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21日報道 今年是尼克松總統訪華50周年。1972年2月21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 尼克松到達北京。這是美國總統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尼克松訪華是中美關系史上重要的一頁,為以后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50年后的今天,我們特意找出1972年2月22日至29日《參考消息》轉載的外國媒體關于尼克松訪華的報道,以饗讀者。
路透社1972年2月21日報道,尼克松總統和周恩來總理今天在這里開始了旨在結束20多年分裂和敵對的會談。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這次會晤是在尼克松總統抵達北京僅僅幾個小時之后開始的。
美聯社1972年2月22日報道,尼克松總統今天回到人民大會堂同周恩來總理舉行他的第二次會議。但是,同他們昨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禮儀性的會晤形成對照,第二天會議表現出坐下來探索他們的一致點和分歧點的種種跡象。
今天他們的會議室是小的,便于交換意見。他們不像昨天那樣坐在一排安樂椅上,讓記者照相,而是面對面地坐在一張幾英尺寬的長方形桌子兩邊,而且只有幾個助手和譯員在場。
共同社1972年2月23日報道,中國總理周恩來和美國總統的第三次會談,自23日下午2時起在北京西郊的國賓館舉行。這次在尼克松總統下榻的賓館舉行會談,似乎可以說,這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國際禮儀的表現。
與前一天一樣,今天的尼克松、周恩來會談也是歷時4個小時。不妨認為,這表明了兩國首腦要填平橫亙在中美間的鴻溝、開辟兩國關系正常化道路的堅強決心。
會談終于到了呈現高潮的重要階段。關于重要懸案的認真討論,今后仍將繼續進行。但從迄今中國方面的態度來看,此間有日漸增多的人認為,尼克松總統為了使會談有成果,可能不得不做出積極的回答。改善美中關系的基本方向,已經無法倒退了。
法新社1972年2月24日報道,美國人士說,尼克松總統和周恩來總理于當地時間晚上8時15分結束了第四輪會談。
這次會談是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開始的,進行了3小時15分鐘。
德新社1972年2月24日報道,北京現場的觀察家們從研究尼克松在各次公開活動中的態度可以得出某些結論。可以看到,周恩來已經設法把尼克松誘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他要做出讓步才有可能從此脫身,而這些讓步原來沒有被列入美國的計劃中。
這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周恩來的戰術。盡管圍繞著談判的氣氛是極其緊張的,但周恩來卻顯得興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