7.2%。同時,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過去5年小學階段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從89.5%提升至95.1%。孩子們成長于數字世界,沉浸在互聯網中,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網絡表達。
還應該看到,網絡熱梗之所以受到青少年的喜愛,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它代表著一種創造性和新鮮感。孩子們覺得用網絡熱梗、流行語,是一件很新潮、很酷的事情,并且他們能夠通過這樣的語言表達,在同齡人中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
人們的擔憂在于,網絡流行語是泥沙俱下的。一些網絡流行語,包含著不規范,甚至是不健康的表達,會對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和判斷力產生負面的影響。這樣的擔憂是有必要的,我們雖然不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但應該在校園環境的表達中,更謹慎一些、更敏感一些。
不必太過緊張,是因為語言有著它的自凈能力。大浪淘沙,這些年來,真正脫穎而出的熱詞其實并不多。前幾年的“藍瘦香菇”等詞,如今已經鮮有人用。因此,我們也相信,那些不規范的流行語,它們的生命力也不會太強。
但值得警惕的現象是,一些孩子只會用網絡用語,或者網絡用語侵占和干擾了孩子們的規范表達。也正因此,我們不能只靠等著爛梗被自然淘汰,更應該積極干預。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中也明確,學校應當將提高學生網絡素養等內容納入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上網習慣。因此,學校有責任幫助孩子們識別網絡中的糟粕,教孩子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合適的表達方式,教孩子規范使用語言文字、敬惜文字。
更深一層來看,學生作文中出現網絡流行語,其實也是新技術新載體對人們讀寫表達能力沖擊的縮影。與之相似的,還有提筆忘字、讀不進書、詞匯貧乏等一些問題。這些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而對于學生們來說,在學習階段更應該打好基礎,多讀書多涉獵,提升語文素養。
我們擁抱互聯網,借助互聯網打開視野,卻也不要被網絡困住。有時候,適時地跳出屏幕,多讀書,多與經典交流,在真實的人際交往中鍛煉表達,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成就自我。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