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軟件領域,我國長期面臨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特別是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等軟件產品方面,國內企業每年需投入巨額資金采購國外軟件,以滿足其業務需求。交通仿真軟件作為工業設計領域的一個分支,是眾多垂直工業領域軟件中典型代表之一。
交通仿真軟件在城市交通規劃設計、實時交通管理推演分析以及自動駕駛車輛仿真測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鑒于我國城市機動化發展歷程相對較短,加之交通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相對缺乏,我國交通仿真軟件領域長期以來一直由國外軟件所主導,如德國的PTV Vissim和美國的TransModeler等軟件產品在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
2015年,劉啟遠在其博士研究階段初期,便與導師孫劍教授以及專業編程人員胡立新等共同規劃研發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2019年,團隊成功推出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TESS NG V1.0版本,從而打破了微觀交通仿真領域長期以來由國外軟件所壟斷的局面。
2019年,劉啟遠于同濟大學交通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博士畢業,同年創立上海濟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濟達交通獲得阿里巴巴、北京萬集科技等上市企業的投資。目前企業正穩發展,年營收額均保持高速增長。
劉啟遠說,濟達交通肩負著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發展及振興的責任和使命,團隊始終懷揣著一個樸素而堅定的愿景——將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TESS NG打造的至臻至善。
穿越風雨: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砥礪前行
回顧創業經歷,劉啟遠覺得最為艱難的時期實際上是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在2015至2019年的四年間,團隊核心成員通過不懈努力,對軟件進行了三百余次的迭代與測試,最終才成功打造出國內首款可投入實際應用的微觀交通仿真軟件。”
為了確保軟件持續成長并在市場上立足,以及在全球市場中與國外軟件產品進行有力的競爭,軟件必須在多個關鍵方面進行長期迭代與優化。成立企業并實施商業化運營成為必然選擇,濟達交通應運而生。盡管在創業初期面臨銷售市場的局限,但依托于團隊的持續奮斗和精準的戰略布局,濟達交通逐步拓寬市場份額,并朝著實現長期且穩健的目標邁進。
當軟件V1.0版本研發成功之時,恰逢劉啟遠的博士畢業之際。當時選擇創業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無疑是一段充滿風險和壓力的旅程。彼時,創始團隊并沒有過多的猶豫,他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們的老師用的是國外的產品,到了我們這一代,依然用的是國外的產品,我們期望到了下一代,可以用上我們國產的產品。
正是懷抱著這樣的信念,2019年11月1日,濟達交通在同濟大學嘉定科技園的一個不足百平米的小型辦公室中注冊成立,創業征程開啟。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月,濟達交通便推出了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TESS NG V1.0版本,標志著公司正式踏上了市場化道路。
TESS NG軟件雖說引發了業界的普遍關注和積極反響,但在進行采購和實際操作應用的階段,用戶會將他們開發的軟件與國際上同類產品進行嚴格的評估和對比。此外,市場上流通的部分國外軟件破解版以及科研領域的部分開源軟件,同樣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受疫情影響,直至2020年中期,TESS NG軟件才開始逐步實現相關產品銷售。
陽光總在風雨后,濟達交通的團隊經受住了考驗。
成立僅一年,企業銷售就初具規模。在向那些出于對國產軟件事業的鼓勵與支持選擇購買他們產品的用戶致敬的同時,團隊深知,要讓國產軟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必須堅定地走自主創新道路。也就是說,不只是在桌面端軟件研發和應用上持續加碼,還要緊密結合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仿真生態系統。
在這一年里,團隊也承接了一些離線仿真咨詢項目和仿真數據應用項目,以此擴大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并構建更加完善的行業生態。得益于團隊的齊心協力,濟達交通成立首年便實現了超過百萬元的營收。
微步成章:團隊成長與跨界合作
2020年,濟達交通團隊只有三個人。2021年團隊開始著手擴充人員。然而,微觀交通仿真軟件領域是一個技術門檻較高的小眾行業,濟達交通決定從基礎開始培養團隊,規模慢慢從三人增至七人。
發展過程中,濟達交通逐漸建立了一套對外服務的品牌標準和操作規范,涵蓋了橫向咨詢項目服務流程、仿真模型數據標定等方面。此外,隨著前端開發工程師的加入,公司的產品與服務范圍得到了顯著擴展,從原先的TESS NG桌面端產品發展到了包括Web端前后端交互在內的仿真解決方案,實現了網頁端仿真解決方案的一體化應用,從而顯著提升了產品的應用模式與應用場景的多樣性。
得益于國家對國產化替代政策的支持,2021年公司和產品吸引了越來越多客戶的關注。同年,企業與中國移動等行業內的重要伙伴開展了合作,成功實施了多個示范項目。憑借價格優勢以及在仿真混合交通流場景方面的卓越表現,他們還將TESS NG仿真軟件銷售給了外企,并成功應用于馬來西亞的城市交通BRT項目,實現了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團隊始終將TESS NG核心產品的研發工作視為團隊的核心使命和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并將絕大部分營收投入研發工作中。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堅持產品導向、客戶導向和員工導向的原則,在企業發展中始終貫徹“客戶至上、員工至上”的理念。產品逐漸贏得了業界的支持與認可。團隊也不斷走出去,積極參加各類展會、高校研討會和行業會議,不斷提升自身的行業影響力。2021年,濟達交通成為北京冬奧會等重要場景仿真應用服務的供應商。
進入2022年,濟達交通的團隊規模從7人擴展至18人。這一年,隨著數字孿生和數字交通技術的興起,行業內的巨頭企業開始關注濟達交通及其TESS NG產品。產品的優質操作體驗和核心技術能力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同年,隨著行業大廠紛紛布局智能交通產品,仿真技術作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中的關鍵環節,受到了高度關注。也正是在這一年,阿里巴巴和北京萬集等知名企業與公司進行了投資談判,并順利完成了兩輪融資。兩輪融資過后,濟達交通估值接近2億元。
隨后,濟達交通推出了針對城市、高速公路、隧道、收費站等場景的數字孿生和SAAS交通解決方案。并與海信科技、百度、51world等行業內的領軍企業進行了深度合作,實現了TESS NG產品在行業生態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他們還將業務拓展至高校、管理運營單位、設計院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擴大了市場影響力和業務范圍。
逆流而上:在變革浪潮中的堅持與突破
2023年,宏觀環境的劇烈波動,影響波及到了交通行業以及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等多個領域,這些行業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阻力。交通行業全行業的投資趨勢呈現下降,項目規模和投資量也相應減少,這對濟達交通的業務運營產生了一定影響。與之相應,客戶更加注重產品所能提供的核心價值。
劉啟遠和團隊充分認識到,那些能夠滿足客戶核心需求、提供必要價值的產品,與僅增加附加價值的產品相比,展現了更為強勁的市場生命力與競爭力。因而,團隊致力于縱深挖掘仿真技術行業的內在邏輯與獨特價值,同時對公司產品與市場上競品進行了細致的比較分析。不斷的努力后,濟達交通精煉了公司產品架構,以順應市場波動與需求。
這一年,團隊規模又進行了顯著擴張,人數增至32人,并確立了1+4+N的發展戰略。其中,“1”代表TESS NG核心產品,這是濟達交通推出的標準化產品,對外輸出的主要成果;“4”指的是四大核心發展方向,包括數字孿生引擎產品系列、SAAS網頁端開發業務、高校實驗室建設以及自動駕駛業務;而“N”則代表了面向交通行業全場景的賦能應用,旨在實現廣泛的行業覆蓋和深度服務。
在行業變革的大潮中,盡管面臨著來自行業競爭、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客戶核心應用需求等諸多挑戰,公司不僅在營收和團隊規模上保持了快速增長,還憑借其自身的實力和創新能力,抓住了眾多的成長和發展機遇。通過靈活的市場策略和客戶導向的服務理念,成功吸引了一批忠實的客戶群體,為公司的持續增長提供了牢固的基石。
目前,濟達交通正處于穩步上升的發展階段,年度營收額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團隊始終秉持著對數字化時代所賦予交通仿真領域重大機遇的堅定信念。他們相信,唯有開發出真正符合客戶需求、提供核心價值的產品,濟達交通方能夠開辟出一條與國產化軟件發展相契合的獨特道路。
創業者簡介:
劉啟遠,博士后,上海濟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9年博士畢業于同濟大學交通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同年創立上海濟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國產微觀交通仿真軟件TESS NG。劉啟遠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合交通流仿真系統建模,城市交通信號控制優化,交通流理論等。獲華夏建設科學將技術獎一等獎1項,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發表SCI/EI論文1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5余項。
上海濟達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在交通仿真、交通數字孿生、自動駕駛等領域開發了諸多應用,能夠將微觀交通仿真技術結合計算機虛擬技術,動態模擬現實交通狀況和行為,時空上再現交通流的變化,進而分析人車路的交通特征找到交通問題的根源。
公司研發的TESS NG仿真引擎,可以結合高速場景需求,集成高速全域連續車流的運行狀態復現,事故及救援方案仿真模擬、道路施工方案仿真模擬,專用車道管控方案仿真評估、動態限速方案仿真評估、應急車道開放評估、不同流量模擬和仿真結果展示八大功能,并將該平臺在諸多項目中進行了應用。濟達交通在2022年分別獲得阿里巴巴,北京萬集科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