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綜藝節目《中餐廳8》中,有一位全能的法國主廚。他是團隊的全自動翻譯機,在關鍵時刻開啟中法雙語自由切換模式;他是餐廳的掌勺大廚,從國風青花瓷慕斯到荷葉叫花雞,一系列“功夫菜”贏得滿堂喝彩。
隨著這部綜藝帶來的巨大流量,這位堪稱全能合伙人的法國主廚戴廣坦,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也被更多網友熟知。
孫中欽 攝
在社交媒體上,他更是全網粉絲超過600萬的 “二聲哥哥”,從巴黎的法式甜味可麗餅到中國的腐乳肘子飯,不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統統被他收入鍋中。在他的評論區里,網友紛紛喊話“廣坦主廚求教程”“廣坦老師求點評”。
除了法國廚師、美食博主的身份,戴廣坦還是一位來自上海的“洋女婿”。在上海待了15年的他,日漸觀察著這座城市的更多變化。
新民晚報此前采訪:戴廣坦:炒蛋、豆腐煲、土豆燒刀豆,法國廚師生涯始于這三道中餐
喜歡“二聲哥哥”這個稱呼
法國吉維尼小鎮安靜的海邊,突然傳出陣陣普通話的吆喝聲,“新鮮出鍋的麻辣燙,有人要吃嗎?”“Chinese food,Do you want to try?”這些聲音惹得周圍的游客紛紛駐足,好奇地打量。
餐車外,虞書欣施展渾身解數,開啟吃播攬客模式,與黃曉明打配合,裝作顧客上演情景小劇場,邊吃邊說“Mini Hot Pot,真的太好吃了”;餐車內,主廚戴廣坦有條不紊地準備餐食,他將牛肉丸、金針菇等各類食材放入咕嘟咕嘟沸騰的湯汁中,當食材煮熟后,撒一把蔥花點綴,再澆幾勺濃郁的湯料,一份香噴噴的麻辣燙就完成了。
戴廣坦參加《中餐廳》
這是熱播綜藝《中餐廳》中引發話題討論的一幕,為什么會選擇在法國的海邊售賣麻辣燙這種辣味美食呢?
在戴廣坦看來,能夠向外國人分享中國受歡迎的菜品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法國傳統中人們是完全不吃辣的,對于他們而言,中國麻辣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除了綜藝大廚這層身份,戴廣坦還是個在社交媒體上擁有超過600萬粉絲的美食博主。《中餐廳》播出后,不少網友紛紛喊話戴廣坦,表示想要學習同款紅油麻辣燙。
倒入大蔥、生姜等食材油煎提香,再加上郫縣豆瓣醬和火鍋底料進行翻炒,當鍋內的湯汁沸騰,下入串好的食材任紅油包裹,一份鮮香濃郁的麻辣燙就這樣輕松拿下。通過短視頻,戴廣坦把他學習到的中國美食毫無保留地分享出來。截至目前,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麻辣燙制作視頻已有數萬名網友點贊。
戴廣坦的短視頻總是有個經典開頭:“大家好,我是廣坦。”即使現在已經可以無障礙地使用普通話交流,但他的普通話似乎一直帶著“法棍味”——每個字發音都是向上揚的二聲調。于是,粉絲給他冠以“二聲哥哥”的稱號。
談及這個稱號,他笑言,這或許是自己的一個特色,粉絲能夠給自己起一個“小名”說明對自己很有感情。他表示,這樣的稱呼讓他感到很親切,在無形當中拉近了自己與粉絲的距離。
喜歡看粉絲反饋的“小作業”
戴廣坦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看粉絲反饋的“小作業”,有時在粉絲的一張照片里看到一大桌中餐里面有一盤自己發布過教程的法餐,還是很有感觸的。
而在現實生活中,戴廣坦也經常在上海的街頭偶遇到喜歡他的粉絲。戴廣坦回憶起,自己曾經在寵物店遇到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孩,向他展示了手機里面的十幾張照片,全部都是自己跟著他的教程視頻做的法國菜。他發現,這位粉絲嘗試的都是一些要做很久且很難的功夫菜,甚至有一道要烤九個小時。在震驚之余,他感到心里暖暖的,第一次那么強烈地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視頻能夠幫助很多人增進他們的廚藝。
戴廣坦很喜歡和粉絲在社交媒體上互動
在戴廣坦看來,美食可以激發人的好奇心,促使著人們了解更多美食背后的文化。他舉例分享道,有一次在《中餐廳》為法國的食客做了一份梅干菜五花肉卷,當他們詢問里面黑黑的東西是什么時,他會告訴他們,這個是梅干菜,梅干菜來自中國紹興,紹興在哪里,紹興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等等,“全世界沒有人不喜歡吃好吃的東西,從美食切入,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洋女婿”愛上本幫紅燒肉
戴廣坦已經在上海生活了15年。他還記得,第一次來上海是在同濟大學讀書,短暫地生活了6個月后就搬到了北京。但很快,一封來自上海的offer向他飛來。
“上海舉辦世界博覽會期間,我所就讀的法國博古斯學院需要在上海開一個分校,當時我的師傅就打電話問我是否愿意前往上海,我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就這樣,戴廣坦再次回到了上海,并待到現在。
如果說人生有些事是命中注定,那么有些事則純屬意外。在上海工作過程中,戴廣坦邂逅了他的妻子,“她是上海人,對家鄉特別有感情,總是喜歡拉著我分享她在上海喜歡的生活方式。”提到自己的愛人,戴廣坦的眼神中滿滿的都是愛,直到回憶起身為“洋女婿”的他,第一次去岳父家里作客,即使過了這么多年,面色中還是透露著些許緊張。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地走進上海人家。
戴廣坦和妻子
如今,在妻子和上海家人的影響下,戴廣坦的口味也被影響,響油鱔絲、八寶葫蘆鴨、排骨年糕……他開始學做一道道上海美食,但在他心中排名第一的卻是本幫紅燒肉,“我上次回法國給家人做了一大桌中餐,最受歡迎的就是這道菜,我姐夫甚至讓我現場教他怎么做,現在他幾乎每周都要做一次。”
在戴廣坦眼中,上海菜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因為受到了很多地方的影響,在他眼中,這些美食背后代表著的就是上海的包容,“我還觀察到現在上海菜的一個發展趨勢,那就是涌現出不少做創意菜的年輕廚師,他們正在用更加個性化的方式傳承上海菜。”
在上海,戴廣坦不止是鍋碗瓢盆的生活,還有街頭巷尾的詩意。他喜歡在上海到處Citywalk,喜歡在蘇州河沿岸散步,也喜歡去徐匯西岸的美術館逛展。他發現,這些年來城市更新有個很明顯的變化,那就是非商業區域明顯在增多,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場所變多了。
身為法國人的他,在這座羅曼蒂克的城市里,總會必不可少地被問到對浪漫的理解。這次,戴廣坦向記者分享了他的一個特別觀點,“其實很多人覺得我們法國人很松弛,工作不用太緊太卷,包括來上海也一樣。但其實,你想要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都要很努力,就像我的姐姐,她下午五點下班后,還要一個人帶三個小孩。我想,這就是我眼中的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
想在海外社交平臺教學中餐
戴廣坦現在能確定的一件事,就是留在中國,留在上海。
聊起喜歡上海的理由,這位法國人瞬間打開自己的話匣。在他眼中,這座城市的規劃做得特別好,“作為一個超大城市,雖然囊括了眾多人口,但交通還是很通順,外國人在這里生活的方便度、舒服度也越來越高,很多國外的食材或者東西都可以買到。不想入鄉隨俗改變自己的口味也沒關系。”
雖然《中餐廳》帶來的熱度總有一天會褪去,但對于戴廣坦而言,自己傳播中國美食的這份熱情卻如同細水長流。談起未來的打算,他說,想要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分享如何學做中餐,將自己學到的精髓傳播出去。
他發現,許多外國人對中餐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他們分不清中國的各色菜系,也搞不清楚生抽、老抽、蠔油到底有什么區別,所以他想以美食為橋梁,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中餐,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戴廣坦相信,從外國人的角度看中餐,一定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