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實地到訪東晉佚名《曹娥誄辭》絹本記載的上虞,這里古史傳說之豐富、人文歷史之璀璨,令人驚嘆。”近日,文博教授、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原副院長于成龍到訪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參觀曹娥廟、上虞博物館等地。
于成龍在上虞博物館《曹娥誄辭》碑展區
于成龍在參觀中談道:“東晉佚名《曹娥誄辭》卷,是署年最早的小楷作品,彌足珍貴,自古以來為世人所寶。同時,此卷所述之事在古代中國曾產生深遠影響,長久以來,更被奉為以上虞明德虞舜、孝女曹娥為代表的中華孝德文化之楷模。”
于成龍(右)在位于上虞的人民文創華東中心
上虞之行,是于成龍新年出行的第二站。在元旦節當天,作為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的他,赴河南安陽殷墟,探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新使命和擔當,隨后便趕往上虞。他表示,上虞與安陽在“中華文明精神與文明探源考古”大系中都具有無可替代的特殊價值。
有感于遠古流傳的虞地“舜會百官”明德傳說故事,于成龍談道:“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除了以現代考古學為體系的田野考古,還應包含形成中華古老文明集體心智、文化精神的上古、中古傳說故事等,其對形成當今中國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文化傳統以及文明形態影響重大。”他認為,當今中國有擔當的考古、文博學者要敢于從更宏大的人類文明視野,以東方思維理論體系,借鑒西方優秀文化、借助一切先進科技,推進文明互鑒,推進人類文明探源新的理論架構。
于成龍在上虞的參觀過程中,愈發覺得上虞與安陽在“中華文明精神與文明考古雙探源”課題中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開創價值,“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打通“任督二脈”。相信不久的將來,能實現安陽與上虞的文博、文創互動。
于成龍(前)與上虞博物館工作人員交流
上虞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于成龍教授在2023開年之際從安陽到上虞之行,點題上虞與安陽的“中華文明精神與文明考古雙探源”課題,正是“今在上虞,遇見未來”之寫照。期待往后,有更多大咖學者赴上虞探源,充分挖掘上虞的文化寶藏。(圖片由人民文創華東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