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臘腸、學唱戲、品黃酒、寫福字……連日來,浙江紹興柯橋區安昌古鎮游人如織,來自俄羅斯的帕維爾一家四口品味江南年俗,體驗了第一個原汁原味的“中國年”。
帕維爾用毛筆寫福字。項菁 攝
“中國年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而是可觸可感,可以體驗的。”沉浸式體驗千年古鎮的年俗后,帕維爾近日受訪時直言,“中國的春節很有趣,也很浪漫。”
因鐘情于水鄉風情,一年多以前,帕維爾和妻子、一雙兒女來到紹興,開啟了新生活。帕維爾坦言,原以為水鄉的浪漫只有“小橋流水人家”,“沒想到春節才是最浪漫的時刻”。
帕維爾一家人所到的安昌古鎮臨水而建、因水而興,悠久的水文化催生了地道的醬文化。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手工制作醬肉、臘腸,并在沿河街面、自家門前晾曬,構成一幅靚麗的風景畫,也點燃了春節“儀式感”。
女兒塔瑪拉體驗灌腸。項菁 攝
剁肉、添醬油、加老酒、攪拌、灌肉、晾曬……在本地師傅的指導下,帕維爾和家人們親手制作了一條肉感滿滿的臘腸,還品嘗了熱氣騰騰的臘腸切片。
兒子維克托一口氣吃了十片臘腸,他直言,“很香,很有嚼勁!”
“臘腸制作過程看起來容易,其實很講究技巧,肉要肥瘦相間、醬油要適量、攪拌要均勻。”帕維爾提及,“俄羅斯香腸也很有名氣,但制作方法和這里的臘腸不同,口味也各有千秋。”
在帕維爾看來,特色美食是中國人過年的必備品,也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不同的地域催生了不同的飲食文化,這很奇妙”。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年”,戲曲里的濃濃年味也讓“老外”一家感到驚喜。
在江南古鎮,水和戲常常是融為一體的。熱熱鬧鬧唱大戲歷來是安昌古鎮的年俗活動。
帕維爾的兩個孩子(中間)穿戲服、學越劇。項菁 攝
穿戲服、學越劇、揮舞水袖……在安昌古鎮悠長的河道畔,帕維爾的一雙兒女走上老戲臺,沉浸式體驗越劇文化。女兒塔瑪拉第一次穿中國戲服,長長的水袖讓她感到優雅又別致,“越劇很動聽,戲服也很漂亮”。
帕維爾的兩個孩子寫春聯。項菁 攝
春節還寄托著人們對新春的美好祝愿。連日來,帕維爾還和家人們體驗寫春聯、寫“福”字,感受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好吃好玩的中國年,我很喜歡!”塔瑪拉說道。(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