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近日,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多地進行約談,引發不小的關注。治理農民工欠薪問題是老話題了,但何以“年年治理年年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發放,關系廣大農民工家庭生計和社會大局穩定,對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以實打實的行動,持續推進整治農民工欠薪問題。從明確“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到對拖欠工資違法失信用人單位實行聯合懲戒,再到多次開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實現農民工欠薪問題“一網通辦”……種種舉措落細落實,映照著關懷農民工群體的溫度與力量。2021年,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為56.89萬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68.62億元,彰顯出整治農民工欠薪問題的良好成效。
農民工欠薪治理穩中向好,但“年年治理年年欠”的現象,也折射出一個“復雜現實”:農民工欠薪表面上是勞資關系問題,事實上卻涵蓋了市場秩序、用工制度、管理保障等深層問題。以本次被約談的地區為例,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建筑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及實名管理等制度“重覆蓋、輕運行”,建筑市場秩序不規范……此外,行業生產組織方式不規范,源頭建設資金不足,治理欠薪制度措施剛性不夠,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屬地政府和部門監管責任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這些都可能成為現實中根治欠薪的阻礙。消滅隱患需要剖析根源,系統分析才能獲得整體成效。抓住癥結、動真碰硬、舉一反三,拿出務實管用的硬舉措、實辦法,限時整改到位,才能確保農民工及時足額拿到應得勞動報酬,拔除農民工欠薪問題的根源。
如此“復雜現實”,需要系統施治,呼喚完善的制度機制,要求多方協作、各司其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的組織協調、管理指導和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的監督檢查;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履行行業監管責任,督辦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發展改革等部門依法審查政府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和籌措方式,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組織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依法依規予以限制和懲戒;公安機關負責及時受理、偵辦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司法行政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也要按照職責做好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相關的工作。此外,還需及時公布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加大懲戒力度,提高惡意欠薪犯罪成本。凝聚合力處理“復雜現實”,給欠薪問題釜底抽薪,要用好守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制度藩籬。
臨近歲末,能不能拿到辛苦錢,在某種意義上是農民工群體的一個“痛點”。無論是出于民生關懷,還是考慮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需要消除“痛點”。讓“痛點”不“痛”,要依靠建立長效機制。湖南湘潭實施“全流程管理、全環節管控、全周期聯動”管理模式,對在建項目劃分三個等級,分別實施信任管理、關注管理、重點管理三種力度不同的監管方式;寧夏啟用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平臺,與多個政府部門信息平臺對接,實現了相關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如今,多地以創新手段做出了符合實際、周全細致的有益嘗試。這啟示我們,把監管的功夫下在平時,夯實根治欠薪的基礎,以常態化監管治理和全過程服務,創新思路研制的“定薪丸”才能讓農民工更心安。
農民工工資支付問題是民生關切,農民工欠薪治理如同一把尺、一面鏡,衡量著社會治理的效能,也折射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度。目前,全國多地已展開2022年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正以刻不容緩的責任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切實整治欠薪,在寒冷的冬日為農民工增添暖意。而對于行業、社會來講,尊重農民工勞動的成果和價值,構建溫暖的勞資關系,也是尋求發展的優勢所在。讓農民工群體勞動有保障、生活有期待,全社會都責無旁貸。
這正是:
破除癥結需溯源,
系統發力治拖欠。
創新機制護薪資,
笑顏年年復年年。
(峁川)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