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文,臺灣高雄祥和里的里長,在他服務的社區里,最多時住著3800多位赴臺老兵,現已凋零不足50人。為完成對臺灣老兵的承諾,劉德文放棄了銀行的高薪工作,從2003年起,十余年間奔波于兩岸之間。
他跨越咫尺海峽,足跡遍及大陸近28個?。▍^、市),將200多位亡故老兵的骨灰千里送歸,了卻老兵們“回家”的生前夙愿,讓他們與先祖親人“地下團圓”。劉德文也因此被稱為老兵“魂歸故里”的擺渡人。
歸途漫漫 家道穎穎
尋找老兵骨灰、背回大陸故鄉,是件耗費時間、金錢與心力的事情。十余年間,劉德文跑遍了全臺灣20個靈骨塔、53個亂葬崗、26間寺廟。坐飛機、住賓館的時候,劉德文會給送歸的老兵骨灰買一張機票、留一張床,而他自己卻為了節省開銷,經常舍不得花錢吃頓正經飯。
一直在送“老兵”回家的劉德文,這些年很少有時間回自己家。妻子兒女一開始不理解,但逐漸被劉德文的使命感所打動,紛紛加入到送歸老兵骨灰的接力隊伍中。劉德文年邁的父母更是將省吃儉用攢下的錢資助兒子送“老兵回家,并叮囑他,一定要堅持做下去”。
少小離家 鄉愁一生
每到清明或春節,赴臺老兵面向家鄉方向泣拜,孤苦無依、思鄉情切的樣子,經常浮現在劉德文眼前。他念茲在茲,立誓要幫助更多的老兵落葉歸根。在海峽那邊,很多老兵立下委托遺囑,將生命最后的歸宿托付給劉德文。在海峽這邊,有三百多位大陸親屬委托劉德文尋找在臺灣故去的老兵。
面對殷殷期盼,即使疫情期間,劉德文依然奔波于全臺各處公墓、靈骨塔、寺廟中尋找,將那些無人祭掃的老兵墓穴拍下來,一一建檔造冊。十多年來,他已搜集整理六千多位過世老兵的資料。劉德文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送這些老兵回故鄉,和最親的土在一起”。
咫尺海峽 隔不斷血脈親情
劉德文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尋找老兵骨灰、背回大陸故鄉。他的善心義舉感動了妻子兒女,更感動著老兵的親屬們,他們真心實意地把劉德文當做家人。善緣結善果,善果成善因,劉德文在大陸結下眾多親人,既為他的送歸事業注入強大動力,又給兩岸之間增添起縷縷堅韌聯結。本來,“孝道善行”就是中華民族兒女共有的文化基因,這種精神美德一直在兩岸人民的心中熠熠生輝,代代相傳。
咫尺海峽,隔不斷血脈親情。葉落歸根,這是中國人最樸素的愿望,也是中國人對家鄉、對親人最深的眷戀。一灣淺淺的海峽,是兩地親人濃的化不開的鄉愁。愿每一位離家的老兵,都能看上一眼家鄉、愿每一位離開的老兵,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