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馬拉雅山脈到藏北無人區
從橫斷山脈到阿里高原
他帶著科考隊員
幾乎用腳步丈量了青藏高原全境
獲得數以萬計的第一手科學資料
填補了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的空白
總臺《吾家吾國》春節檔
專訪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
講述他的科研故事
受父親影響從事地質工作
從土壤分類中細分出黑土
孫鴻烈一生都思念和敬仰的人
便是父親孫健初
孫健初是我國著名的石油地質學家
探明并組織開發了中國第一個
石油工業基地——玉門油田
被稱為“中國石油之父”
然而,1952年
一次意外的煤氣中毒事故
讓孫鴻烈永遠失去了父親
盡管父親離開了
但他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和對國家的無私奉獻
卻深深地影響了孫鴻烈的一生
讓他從小在心底種下一個“土壤夢”
中學畢業后
孫鴻烈堅定地選擇報考土壤農學系
想成為和父親一樣的地質工作者
1957年,孫鴻烈考入
沈陽林業土壤研究所
他的研究課題是當時很少有人
進行的東北土壤地質研究
他前往黑龍江北部進行實地考察
在過去東北零散的土壤資料基礎上
加上自己的考察結果
繪制了中國第一幅東北土壤圖
此前,我國土壤學上
一直將東北的土壤稱為黑鈣土
并沒有“黑土”這樣一個分類
孫鴻烈在土壤分類中細分出
更適于農作物種植的“黑土”
這對于指導農業生產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擔任第一次青藏科考隊隊長
“青藏科考空白必須由中國人填補”
1961年,孫鴻烈進入中科院
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
他的第一個工作就是進藏考察
由于惡劣的自然環境
西藏地區雖然有極大的科考價值
但之前那里的科學資料幾乎一片空白
1973年,中國科學院
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成立
孫鴻烈擔任第一次青藏科考隊隊長
他說,青藏科考的空白
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填補
第一次青藏科考的成果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科學大發現”
比如,在植物分類方面
發現了7個植物新屬
300多個新種和1000多個新記錄
一共記錄有5766種植物
而昆蟲研究方面
發現了20個昆蟲新屬、400多個新種
還發現了一個新目——“缺翅目”
同時,他們對于青藏高原的成因
也做出了科學的論證
1973年到1976年期間
從喜馬拉雅山脈到藏北無人區
從橫斷山脈到阿里高原
孫鴻烈帶領團隊幾乎用腳步
丈量了青藏高原全境
雖然時刻面臨危及生命的險境
他們始終不曾放棄
獲得數以萬計的第一手科學資料
填補了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的空白
科考進入尾聲時
孫鴻烈的母親過世
盡管心中悲痛,他依然堅守崗位
而這也成為他人生的一大遺憾
91歲高齡始終情系青藏高原
青藏研究成為一生的追求
如今,已經91歲高齡的孫鴻烈
始終情系青藏高原
他在家里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掛著一幅喜馬拉雅山的照片
那些在青藏科考吃的苦
已全都化成回憶的甜
正如孫鴻烈那句
“探尋未知,一生追求”
他的名字
早已與青藏研究不可分割
而這也成為他
矢志一生的追求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吾家吾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