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不住、停不下”是大家對尚長平的一致印象。
這個身材高挑的“陽光開朗大男孩”,來自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宋家莊站派出所。自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畢業加入公安隊伍已有十年,尚長平無數次“破圈”,從“公交反恐”到地鐵民警,他組織志愿者,培養地鐵“常乘客”,想方設法助力“平安出行”。
當別人開玩笑說他總在“搞事”時,他笑了,“因為我真的閑不住。”
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宋家莊站派出所民警尚長平。圖源:北京警方
“解碼”法條,給地鐵乘客深度普法
2013年,畢業于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的尚長平來到公交總隊特警大隊。面臨不斷增長的公共交通客流壓力,身處特警崗位的他開始思索,如何更好地做好反恐防恐工作。
2016年,《反恐怖主義法》頒布,在北京市交通委和公交總隊的支持下,尚長平與同事們一起著手研究制定反恐行業規范,并在北京地鐵、京港地鐵等單位進行宣傳推廣。如何將枯燥專業的法律法規宣傳給群眾?“腦洞大開”的尚長平,找到了答案。
第一步,就是“啃”透《反恐怖主義法》。尚長平與同事們對法條逐一“解碼”,對知識點進行“轉碼”歸納,繼而根據宣傳場景、受眾、目的,“編碼”制成160頁的科普宣傳PPT課件,這套課件如同一份宣講“組件”,可以根據活動需要進行“套餐化組合”。
歷時6個月,他與同事們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行業反恐怖防范工作規范(試行)》文件。過程中,尚長平打下了牢固的公交反恐專業基礎。
第二步,“擴面推廣”與“深度科普”兩步走。在宣傳物料上,通過“使用率”提高“曝光率”。尚長平從使用率最高的手提布袋入手,放大標語,讓反恐“四知”——“知社會責任、知恐怖風險、知防護技能、知舉報途徑”赫然醒目。一時間,地鐵上隨處可見宣傳標語。“擴面”首戰,就這樣打響了。
在北工大西門站進行宣傳時,尚長平采取了“小劇場”模式,假設地鐵發生緊急特情,讓前來參與體驗的群眾、學生、其他工作人員進行“角色扮演”,結合模擬情景開展應急避險演練。通過沉浸式體驗,讓群眾對反恐的必要性感同身受,在寓教于樂中,提升了反恐意識和反恐知識。
尚長平在進行反恐知識講座。圖源:北京警方
小切口撬動大治理
2018年,帶著6年“公交反恐”工作的經驗成果,尚長平前置一線來到宋家莊站派出所。
面對新崗位、新挑戰,他一方面利用專業知識,提升民警反恐防恐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他指導幫助企業建立反恐工作體系,進一步拉近警企距離,從監督向合作進行轉變。
尚長平通過熟練掌握的人防、物防、技防等規范標準,配合屬地街道開展隱患排查、制定反恐防恐規范性文件,進一步維護轄區地鐵站口秩序。
同時,尚長平發現某地鐵站周邊常有黑車攬客、堵口擺攤、散發小廣告等現象,影響了進出站乘客的出行暢通,存在安全隱患。于是,他多次上門與街道綜治辦溝通協調、制定可行方案,通過增派警力動態巡邏、設立治安崗亭增加保安值守、派駐安保人員培訓并組織聯合演練,慢慢清除掉了頑固的站口“牛皮癬”,使站口秩序得到改善。
十年,三個崗位的輪轉,使尚長平對基層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層的理解,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決定投身公益事業。
2019年一個酷暑難耐的夏天,尚長平發現有一位老人在轄區地鐵站口附近徘徊,上前詢問發現老人意識不太清楚,隨后他將老人帶回警務室,通過在其隨身攜帶的物品中了解到了老人所居住的社區信息,第一時間聯系到社區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隨后,工作人員和家屬將老人接走。通過與社區工作人員聊天,尚長平了解到轄區周邊社區內孤寡老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等群體安全意識不強,加上社區志愿人手缺乏,安全問題越來越凸顯。
“小切口撬動大治理,轄區百姓的安全意識提升,才能更好地助力‘平安出行’。”想到這里,尚長平決定要投身社區公益。他組建了宋家莊站派出所志愿服務隊,先后前往老年公寓、養老中心、兒童福利院、孤獨癥康復中心等開展集中志愿服務活動,普及法律知識、出行安全提示,幫助群眾解決生活上遇到的難題。
在尚長平的不斷堅持發動下,周邊單位、企業,一起投身公益活動,志愿團隊不斷擴大。同時,他還與海關、法院等單位聯合成立普法聯盟,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開展普法宣傳和安全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更是讓許多小學生成為了小小普法宣傳員。
尚長平在學校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圖源:北京警方
“一個人,上學校,問我什么不知道。低下頭,快點走,前面追上小朋友……”這些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童謠,就是尚長平教給孩子們的普法童謠,提高孩子安全意識的同時,也通過他們讓“平安”的理念傳得更遠。
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北京地鐵27條線路,475座車站,807公里的總里程,客流量龐大,可以想象,安全出行的背后也存在著各種看不見的風險隱患。
“獨木難成林,百川聚江海,警察的力量有限,只有將身邊的力量調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保護群眾的平安出行……”尚長平經過一番思考后,依托組建志愿者團隊的經驗,開始探索建立“常乘客”機制,把經常乘坐地鐵的人納入“常乘客”隊伍,定期開展安全技能的培訓、演練,讓他們成為公交民警的“千里眼”“順風耳”。
他開始到轄區沿線的街道辦、鄉政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登門拜訪,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如今,“常乘客”隊伍有了上萬人,他們協助化解乘車糾紛、制止不文明行為、提供救助服務、提供違法犯罪線索等,多次為民警維護治安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撐。
曾經,一位住在地鐵宋家莊站附近的“常乘客”大爺,反映早高峰期間常能看到一個男乘客不停地排隊候車,就是不上車。按照安全培訓的內容,大爺懷疑這人可能是小偷。第二天,尚長平和同事根據大爺的指引,很快發現該人的可疑行為并將其鎖定,在嫌疑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時實施了抓捕,在“常乘客”大爺的幫助下,嫌疑人被繩之以法。
“常乘客”成為公交民警的“千里眼”“順風耳”。圖源:北京警方
還有一次,在地鐵5號線東單站一名正在等車的女子突發疾病倒地,一旁等車的男孩發現后,立刻喊來媽媽。孩子媽媽上前和周圍乘客、地鐵工作人員一起救助。孩子媽媽是一位麻醉科醫生,同時也是“常乘客”的成員。“聽得到我說話嗎?”“聽到了眨眨眼”“給你打120了好嗎”“醫生馬上就到了”“不害怕啊”......在施救的過程中,“常乘客”媽媽在站內民警的協助下,一直保持著跪姿一邊救助一邊對女子進行安撫。
不久后,120急救人員到達,“常乘客”媽媽非常專業地告知急救人員該女子之前的癥狀和表現,直到急救人員將女子抬上擔架,“常乘客”媽媽才帶著孩子默默乘車離開。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有法官律師幫助調解矛盾糾紛,還有勞模榜樣共同參與反詐宣傳。2022年,“常乘客”項目在北京市第八屆機關事業單位“我為改革獻一策”活動中獲評創新B類優秀項目,后來又研發開通“最美常乘客”微信小程序,方便“常乘客”更快捷地將線索信息報送上傳,還能及時了解安全培訓內容及更多活動信息。
尚長平不斷刷新著地下交通乘客們的安全感與獲得感。2023年7月,尚長平獲評2023“北京榜樣·最美警察”第二季度上榜人物。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