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說,要做;
不要只做,要做“德”;
不要只做“德”,要做“德”更好。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全球富豪榜即將多出一位年輕的“85后”女富豪。
近日,根據相關文件披露,印度尼西亞煤炭大亨劉德光的小女兒劉伊凌獲得父親轉讓的巴彥資源公司22%的股權。
外界本以為只是個普通的股權轉移,計算后才發現,這22%的股權價值居然高達122萬億印尼盾(約合560億元人民幣)。
網友震驚之余,也對如此大規模的股權交易產生了好奇。
巴彥資源公司秘書珍妮解釋說,在此次股權轉移后,劉德光在公司的持股比例由62.15%減至40.15%。但是,劉德光仍然是公司的主要股東和控制人,劉伊凌將根據劉德光的意愿行使投票權。
總的來說,此次交易是出于家庭的考量,“將股權轉移作為劉伊凌長期繼承計劃的一部分”。
“不要只說,要做”
在獲得股權之前,劉伊凌極其低調,公開資料中介紹她的內容只有短短幾句。
她于2014年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獲得公共政策碩士學位。該學院是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名字命名的,專為公共服務部門以及企業管理者求學和深造所設。
·2022年2月,作為劉德光基金會主席,劉伊凌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發表演講。
同時,她還是英國特許注冊會計師公會附屬機構以及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的會員,在公司財務和管理方面有扎實的背景。
從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畢業后,劉伊凌進入新加坡曼哈頓資源公司擔任財務和投資執行董事。
此后幾年,劉伊凌一直活躍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兩地,并在多家公司擔任董事職務,業務涉及醫療、教育、煤礦等多個領域。
·劉伊凌向新加坡斐瑞醫院(Farrer Park Hospital)首席執行官了解醫院發展狀況。
2023年初,劉伊凌代表父親通過劉德光基金會向其母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捐贈了1.01億新元(約合5.55億元人民幣),這也是該學院目前為止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
·劉伊凌(左二)和劉德光(左三)向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捐款1.01億新元。
當時,新加坡前總理、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出席了捐贈儀式。吳作棟曾在一次活動中公開表示:“劉德光先生想要為促進新印關系提供捐款,所以我向他推薦了這所學校。”
劉伊凌也在現場表示,正是因為父親與吳作棟的友誼,以及想要為整個社會服務的心,才有了這份“禮物”。
憑借這次捐贈活動,劉德光登上《福布斯》第17屆亞洲慈善英雄榜,也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印尼首善”。
早在幾年前,劉德光就曾在印度尼西亞的幾所大學設立獎學金,總金額達500億印尼盾(約合23億元人民幣)。
·劉德光(右九)與獎學金獲得者合照。
有一次,校方邀請劉德光上臺講話,低調的他一再推脫,后來勉為其難地上臺,也只對學生們說了幾句鼓勵的話。
在劉德光的慈善觀念里,不要只說,要做;不要只做,要做“德”;不要只做“德”,要做“德”更好。
也許是從小受父親影響,劉伊凌也一直熱衷于慈善事業。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2011年日本發生特大地震時,年僅24歲的劉伊凌用自己的個人資金向日本駐新加坡大使館捐贈了100萬新元(約合540萬元人民幣),希望能夠助力災區重建。
·2011年,劉伊凌父女與日本駐新加坡大使(右)會面。
劉德光也隨女兒出席了捐贈儀式。看著女兒積極地參與慈善事業,老父親的眼里滿是驕傲。
“他們說我們是瘋子”
劉伊凌年紀輕輕就能以個人名義大手筆捐贈,離不開父輩們創業打下的資本積累。
劉德光祖籍廣東東莞,于1948年出生在新加坡的一個建筑世家。他的父親劉森是森昶打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昶打樁)的創始人,也是新加坡建筑行業的先驅。
讀書期間,劉德光經常被父親派去建筑工地幫忙,小小年紀就積攢了豐富的經驗。
上世紀70年代,已經在新加坡站穩腳跟的劉森將目光投向了鄰國印度尼西亞,希望能發掘更多的機會。1972年,森昶打樁在印度尼西亞獲得首個建筑工程,劉德光也因此被父親派往國外。
他一開始以為只是被外派幾年,沒想到一待就是一輩子。
剛到印度尼西亞,劉德光就憑借豐富的經驗大展拳腳,很快就讓森昶打樁在當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他說:“我們是在印度尼西亞第一個使用柴油錘打樁的承包商,這讓我們的工作速度大大加快。”
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劉德光結識了很多有能力的朋友,逐漸認識到煤炭行業的潛力。然而,當時的印度尼西亞法律規定,非本地人不得持有采礦許可證。
1992年,劉德光做出人生中一個重要決定——入籍印度尼西亞。5年之后,他成功買下印度尼西亞東加里曼丹省的一座煤礦,準備大干一番。
·劉德光在自家的礦場。
然而,天不遂人愿。
劉德光買下煤礦當年,亞洲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印度尼西亞的經濟遭到重創,煤炭的價格極速下滑。每天一睜眼,劉德光迎來的就是更多的負債和虧損。
“我們從一開始就很難,大家都嘲笑我們(購買煤礦),他們說我們是瘋子。”劉德光回憶道。
為渡過難關,他集中力量降低采礦成本,通過先進技術將采礦剝離率降低為2.9(意味著移除2.9立方米的巖石和土壤能獲得1噸煤炭)。他還通過在礦區周邊修路,降低煤炭運輸成本,想盡一切方法開源節流。最困難的時候,他甚至一度賣掉了公司的部分資產。
隨著金融危機結束,煤礦行業逐漸有了起色。2004年,劉德光整合家族資產,成立巴彥資源公司,并于4年后在雅加達交易所掛牌上市。
劉德光始終堅信煤礦的潛力。上市過程中產生的收益,他用于收購多家煤礦的特許經營權,包括印尼Tabang煤礦,該煤礦占地34715公頃(約347平方公里),幾乎是新加坡國土面積的一半,產生的低灰分、低硫的次煙煤非常適合燃煤發電廠。
即便在很困難的時候,劉德光依然目光長遠。他堅持修橋筑路、投資碼頭,就是為了讓煤炭運輸更加便捷。
·近年來,劉德光為印度尼西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共投資4億美元(約合28.3億元人民幣)。
近兩年,俄烏沖突引發全球能源危機,煤炭價格飆升。劉德光憑借手中掌握著的煤礦將事業做得有聲有色。
巴彥資源公司首席財務官日前接受采訪時說道:“公司目前擁有超過13億美元(約合92.2億元人民幣)的現金。”
專注煤炭生意之余,劉德光還建了一所礦工動物園,用來收留因采礦和種植園耕種而失去棲息地的野生動物。隨著動物種類逐漸增加,動物園開始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劉德光每年為此花費超過130萬美元(約合922.6萬元人民幣)。
·劉德光和他所建動物園里的一只小猩猩。
“家族二代”走向臺前
劉伊凌是個混血兒,她父母親的結合極具戲劇性。
母親晴代于1972年出生在日本一個普通的中產家庭。晴代的父母雖然收入不高,卻很重視女兒的教育,一路督促晴代順利念完大學。
大學畢業后,晴代順應父母的期許,成為一名老師。或許是當老師的日子太過乏味,堅持了幾年之后,她瞞著父母偷偷辭職,轉行做了空姐。
就是在飛機上,晴代邂逅了她的真命天子——劉德光。
·晴代年輕時的照片。
晴代顏值出眾、身材好、氣質佳,第一次見面就引起了劉德光的注意。打那之后,這位煤炭大亨就化身癡情男子,對晴代展開了猛烈追求,鮮花、項鏈、名牌包,統統捧到晴代眼前。
·晴代出席活動舊照。
起初,晴代并沒有接受劉德光的追求,一來他確實不算帥哥,二來兩人年齡相差24歲。但在劉德光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心意后,晴代終于被他的執著打動。戀愛一年多,兩人便結婚了。
·劉德光和晴代的日式結婚照。
婚后,劉德光對晴代極度寵愛,幾十萬新元的鉆戒、寶石說買就買,在日本為她購置了一座豪宅,還在她生日時直接送了一座海島。
·劉德光送給晴代的大鉆戒,價值75萬新元(約合412.3萬元人民幣)。
·晴代家里的奢侈茶具,價值上萬新元。
·晴代在日本擁有一座帶有高爾夫球場的莊園。
不久后,他們就有了一兒一女。隨著兒女漸漸長大,劉德光夫婦對于他們的培養越發全面。
近年來,劉德光加速布局家族事業的傳承計劃,“家族二代”逐步走向前臺。
劉伊凌的哥哥劉伊翱目前負責打理家族在新加坡的公司,早已能夠獨當一面。
劉伊凌則一直協助父親打理印度尼西亞的產業,平時很少出現在公眾眼前。這次股權轉讓,無疑是父親對她個人能力和未來潛力的高度認可,也體現了父親對她的殷切期望。
未來,劉伊凌是否能夠盡快接過“接力棒”,帶領家族事業走得更遠,外界拭目以待。
監 制: 張 培
編 審: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