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首次披露關塔那摩監獄囚犯的照片,向世人揭開他們的真實生存狀態。
作者:馮璐 鄭敖天
在一架陳舊的C-114軍用運輸機上,幾十名身穿橘色囚衣的男人擠在貨倉里,瑟瑟發抖。他們的雙眼被眼罩和膠帶遮住,耳朵被塞進了耳塞,雙手則被黑色膠帶綁在一起。
在寒冷刺骨、空氣稀薄的貨倉中,他們能分到的唯一的保暖用具,是一頂橘色毛絨帽。
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少人手上握著一面美國國旗。在囚衣和膠帶的反襯下,這種經常出現在美國社交晚會上的小國旗難免顯得有些滑稽。
這些“乘客”的目的地是位于加勒比海的關塔那摩監獄。那里地處古巴東南部,三面臨海,并且有仙人掌和灌木形成的天然屏障。他們中的許多人將在這座“籠子”中度過十余年“生死不明”的人生。
6月12日,西方媒體首次披露美軍在2002年向關塔那摩監獄運送囚犯的照片。這些一度屬于美國五角大樓機密的照片,為世人揭開了關塔那摩監獄囚犯的真實生存狀態。
通往監獄的絕望之旅
這批首次向公眾披露的關塔那摩囚犯照片,是《紐約時報》根據美國1967年頒布的《信息自由法》向美國國家檔案館申請后獲得的。
“9·11”襲擊幾個月后,這些圖片由美國隨軍攝影師拍攝。此前20多年,只有美軍高級軍官才有權力查看這些照片。
照片顯示,這些囚犯在整個押運過程中被戴上手銬和腳鐐,抵達時由全副武裝的海軍陸戰隊負責交接。
在《紐約時報》公布的一張照片中,一名剛抵達關塔那摩監獄的囚徒,像木偶一樣被獄卒們抬入監獄。或許是運輸途中過度疲憊,這名囚徒似乎喪失了意識,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滑落的褲子,任由獄卒在半空中擺布。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當時有美軍稱,這些囚犯很容易被抬起來,因為他們可能營養不良。
在另一張照片里,負責管理關塔那摩監獄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正七手八腳解下囚犯的腳銬。而在旁邊的獄車上,人們可以看到被用作窗簾的軍用帳篷,這是為了防止外界透過車窗看到車中囚犯的狀態。
還有一張美軍士兵的特寫照片,他面無表情地與被送到監獄的囚徒對視。人們紛紛猜測,他的眼神里蘊含的是仇恨還是麻木?或許只有這名士兵自己才知道。
在這些照片中,監獄中的生活也可窺見一斑:兩名囚徒雙膝跪倒,像馬戲團里的動物一樣等待著獄卒送來的獄餐:香腸、鷹嘴豆、橙子與一小片面包……
· 警衛手中的盤子里有橙子、胡蘿卜片、豆類等食物。
一張耐人尋味的照片,體現出囚徒入獄數月后的生活。在遭遇紅十字會對囚犯待遇的激烈抗議后,關塔那摩獄方開始允許穆斯林囚徒在監獄中禱告。
圖中的男子為出生在美國的沙特阿拉伯人亞瑟爾•哈馬迪。
朝向伊斯蘭圣地麥加禱告的他,眉頭皺成一團,雙眼緊閉,口半張,仿佛正與巨大的痛苦抗爭。
據外媒報道,2002年創建時,關塔那摩監獄總共拘押約780人。但事實上,許多被關押的囚犯并未被指控和審判,還有些人則因弄錯身份被關。
· 監獄內景。
美國參議院此前調查證實,這些被拘留者曾被施以水刑和其它殘忍酷刑,這是中央情報局(CIA)所謂“強化審訊技術”的一部分——即聘請心理學家為囚犯設計完整的酷刑計劃,并予以實施。
囚犯阿布•祖拜達是第一個嘗到“強化審訊手段”滋味的人。
被捕后最初幾周,他被關在一個冰冷的空調房間里,不許穿衣服,一天只有一碗米飯。審訊人員多次威脅他,說要“割開你母親的喉嚨”。
其間,他失去左眼,遭受過往腸道強行注水等酷刑。
· 祖拜達。
2002年,祖拜達受了至少83次水刑——一種讓犯人產生溺水身亡恐懼的酷刑。他曾回憶:“他們不停倒水,我感覺我要被淹死了,胸口幾乎要炸開。”
他還受過“蟲籠”酷刑,連續幾天被關在棺材大小的盒子里,有人不斷向里面傾倒蟑螂和毛蟲。
長期折磨下,祖拜達患上了精神分裂癥。他在日記中寫道:“如果我能忘記所有經歷的事,神啊,我一刻都不會遲疑。”
雖遭嚴刑拷打,但祖拜達未能提供“與恐怖威脅有關的重要信息”。日前,他獲得一筆10萬歐元(約合72.3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以補償數年前中情局令他遭受各種酷刑折磨的損害。
但這名50歲的“永久囚犯”,仍被關在關塔那摩監獄,一直不審不判,刑期未知,未來未知。
據美國民權聯盟統計,在過去20年里,至少有800人在未被起訴的情況下,被押至關塔那摩監獄。不少人死在酷刑之下,剩下能獲保釋的也是極少數。
秘密“小美國”
在過去20年里,關塔那摩監獄一直是美國最臭名昭著的“秘密”。盡管很多人對那里虐待和侵犯囚徒的事有所耳聞,但其一直是“信息黑洞”,極少有內部影像傳出。
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時任總統布什設立關塔那摩監獄,以關押美國在反恐戰爭中抓獲的嫌疑人。
自2002年正式“開張”以來,對關塔那摩監獄中的在押人員情況眾說紛紜,獄方往往會隔三差五向外界透露一點囚徒信息,其真實性無從證實。
·西方媒體首次公布關塔那摩囚犯照片。
至于監獄內的影像資料,更是被美軍方嚴格控制。他們放出的,多是些監獄駐軍家屬在關塔那摩這個“小美國”里“安居樂業”的照片。
雖然許多逃出生天的囚徒們常講起監獄的殘暴景象,但公眾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工作人員正在給囚犯做檢查。
在這種情況下,公眾只能依靠“非官方渠道”去了解其中真相。
2004年,3名被從關塔那摩監獄無罪釋放的英籍囚徒發布了一篇長達115頁的報告,表示自己在監獄中遭到了美軍持續不斷的拷問和虐待,甚至被強行注射毒品。這份報告隨后得到了多名被釋放的囚徒的證實。
然而,這些囚徒的指控卻沒能引起輿論關注。美國海軍在進行了一次例行公事的“調查”后,宣稱關塔那摩的一切執行流程都是“高標準的”,不承認獄中有任何侵犯人權的行為。這些囚徒對美軍的控訴也就此無疾而終。
2004年6月,國際紅十字會對關塔那摩監獄的運行狀況進行了實地調查。幾個月后,報告的部分細節開始被一點點“泄露”給國際媒體,公眾才首次得以一窺“黑洞”中的真實景象。
報告顯示,美國軍方以獲取情報為名義,在關塔那摩監獄構建了一套以“施暴、虐待和將囚徒非人化”為核心的系統。
本應為囚徒健康負責的監獄醫療團隊,也與獄卒同流合污,甚至親自參與拷問流程的設計和執行。這讓囚徒徹底喪失對醫療團隊的信任,選擇以自殘、絕食甚至自殺等方式進行反抗。
對于紅十字會的這份報告,美國軍方拒絕回應。時任美國總統布什也稱,公眾對關塔那摩監獄虐囚的關注是“荒謬的”。
在關塔那摩監獄虐囚成為“公開的秘密”近20年后,仍沒有一名美國軍人和官員因其在監獄中的暴行而接受法律懲罰。關塔那摩監獄儼然成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侵害人權的“里程碑”。
目前,關塔那摩監獄關押約40名恐怖活動嫌疑人,部分人自監獄設立之初一直受押至今。盡管希望關閉“黑獄”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拜登政府對于何時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并未提出時間表。
“黑獄”背后的人權雙標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美國研究中心秘書長刁大明分析稱,美國設置關塔那摩監獄的最初目的,是關押和審問“恐怖分子”。這些“嫌疑人”往往是美國情報機關自行認定的,既沒經過法庭審判,也算不上是“戰俘”。美國把他們模糊定義為“非常規戰斗人員”。
美國不把“黑獄”設置在本國的原因之一,是不希望暴露本國國內司法體系的偽善——如果在美國國內公開設立“黑獄”,等于承認美國的司法體系是失敗的、“雙標”的,這將對美國的國際聲譽造成巨大打擊。
刁大明認為,關塔那摩監獄暴露出美國對情報界監管的欠缺。在“國家安全”成為主要政治議題后,以中情局為核心的美國情報界為所欲為,影響力不斷擴張,一些行為超越了法律框架。
而且,在關塔那摩監獄問題上,美國的司法體系幾乎沒有起到任何監管作用。盡管最高法院曾宣布其中的酷刑是違憲的,但并未提到對受害者的賠償以及對施暴者的懲罰。
事實上,關塔那摩監獄丑聞已導致美國的國際信譽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絕對國家安全”的追求,反而使國際社會對美國越發反感。
與此同時,全世界也再次清晰認識到,美國對人權的界定是有排他性的,是完全受美國的國家利益驅使的。
在符合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美國可以對“人權”概念進行隨意調整和異化。而關塔那摩監獄正是美國這種“雙重標準”下的人權觀最直觀的體現。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睿 凌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