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時節的四川成都,微風中帶著些許涼意,新一輪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為這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
為守護居民健康安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一抹抹“志愿紅”奔赴防疫一線,他們是黨員、是退役軍人、是企業職工……在防疫一線,他們盡心職守,充當“守門員”“宣傳員”“引導員”“跑腿員”,用心用情文明服務群眾,凝聚了戰“疫”的星星之火。他們是守護這座城市最堅實的力量之一,為人民健康構筑起安心的屏障,也傳遞了一座文明城市擁有的愛與溫度。
退休不褪色,老黨員當好防疫“守門人”
9月1日起,在四川成都全市實施全員核酸檢測后,青白江區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紛紛響應號召,下沉一線沖鋒在前,其中不乏一些老黨員、退休老干部,他們忙碌在小區防疫一線,盡心盡力解決群眾困難問題,凝聚起疫情防控的“紅色”力量。
“小娃娃到左邊第一個綠色通道做核酸。請大家保持一米的距離,不要擁擠……”9月5日上午8點,正值青白江區北新社區北城映像小區的核酸采樣時間,還沒走近檢測點,遠遠就聽到魏宗林老人維護現場秩序的聲音。
今年75歲的魏宗林,既是川化廠一名退休老工人,也是北新社區北城映像第一黨支部委員,有著25年的黨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以來,他就積極申請成為志愿者,每天起早貪黑輪班,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秩序維護、執勤巡視、測溫登記、督促居民做核酸檢測等工作,引導小區群眾配合政府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魏宗林協助維護核酸檢測現場秩序
“說不辛苦是假的,但作為老黨員,尤其是退休老黨員,越在關鍵時刻,越不能退縮。面對疫情,每一名黨員都義不容辭。”魏宗林說。
魏宗林所在的北新社區英祥北城映像第一黨支部,這次還有很多其他退休老黨員參與了疫情防控工作,大家平均黨齡都在30年以上,不辭辛勞,貼心服務,只為能夠早日戰“疫”勝利,小區居民徐琴為這些老黨員豎起了大拇指,說,“真的很感激他們所做的一切。作為小區居民,要積極配合志愿者們的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褪下“綠裝”換“紅裝”,退役軍人傳遞社會正能量
“綠裝”換“紅裝”,戰“疫”見擔當。連日來,青白江區廣大退役軍人,同樣沖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實際行動彰顯軍人的本色,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楊彪檢查居民出入卡
“請您出示小區出入卡,謝謝!”“嬢嬢些,出門一定要把口罩戴上,為自己也為他人。”9月3日,在彌牟鎮曙光村八陣圖酒廠卡點,退役軍人楊彪正在進行防疫志愿服務。此卡點是該村的主出入口,村民外出做核酸檢測、采買生活物資都要打此經過。他一邊檢查村民的小區出入卡,一邊勸導那些上了年紀的人出門要戴口罩。老人們也非常配合,“上歲數了,有時候就是要搞忘,馬上戴,謝謝提醒。”同時,由于村內有七八家型材和門窗生產企業,檢查外地車輛和人員也是楊彪的任務之一。
今年7月,服役12年的楊彪正式離開部隊,回到青白江,目前正在等待政府統一安置。在部隊里,楊彪表現突出,先后榮獲個人三等功、優秀士兵、訓練能手、優秀士官等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擁有10年黨齡的退役軍人,楊彪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在等待統一安置期間,他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主動在“文明興蓉”平臺上注冊,并積極向村黨支部申請,成為了一名黨員志愿者。“在部隊12年,與家人聚少離多,但這次他們依然支持我上‘戰場’。”楊彪很感謝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除了守卡點,楊彪還會在全員核酸檢測現場維持秩序,并充當“跑腿員”,為困難群眾購買生活物資。他就像陀螺一樣,每天“旋轉”服務在防疫和保供各個崗位上。
“穿上軍裝保家衛國,脫下軍裝,也要為社會多做貢獻,傳遞正能量。”楊彪說,雖然自己已經告別軍營,但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在新的崗位上繼續為人民服好務、站好崗。
凝聚抗疫星火,一家四口齊上陣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9月2日,是蘇金玲一家在成都青白江區各核酸檢測點堅守的第二天,也是她和丈夫第二次沖鋒在抗疫一線。
蘇金玲是青白江區大同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窗口負責社保辦理的一名工作人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在接到需要對所掛職的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蘇金玲匆忙吃了年夜飯,便投入工作。
“最近有沒有去過高風險地區?”“出門要佩戴好口罩......”蘇金玲走遍了新峰社區的每戶人家,不漏一家不少一戶地走訪、宣傳、電話詢問,早出晚歸,從正月初一堅持到正月十五。
那些日子,細心的蘇金玲發現,無論是朝夕相處的同事、志愿者還是排隊做核酸的市民,都遇到了頭發越來越長的“小煩惱”,不少同事還打趣道:“我的頭發都可以扎辮子啦”。
蘇金玲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的理發師丈夫超哥。讓他來解決這件困擾大家的“頭”等大事。“這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制的嘛。”超哥非常樂意。
敲定志愿服務時間后,超哥便在大同街道擺起了流動理發攤。在新峰社區、紅光社區、派出所......超哥用嫻熟的手法,認真地為每一位有需要的市民剪頭發。隨著一陣陣剪刀的“簌簌”聲和推子的“嗡嗡”聲,大家的面貌都煥然一新。
也是那段經歷,讓超哥體會到妻子不分白天黑夜,連續堅守在抗疫一線的不易。“以后只要有需要,我都愿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為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超哥說。
2021年底,蘇金玲的兒子結了婚,家里添了新成員。在近日成都新一輪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銀行工作的兒子蘇誠茗、身為幼兒園老師的兒媳張雯婧,工作之余,也會像父母一樣支援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檢查健康碼”“督促市民保持一米間距”“入戶排查”“分發出入卡”……現在,蘇金玲在鳳祥社區,丈夫和兒子、兒媳在新峰社區,一家四口齊上陣,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最近疫情防控形勢比較緊張嘛,我婆婆常常是早上六七點就出門,晚上十二點才回家。”蘇金玲的兒媳張雯婧笑著說。

蘇金玲(左一)正在協助核酸檢測
“能夠為大家服務,我們心里是幸福的,開心的。”在信息登記臺的蘇金玲認為,跟醫護人員相比,自己一點都不辛苦,還說自己一忙起來啥都忘了,只剩下“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的念頭。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爭中,平凡一家人的攜手逆行、共克時艱,展現出“奉獻互助”的志愿服務精神和“一心向善”的優良家風家德。同在大同街道的陳玲一家也是如此。作為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負責人,陳玲不僅要接聽便民熱線,當核酸采樣點“點長”,還做起了退役軍人戰旗紅志愿者服務隊的隊長,積極組織街道退役軍人參與志愿服務。她的丈夫張偉則一直奔波在彌牟鎮的疫情防控一線,為守護一方平安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看著父母如此忙碌,家中懂事的兒子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并攬下家里所有的家務活,無論媽媽多晚回來,總會幫她熱飯、按摩,讓陳玲充滿感動。

陳玲在疫情防控一線
讓陳玲更加感動的,還有來自群眾的理解和支持。9月2日上午,全員核酸檢測時,突然下起大雨,居民們紛紛從家里拿來雨傘和雨具等送到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手上,“有個60多歲的叔叔,做完核酸檢測后,無論我怎么拒絕,他硬是要把手上的雨傘拿給我,寧肯自己淋雨回家。”陳玲說,這次“戰疫”雖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感到很值得。
疫情無情人有情,成都還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奔走在社區、醫院、檢測點、工業園區、隔離點等各個點位,或協助全員核酸檢測,或運輸生活物資,或處理隔離點垃圾……他們的奉獻也被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形形色色的暖心行為和感動故事正在這片土地上冒芽生長,織就了一幅文明溫馨的城市圖景。(圖片由成都青白江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