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近日,俄烏局勢愈發緊張。據英國《獨立報》、英國天空新聞頻道等媒體報道,英國國防大臣本·華萊士日前將一些西方國家為緩解緊張局勢所做的外交努力,與他們在二戰前夕曾采取的“綏靖政策”作對比,聲稱“空氣中彌漫著慕尼黑的味道”。法新社對此評論稱,這是這位英國國防大臣在暗示某些西方國家當前對俄不夠強硬。
報道稱,華萊士在接受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采訪時作出上述表態。華萊士聲稱,俄羅斯“極有可能入侵烏克蘭”,并渲染稱俄羅斯在邊境的囤兵規模讓莫斯科可能“在任何時候發起進攻”。
“令人擔憂的是,盡管增加了大量的外交措施,軍事集結仍在繼續,”他這樣說道,“并沒有暫停,而是在繼續。”
報道稱,華萊士補充說,俄羅斯總統普京可能會讓步,“但一些西方國家的空氣中彌漫著慕尼黑的味道”。
華萊士未具體指明所提及西方國家的名字,但英國《獨立報》稱,他發表此番言論時,正值法國總統馬克龍周六(12日)與普京通電話、法國官員稱“沒有看出俄羅斯有‘入侵’烏克蘭的跡象”之際。此外,該英媒還提到,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曾表示,德國將與法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完全一致”。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意大利和德國相繼對外進行侵略。1938年3月,德國吞并奧地利后,又提出割讓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的無理要求。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為與德國妥協,蓄意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滿足德國的侵略要求。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會議,簽署了《慕尼黑協定》。1939年3月15日,法西斯德國正式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在西方國家綏靖政策的縱容下,法西斯德國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自食其果,遭到了法西斯的進攻。從此“綏靖主義”便成為縱容侵略、姑息養奸的代名詞。
不過,英國防大臣這次對歷史的引用似乎用錯了地方。近來,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斷渲染俄羅斯在靠近俄烏邊境的地區集結重兵,有“入侵”烏克蘭之勢;俄羅斯多次否認這一說法。就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本月12日說,目前有太多俄羅斯可能“入侵”烏克蘭的說法,希望傳播這類消息的人給出確鑿證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