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貴溪市某區發生一起高空拋物案件。一居民在小區騎電動車時被樓上丟下的垃圾砸中,幸好他佩戴了安全頭盔,僅頭部受到輕微震蕩。由于該小區未安裝高空拋物監控設施,也沒有目擊證人,偵辦民警決定將高空丟下的垃圾送到司法鑒定中心鑒定DNA信息,并聯合相關部門上門采集樓上所有住戶的DNA信息進行比對。次日上午,一男子投案自首。目前,該男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據9月22日中國應急管理報)
高空拋物是城市公共安全領域的頑疾之一。每當有高空拋物案件曝光,都會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而近年來,“一人拋物,全樓驗DNA”的做法也越來越多。最近,江蘇昆山一小區里,有人高空拋大便,隨后物業通知單元樓全體住戶驗DNA配合調查。
高空拋物危害極大。即使是很輕的物品,從高空墜下時,也可能對下方的人和物產生嚴重傷害或損失。2019年,我國將高空拋物定義為違法行為;2021年,高空拋物正式入刑。所以,無論是從維護公共安全的角度,還是從維護法律權威的角度,對高空拋物行為都必須嚴厲打擊。
然而現實中,高空拋物屢禁不絕,其根源在于一些人法律意識淡薄和安全意識缺失。他們或許沒有想到,自己隨手一扔,可能給他人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治理高空拋物,不僅要依靠法律的剛性約束,更要提升公眾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盡管大多數人對高空拋物深惡痛絕,但因為DNA信息屬個人隱私,難免有人對“一人拋物,全樓驗DNA”的做法懷有疑慮。相關法律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否則應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由此看來,“全樓驗DNA”于法有據。利用現代科技查找肇事者,不僅是保障受害者權益的必要手段,也是防止此類行為再度發生的重要舉措。
一些高空拋物案例中無人受傷,但警方仍堅持全樓驗DNA,并對肇事者嚴肅處理,展現了治理的堅定決心。它對心存僥幸者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并向社會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高空拋物,絕非小事,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全樓驗DNA”只是治理高空拋物眾多手段中的一種。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希望類似的“雷霆手段”越來越多,為社會治理提供有力支持,讓高空拋物者無所遁形。
治理高空拋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推動。目前,各地已有一些積極的探索,如每棟樓都安裝向上的專用攝像頭、建立高空拋物智能預警系統、安裝防墜網等。只要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都可以積極推廣。唯有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才能有效遏制高空拋物現象,營造更加和諧安全的生活環境。
聲音
北京晚報:對高空拋物說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用切切實實的行動較真到底,才是真正的零容忍;讓高空拋物者感到被法律懲處的疼,才有可能拔除“懸在城市上空的痛”。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