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7日舉行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也是最后一輪投票。“這將決定法國的政治未來,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可能首次成為議會最大政黨。”法新社稱。為了阻止國民聯盟在議會獲得絕對多數,法國政壇的左翼和中間派組成“共和陣線”,200多名候選人主動退選,以集中票源,力保非極右翼候選人勝出。本次選舉的投票率有望創下幾十年來的新高。法國《費加羅報》稱:“很少見到法國人對議會選舉如此重視,選民被充分動員了起來,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形還是在43年前,那是法國政壇第一次實現左翼掌權的歷史性突破。”西方世界在緊張地關注著:在第一輪投票中“初戰告捷”后,國民聯盟最終能上臺嗎?如果法國出現“懸浮議會”,政局將如何發展?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稱,這次選舉是“馬克龍遏制極右翼浪潮的最后機會”。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歐盟核心國家法國幾十年來的禁忌將被打破。極右翼政黨曾被驅逐到歐洲政治的邊緣,但現在,他們正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掌權。
“共和陣線”VS國民聯盟
法國國民議會共577席,議員任期5年,采用兩輪多數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據報道,在6月30日的第一輪選舉中,只有76個席位被確定選出,余下的席位均進入第二輪決選。而這76個席位中的約一半由國民聯盟贏得。國民聯盟的整體目標是贏得議會過半席位,即超過289個席位。
當地時間7日上午8時,法國各地的投票站開放,迎接第二輪投票的選民。法新社稱,法國國內氣氛緊張,政府部署了3萬名警察來應對可能出現的騷亂,巴黎的一些商鋪加固店面,選民們擔心潛在的選舉地震可能會改變國家政治格局。在東部城市斯特拉斯堡郊外的羅塞姆村,72歲的安托萬·施拉馬克“痛苦不已”,他表示,他擔心法國將迎來“共和國歷史的轉折點”。
“在法國本土,選民很少像這次這樣激動。”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有些選民對國民聯盟可能上臺執政的前景十分焦慮,有些則準備把票投給這一政黨,希望極右翼創造歷史,登上權力舞臺。
《費加羅報》稱,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的投票率在7日下午5時達到59.71%,這是198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有預測認為,第二輪選舉的投票率有望在第一輪投票率66.7%的基礎上漲到最高70%。有當地民眾對媒體表示:“我們來參加投票,因為這是法國的歷史性時刻。”
法國在5日晚終止選戰活動,并禁止公布任何民調。在此之前的幾個小時,最后一批民調顯示了有利于“共和陣線”的變化。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幾項民意調查顯示,國民聯盟及其盟友、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和馬克龍陣營三大集團的實力似乎正在拉近。根據這些民調,極右翼可能不會獲得絕對多數,甚至距絕對多數越來越遠。
“盡管在第一輪選舉中勢頭強勁,但國民聯盟可能無法在第二輪選舉結束時獲得絕對多數。”《費加羅報》認為,勒龐和巴爾代拉正面臨“新一輪的天花板效應”,但無論結果如何,國民聯盟都將進入一個新時期。該報稱,如果國民聯盟獲得絕對多數,這將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運動的歷史性勝利,并帶來不可預測的巨大震動。如果這一目標落敗,也不會是結束。相較于左翼“新人民陣線”和馬克龍陣營,國民聯盟很可能是當選議員人數最多的政黨,“這也是前所未有的”。國民聯盟的歐洲議會議員、勒龐的特別顧問菲利普·奧利維爾稱:“如果我們沒有獲得絕對多數,我們還可以再等3年(下屆總統大選)。”
“馬克龍面臨三種方案”
“歷史性”,《華盛頓郵報》稱,這是法國各個政治派別的報紙7日在報道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時的一致用詞。《世界報》稱,這個國家“就像一個即將爆炸的氣球,充滿了歡樂、憤怒或淚水”,“目前唯一確定的是,7月7日晚上8時——第一份選舉結果預測發布時,某些東西將會爆發。但這會是一個膿腫、一個時代、一個系統嗎?”《巴黎人報》寫道:“真相的時刻即將到來。”
緊張的氣氛也蔓延到自認為政治中立的法國體育界。目前正值歐洲杯賽期,法國足球明星、法國足球隊隊長姆巴佩4日公開呼吁法國選民阻止極右翼上臺的“災難性”結果。姆巴佩在法國年輕人中頗具影響力。6日,在歐洲杯中立下大功的法國足球隊后衛孔德在賽后接受采訪時,也明確呼吁人們在7日的選舉中千萬別把票投給國民聯盟,“這個政黨如果上臺,對于法國的未來不是件好事”。
5日,勒龐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回嗆道,姆巴佩沒資格代表法國移民,“法國人受夠了被說教如何投票”。她稱,這次選舉是一次“解放的選舉”,法國人希望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并按照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投票。CNN稱,勒龐在采訪中拒絕被貼上“極右翼”標簽,稱“我們與美國極右翼完全不一樣”。
選舉落幕后,如果沒有政黨贏得絕對多數,馬克龍將面臨什么選項?法國《回聲報》稱,最大的懸念在于總理的選擇。法國憲法學家多米尼克·魯索表示,“從邏輯上說,國家元首應該選擇來自議會多數派陣營的候選人,否則政府將立即被議會的不信任動議推翻。”
報道列出了馬克龍面臨的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組建聯合政府,“這在第五共和國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現任總理阿塔爾曾提到這種可能性,稱其為“多元議會”,但這一愿景遭到“不屈的法蘭西”、生態綠黨等主要政治集團的多位領導人反對。第二種方案是組建由各領域專家、而非議員組成的“技術性政府”。第三種方案是任命國民聯盟主席巴爾代拉為總理。
“我們絕不會讓步。我們只會加入一個執行‘新人民陣線’綱領的政府。”“不屈的法蘭西”領導人、上屆總統選舉中排名第三的梅朗雄近日強調。他認為,“走出僵局的解決方案”是馬克龍辭職,“這是合理的,因為他才是造成混亂的責任人”。
“歐洲其他國家會效仿嗎?”
法新社7日稱,法國在過去20多年都沒有出現過“左右共治”的局面,因為議會選舉一般在總統選舉之后,選民在這段期間內的偏好變化不會太大,但法國過去曾經出現3次“左右共治”的情形。英國《金融時報》回顧說,1986 年,法國社會黨總統密特朗曾與保守派總理希拉克“共治”,兩人頻繁爆發沖突。法國專家擔憂這樣的歷史將重現。
法媒認為,無論結果如何,這次議會選舉都有可能損害馬克龍作為歐洲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地位。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分析人士表示,“法國正處于重大政治轉變的邊緣”,即使馬克龍在選舉后控制了政府,他也將面臨“立法僵局”,這將削弱法國在歐洲和國際舞臺上的聲音。法新社稱,馬克龍過去幾天從公眾視野中消失,顯然是為了不再激怒選民,他發誓要把任期干到2027年,屆時勒龐將迎來入主愛麗舍宮的最佳機會。
“法國極右翼勢力正靠近權力,歐洲其他國家會效仿嗎?”BBC稱,法國議會選舉的影響是巨大的。極右翼政黨曾被驅逐到歐洲政治的邊緣,但現在,“極右翼”或“民粹、民族主義”政黨已成為荷蘭、意大利和芬蘭等歐盟國家聯合政府的一部分。文章稱:“國內政治不穩定意味著,在全球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之際,法國和德國等歐盟大國正在轉向國內。加沙和烏克蘭戰事如火如荼,對歐盟和北約持懷疑態度的特朗普可能會重返白宮。對于沒有領導力的歐洲來說,這是一個不穩定的時刻。”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派記者 尚凱元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 于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