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3年的藥還是雙腿嚴重水腫不能穿鞋,走五步路就要休息。沒想到做完手術才3天,喘不上氣和下肢水腫的癥狀都消失了!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4月8日,在武漢亞心總醫院,38歲的重度肺高壓患者毛女士(化名)高興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手術療效。
肺動脈高壓患者因為缺氧導致嘴唇紫紺,因此被稱為“藍嘴唇”。10多天前,毛女士接受了湖北首例“三維標測系統指引下肺動脈去神經術”,如今她已經可以正常行走,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出院在即。
雙腳因嚴重水腫不能穿鞋
走五步路就要休息一分鐘
2020年,毛女士跟丈夫在廣州打工期間突然出現乏力、胸悶、氣促等癥狀,確診為肺動脈高壓。“我從來都沒聽過這個病,醫生說這個疾病很難治,我們就決定回家治療。”丈夫康先生第一次聽說肺動脈高壓這種疾病。
武漢亞心總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唐成介紹,肺動脈高壓,屬于一種罕見病,發病人群并不多,患病率約為百萬分之15,通常活動后出現氣喘、呼吸艱難等癥狀。原發性肺高壓一般較難查出明確病因,除了藥物,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在醫學界,被普遍認為是一種預后較差、不能根治的疾病,因此肺動脈高壓也被稱為“心肺血管系統的癌癥”。
到2024年3月份,毛女士氣喘情況加重,因呼吸不暢導致無法長時間平躺,嚴重影響睡眠。不僅如此,毛女士的下肢嚴重水腫,整條腿腫得白亮,據毛女士回憶“當時雙腿腫的沒辦法穿鞋,平時只能穿拖鞋,如果走路的話,感覺那個皮膚都跟裂開一樣。”在老家求醫時,雖然醫院開出了治療藥物,但是吃了三年的藥,毛女士沒有好轉,情況還越來越嚴重。她每走五步就開始喘氣,呼吸困難,需要在原地休息一分鐘后才能再次行走
三維下微創新技術施展“降維打擊”
開辟“肺高壓”人群新出路
從老家轉診到武漢亞心總醫院后,經過檢查,發現毛女士肺高壓已至重度,用藥治療也無濟于事。絕望的康先生不愿放棄:“如果治不好,起碼人舒服點也成!”,經過唐成醫生謹慎評估后,決定推薦毛女士一種新技術——“肺動脈去神經術”。
“對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來說,以往最常見的就是用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只能延緩病人病情的發展,無法有效降低肺動脈壓力。目前經科學研究發現,原發性肺高壓患者,主要因其肺動脈周圍交感神經處于‘亢進’狀態,導致肺動脈的收縮和內膜增厚。‘肺動脈去神經術’可以顯著降低肺動脈交感神經的活性,從而降低病人肺動脈壓力。一般來說,它能夠將肺動脈壓力降低30~50%。”唐成跟患者解釋道。
聽完唐醫生的講解,毛女士和家人當即決定一試。意見方案確定后,團隊立刻實施“三維標測系統指引下肺動脈去神經術”。術中,通過大腿根部股靜脈穿刺將導管送至心臟后,對肺動脈測壓后顯示:93/34/53mmHg(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正常值應為10~30mmHg/5~10mmHg、/10mmHg、),明確嚴重肺高壓。隨后,在三維標測系統指引下重建肺動脈主干和左右肺動脈,接著定位靶點,并用冷鹽水灌注消融導管,溫度限制在43度以下,射頻電流以每個點放電25~30秒的時間形成連續消融線。歷經1小時45分鐘后,手術順利完成,而此時,肺動脈壓力已降至71/23/46mmHg。術后第三天,毛女士各類癥狀肉眼可見地消退,截止發稿前,已順利出院,3-6個月內還將繼續隨訪觀察。
“在國內有少數醫院已經嘗試在二維X線透視指引下進行‘肺動脈去神經術’,相較于二維指引,只能粗略定位,無法精確消融范圍,而三維標測系統如同車載導航的立體指引,能更精準肺動脈消融點,從而對‘亢進’交感神經節實施‘降維打擊’。于患者來說,創面更小、手術時間更短,也是大獲裨益。”唐成教授表示。
通過這種方法,肺動脈交感神經處于滅活狀態,隨時間發展,能顯著降低肺動脈壓力。對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病人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據悉,目前武漢亞心總醫院采用的三維標測系統指引下進行肺動脈去神經術,湖北省內尚屬首例。
舉報郵箱:jubao@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3263
由《環球人物》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主辦
Copyright ? 2015-2024 globalpeople.com.cn.
版權所有:環球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