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說,兵馬俑全部都是單眼皮。這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確實是這樣。你會發現,沒有一尊是雙眼皮。”解答這個謎題,有兩種說法……
“咱們有一句話叫做:天塌了也有個子高的頂著呢!所以說即便經歷過地震、倒塌,這尊跪射俑也沒有被破壞,別的兵馬俑在剛出土的時候都成了支離破碎的碎片,只有他是完好無損的。而且他的姿勢是半跪著的,這就導致他只有一米二左右。”
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游客們都記住了這件兵馬俑博物館的“幸運之星”,也記住了這位身著西裝外套、將頭發挽在腦后、眼神會放光的年輕導游,她就是王鈺,網名“芥末”。身型小巧的芥末,穿梭于華清宮與兵馬俑等景點之間,向絡繹不絕的游客們講解著歷史。
從兵馬俑酷似關中人的臉型特色到清一色的單眼皮之謎,從遵循“人體工程學”的鎧甲設計到兵馬俑手掌上的事業線,甚至連鞋底上的針眼,都在芥末生動的講解中紛紛呈現。
視頻中的芥末常常表情嚴肅,語氣鏗鏘,引經據典。用網友的話來說,“一個導游硬生生干成歷史講解專家了”。在她的視頻下面有網友留言:“本來想劃走的,結果認真看了兩遍。”還有網友表示“真是導游界的一股清流”“美貌與才華兼備”。
這也進一步激勵著芥末深入研究歷史,滿足觀眾的期待。在她看來,導游就像是連接傳統文化和公眾的橋梁。
1998年出生的芥末是西安長安區人,本名王鈺,畢業于旅游管理專業。
一開始報旅游專業純粹是覺得“有意思”,可以有更多機會旅行,但后來,這件“有意思”的事成為了她熱愛的事業,也讓她了解到自己家鄉悠久的歷史。
2020年畢業之后,芥末開始做周邊游導游,但“對于講解方面的要求不太高”。之后又擔任“地接導游”,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講解與華清池、兵馬俑這類景點相關的唐文化與秦文化。
為此,她通過多種渠道攝入專業知識。“剛開始就先多去看一些秦朝、唐代的歷史書,還有紀錄片。以此為基礎再延伸,比如通過秦朝去了解西漢。”
芥末平時愛看的書。
2021年,芥末開始接觸網上直播,進行線上講解。她“西安導游芥末”這一賬號目前已擁有346.3萬粉絲。
為了講得更好,她更加努力地補充歷史知識,《百家講壇》就是她平時愛看的節目。
在她的手機備忘錄里有十六個文件夾,記錄了她所有的工作筆記與靈感來源。名為“兵馬俑”的文件夾里有56個文件,包含了例如將軍俑、一號坑、三棱箭、青銅劍等具體文物景點的知識。
芥末用手機記錄的工作筆記與靈感來源。
芥末還會思考游客可能感興趣的問題,例如“為什么要修兵馬俑?”“秦始皇陵為什么選址于驪山?”
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專業知識,每天都看大量的書籍、紀錄片以及歷史資料,這讓芥末成為導游群體中“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導游是一份沒有多少含金量的工作:千篇一律的解說、乏善可陳的知識,在陳詞濫調里打轉的導游,難以滿足游客對歷史的興趣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難以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訴求。
但芥末想做的是“專家型導游”,希望能給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體驗和專業服務。
懂得換位思考、善于站在游客的角度來答疑解惑,她的講解既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又不失靈動與活潑。
芥末仍然記得一位從小在國外長大的華僑女孩,在聽了她的講解后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這讓芥末體會到了這份職業的意義。
“我們來看兵馬俑的意義是什么?”芥末認為,看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還有文化傳承背后的國家力量。秦始皇統一了文字,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思想上的統一,才有了文化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中華兒女,無論怎么分分合合,中華民族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芥末說:“可能很多人把導游當成一個工作,但我是真正喜歡這個行業,而且我能從工作當中獲取自我價值。外地游客如果通過我的講解喜歡上了兵馬俑,喜歡上了秦朝,或者喜歡上了西安的歷史文化,我覺得還挺自豪的!”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