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臺風“格美” 輾轉3000多公里
大學生赴捐髓救人的生命之約
8月1日晚8點30分,當自己體內230毫升的“生命種子”緩緩輸入患者的身體,21歲大學生陳平(化名)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2024年7月28日凌晨,陳平從福建漳州老家出發,面對高鐵取消、航班晚點、道路積水等意外,獨自一人繞過臺風“格美”,在機場一等就是22個小時,輾轉3000多公里趕到武漢,只為赴一場捐髓救人的生命之約——為配型相合的陌生人捐獻造血干細胞。
就讀于湖北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陳平,在2023年的一次獻血時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主動要求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今年3月下旬,咸寧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一通電話讓陳平的身份從“志愿者”轉向“捐獻者”。
得知與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抗原配型成功,陳平十分激動,畢竟入庫一年就實現非親緣關系造血干細胞配型相合是極其難得的。但他隱隱有些不安——父母并不知道他的決定。
“一開始他們并不同意”,幾番科普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危害后,父母表示尊重他的選擇。
捐獻時間恰逢暑假,陳平仔細制訂計劃,7月27日搭乘高鐵到武漢,28日到武漢的醫院注射動員劑,8月1日捐獻造血干細胞。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驟然而至的臺風“格美”給福建的交通帶來了嚴重影響,7月26日下午,他接到廈門到武漢高鐵被取消的通知。
血液專家告訴他,一般情況下,動員劑要連打5天。如果他晚到1天,動員劑就少打1天,動員出來的造血干細胞就會少一些,患者的恢復也會慢一些。
“這場生命之約絕不能遲到。”陳平選擇從漳州坐高鐵到廈門,再從廈門飛到北京,再飛到武漢。雖然全程3000多公里,需要一兩天,但有望按時抵漢。
7月26日傍晚,陳平坐上父親的車出發,冒雨前往漳州火車站。好事多磨,27日凌晨,飛往北京的客機在延誤后起飛,北京飛武漢的航班也晚點了。在大興機場,陳平一等就是22個小時,累了,他就在機場的躺椅上瞇一會兒,餓了就吃泡面。
在連續打了4天動員劑后,8月1日早上6點,陳平準時出現在武漢市中心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注射最后一針動員劑。
病床前,護士給陳平念了一封感謝信:“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在我生病的緊要關頭,是你的勇氣和力量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的堅持和奉獻給我和家人帶來了新的希望;是你的無私與善良讓我們感到溫暖。”
(楊麗 謝茜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