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克服中小學教學中的形式主義。但“新華視點”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中小學作業依然存在形式主義問題,給學生、家長和教師造成負擔。不少學生時常要完成拍照、拍視頻等留痕類作業,以及各種網絡課程打卡任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困擾學生多年的手抄報類作業任務量仍較多,以致“代做手抄報”在電商平臺竟成熱門生意,有的店鋪銷量高達20萬單。(8月28日新華社)
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近些年來,筆者對于校園形式主義有深切體會。就拿手抄報這項作業來說,從小學到初中,這是一種常見的作業形式。最初,孩子對完成手抄報很認真,但后來熱情不斷下降,原因是老師一收了之,既不點評也不展示,于是不少同學網購“代做手抄報”來應付學校,孩子自然也提不起興趣。這種作業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報道中,多名受訪教師說,手抄報類、留痕類作業有的是上級部門布置的,或者是為了迎合上級部門的要求;有的是為了參加各類評比競賽,給校方爭得榮譽;有的是為了制作學校展板,以展示學校的工作成果。至于這類作業的質量如何,是學生親歷親為還是他人代做,學校和老師一般都漠不關心,只是為了完成各自任務而已。
這類形式主義作業,對老師、學生、家長而言都是負擔。更重要的是,這種帶有形式主義色彩的作業,對學生是一種“不良教育”——讓學生看到了應付、作假等丑陋現象,思想上被污染。
校園是學生們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場所,無論作業方面的形式主義,還是其他形式主義,都對學生是不良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形成以及價值觀、人生觀都容易造成歪曲。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形式主義作業加重負擔,更要看到其對學生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毒害。
針對很多領域存在的形式主義,中央正在多措并舉進行整治。就校園形式主義作業而言,教育部辦公廳2021年已出臺《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此外,還應該納入“雙減”政策治理范疇。而要從根上整治校園形式主義,既要約束上級部門為了政績隨意布置作業的權力,也要把學校重形式而不重效果的做法進行嚴格約束,比如布置每一項作業,都要從減負、作業質量、效果等角度去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