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校的研究生錄取名單陸續公布,而圍繞考研“上岸”的報道也接連出籠。如“一起優秀!同宿舍的她們全員雙考上岸!”“厲害!云南這個宿舍5名女生全部考研‘上岸’!”“硬核宿舍,同寢6人考研全員‘上岸’!”“專轉本后,全員又考上研究生!”這些報道有的由學校公眾號發布,有的是學校當地媒體報道,相關跟帖大都是點贊、祝賀。
但不得不說,這種宣傳在無意識中強化、刺激考研,甚至加劇考研高考化。要遏制該傾向,就必須警惕這種做法,借鑒中高考禁止宣傳、炒作升學率、高分生,禁止考研炒作考研率、上岸率、名校錄取率。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不能以升學為導向辦學,而要回歸以就業為導向。強調考研,把考研上岸率作為辦學業績,將偏離高校的辦學定位,加劇考研熱的同時,也影響本科畢業生的就業。
事實上,當前學校、媒體對考研成果的宣傳,和每年高考宣傳高分生、升學率、名校率類似。包括“全宿舍同學都考上名校”“全班同學全進重點大學”,等等。對于中高考宣傳、炒作升學率、高分生,教育部門已經明令禁止,主要用意是遏制基礎教育應試化、功利化。對于當前考研存在的宣傳、炒作升學率問題,教育部門還沒有明文規定,但要及時注意這一動向,因為這種宣傳和炒作,正將大學教育“高中化”、應試化、功利化。
最近一段時間來,部分大學采取管理高中生的方式管理大學生,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而根本的原因是,考研如同高考一樣,成為一些大學辦學的目標,有的高校圍繞考研開展本科教學,有意無意引導學生一進大學就把考研、深造作為大學畢業的目標。顯然,宣傳、炒作考研率就是為了展示學校的辦學政績,也進一步激勵學生要努力考研、上岸。我國近年來考研人數飆升,從2015年的164.9萬人報考到2024年的438萬人報考,顯然與學校的這種辦學導向有關。
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梅兵稱,代表國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趨勢,面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研究生招生和培養體制機制改革,讓研究生站在創新的最前沿,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要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教育,相當數量的學生在本科畢業后,還會繼續選擇考研、深造,但是,大學本科教育絕不能應試化,以考研為目標。考研高考化、大學高中化,一方面會影響研究生生源質量,不利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另一方面,會影響學生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學校和學生都只重視考研科目的學習,非考研科目的教學邊緣化。
盯著考研的大學本科教育,會讓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結構和社會需求脫節。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應該是進行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在此定位上,有部分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深造,這是學生的自主選擇,但學校不能強化這一選擇,甚至把這作為學生的唯一選擇。這會加劇學歷競賽,也影響學生的成才觀。
關注大學的考研率,強調的就是功利性、結果性評價,而高質量的大學教育,應關注教育的過程,具體包括大學開設課程情況,教師投入課程教學情況,學校、教師對學生課程教學的要求以及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這就是過程性評價。要警惕用考研率評價大學本科教育,通過推進專業評價與過程評價,讓大學教育回歸自身的定位,重視大學課程建設,才能建設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