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快87歲的谷野作太郎在1998年至2001年期間擔任日本駐華大使,并于1978年擔任日本外務省亞洲局中國課長時參與和推動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時,作為“河野談話”與“村山談話”的重要起草人,谷野作太郎為中日友好作出巨大貢獻。谷野作太郎日前到訪北京,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希望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不要對美國言聽計從。
谷野作太郎表示,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有日本朋友聽說他要來中國時,莫名其妙地為他感到“擔心”。“我以前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這或許可以反映出日中關系發生的一些變化。”谷野作太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即便如此,如果你問我對未來日中關系的看法,我也不會說‘悲觀’。我只能說,現在日中之間就好像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特別是在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面,短期內可能無法看到晴天。”
谷野作太郎稱,當前岸田文雄內閣緊跟美國步調,缺乏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國內對此已經有了批評聲音。如果中美關系保持穩定,那么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和中國的關系也將穩步向前,但遺憾的是,目前的中美關系很難一下得到改善,日中關系亦是如此。
“我經常強調的是,日中之間的交流還遠遠不夠。無法加深理解,就只能滋生互不信任。真正意義上的安保,靠的絕對不是軍艦導彈,彼此信任所具有的價值絕非提升軍力可以比擬。”谷野作太郎認為,日中之間各個渠道溝通不暢也是影響兩國關系的重要原因。
這位日本資深外交官分析稱,回想過去,日中兩國一度在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等各領域的交往十分活躍,各個層級都能保持溝通對話,但是不知從何時起,這些渠道都不如以往通暢。“如果可以多一些溝通渠道,那么即使有些(渠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堵塞了,還能通過別的方式正常對話,這對改善兩國關系而言十分重要。此外,我還認為兩國地方之間也應該保持互動。”谷野作太郎說。
訪華期間,谷野作太郎出席了在日本大使館舉行的“中國人日語作文比賽”頒獎典禮,參加比賽的都是各所高校的中國大學生。谷野作太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年輕一代肩負著兩國關系的未來,應鼓勵兩國年輕人走出網絡,在現實生活中多交流。
在談及新任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時,谷野作太郎稱“未曾直接與他共事”,但在一些場合見過幾次,認為金杉憲治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官。谷野作太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像你們這樣的年輕記者,一定要跟金杉憲治接觸一下。”谷野作太郎建議,中日外交官不僅要去對方國家看看,還應去世界其他國家多走走,開闊視野、廣泛理解國際事務對于處理日中問題也有好處。
谷野作太郎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現在的日中關系令人遺憾,在這樣的背景下,還能來中國訪問,自己仍然感到非常開心。這位日本前駐華大使一直主張,應該認真重讀日中之間的四個政治文件,合力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作出貢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