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和塞爾維亞的雙邊關系已成為中國同歐洲國家間友好關系的典范。塞爾維亞前總統鮑里斯·塔迪奇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詳細講述了與中國的牢固關系如何為塞爾維亞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如何給中東歐地區乃至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
塞爾維亞前總統塔迪奇 尹野平攝
“這充分體現了塞中關系的戰略性、特殊性和高水平”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中塞之間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又如何看接下來進一步加深兩國合作的潛力?
塔迪奇:我們兩國彼此擁有牢固的傳統友誼。早在南斯拉夫時期,塞爾維亞和中國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塞爾維亞成為獨立國家后,我們于2009年與中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
我們的友好合作關系從一開始就有著非常具體的體現。例如,當時我們需要在多瑙河上修建一座橋梁,這座橋梁對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且意義重大。中國企業承建了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項目。作為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橋,它的落成展示了中國企業在該地區參與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如今,塞中兩國合作之緊密已不可同日而語,中國企業在塞爾維亞的投資也在大幅增加,成為各行業的主要參與者。
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塞期間,兩國宣布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這為塞爾維亞以及兩國企業帶來了眾多發展機遇。這一重要成果更是塞中關系不斷發展升級的寫照。從我擔任塞爾維亞總統期間(2004年到2012年)兩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發展到8年前建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再到今天塞爾維亞成為首個同中國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歐洲國家,這充分體現了塞中關系的戰略性、特殊性和高水平。
相信中國企業將繼續幫助世界加強互聯互通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塞爾維亞和國際社會帶來的眾多機遇?
塔迪奇:我明白這一倡議帶來的巨大的互惠互利,它對包括塞爾維亞在內的所有共建國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互聯互通方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包括鐵路等交通網絡的構建。我認為,未來中國將在包括港口在內的許多基礎設施項目上加大投資合作。
在我擔任塞爾維亞總統期間,時任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請我協助與潛在的中國投資者就比雷埃夫斯港合作事宜進行討論。我作為中間人,最終助力促成這一合作。相信中國企業將繼續投資歐洲大陸的港口,幫助世界加強互聯互通。
環球時報:您如何評價您任期內與中國簽訂的合作項目對促進塞爾維亞發展的重要意義?
塔迪奇:我們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由來已久,中國企業參與共建了包括橋梁在內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就無法為我們的人民創造更好的出行條件。此外,我們與中國的合作伙伴修建了貝爾格萊德繞城高速公路。這個項目在我的任期內開始,我的繼任者延續了這一項目直至其落成通車。在競選期間,我們是競爭對手,但有一點自始至終都很明確,那就是我們與中國的合作將繼續下去,并對能有這樣的合作關系感到高興。
環球時報:您如何展望中塞兩國關系?
塔迪奇:我們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興技術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這不僅在塞爾維亞,在整個東南歐地區都是如此。相信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塞中關系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對中企加征關稅 “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全球貿易規則”
環球時報:部分西方國家不斷鼓吹對華“脫鉤斷鏈”,近期美國又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您對此怎么看?
塔迪奇:我反對(加征)關稅并主張市場競爭。與此同時,我認為當今世界并沒有充分理解中國何以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成功。一些西方國家對此有一種誤解,認為中國人可以在一夜之間實現一切,但這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發生的巨變,完成這些改變意味著巨大的努力和付出。
大約10年前,我和西方一些國家的朋友討論時說,在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的汽車制造業將在全球范圍內脫穎而出。然而,他們當時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與此同時,中國在國內開放競爭、擴大投資。如今,中國車企出產的汽車具有全球競爭優勢。中國企業甚至推出了“無人飛車”通勤,這一成就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只有最具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在全球舞臺上脫穎而出。
一些西方企業無法適應并應對正常的市場競爭,這是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主要原因,這一做法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全球貿易規則。我反對這種做法。
我認為,未來汽車行業的最終發展方向可能包括神經科學、人工智能、數字化和先進移動網絡技術的整合。與其對競爭對手加征關稅并實施各種制裁,不如西方車企更專注于發展這些新興技術,以改變汽車行業的發展格局。
環球時報:您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何預期?
塔迪奇:任何依據數據分析中國經濟的人都不難看出,中國經濟表現出色。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5.2%。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持續穩健。我認為,中國經濟規模達到了新的里程碑。
如今,我們目睹了一個非常脆弱的全球發展局勢,世界各地沖突不斷。在廣泛沖突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通常也會受創。雖然我們無法預見這些沖突何時結束,但在這一嚴峻時刻,有一個積極的事情還在發生,即經濟仍在運轉,這一點至關重要。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中國經濟在全球貿易中發揮的活力和引領作用。
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令人矚目。很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時,幾乎沒有人會想到中國有可能成為新技術和汽車行業的全球引領者。然而如今,我們可以自信地再次強調,中國在這些非常重要的經濟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具備領先地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