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果于當地時間30日晚間揭曉,巴西勞工黨候選人、前總統盧拉當選新一任巴西總統。這位“巴西之子”將第三次入主總統府“高原宮”,獲得不少巴西民眾和社會輿論的支持。
從貧苦家庭走向政壇
盧拉1945年10月出生于巴西東北部,是一個貧苦農村家庭的第七個孩子,全名為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盧拉家境很困難,父母也都沒受過正規教育。他5歲時就跟隨母親,乘坐簡陋的“大篷車”離開故鄉,前往當時巴西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圣保羅州。為減輕家里負擔,他小學沒讀完就出來打工,擦過鞋、在鋼鐵廠做過車床工等,18歲時還因工傷失去了左手小指。
10月30日,選民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一處投票站投票。新華社發(盧西奧·塔沃拉攝)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盧拉逐步從工會運動積極分子成長為工會領袖,成為“窮人的代言人”和反抗軍政府統治的先鋒。1980年,盧拉參與創建巴西勞工黨,并當選為黨主席。1985年,巴西軍政府統治結束,久經斗爭考驗的盧拉開始在巴西政壇嶄露頭角。不過,盧拉1989年、1994年和1998年三次參選總統,均未能如愿。
曾經政績卓越
以盧拉為首的勞工黨總結經驗教訓,改變競選策略,調整激進的政策取向,展現和解姿態,終于在2002年總統選舉中大獲全勝。盧拉成為巴西歷史上獲得選票最多的總統和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并于4年后成功連任。
10月30日,盧拉的支持者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參加慶祝活動。新華社發(盧西奧·塔沃拉攝)
盧拉大刀闊斧進行經濟改革,通過降利率、改稅制、增出口、促投資、搞基建等組合拳,明顯提振巴西經濟。在他執政期間,巴西經濟年均增長4.3%,這個拉美最大經濟體得以重返世界經濟十強行列。
在社會改革方面,盧拉推行“零饑餓”和“家庭補助金”等民生計劃,使巴西貧困人口減少一半以上,同時也著力解決就業、教育、衛生、住房、社會治安和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
在外交方面,盧拉政府奉行“務實、平衡”策略,得以改善和發展對外關系,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關注。在他任內,巴西贏得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和2016年奧運會的舉辦權。
卸任時,盧拉的民意支持率仍超過80%。憑借出色政績,盧拉成為部分巴西人心中的“史上最佳總統”。受“盧拉效應”拉動,勞工黨又在2010年、2014年接連贏得大選。
在巴西2014年啟動的大規模反腐調查中,盧拉等多名勞工黨高層被卷入其中。2018年,盧拉一度入獄,無法參加當年的總統選舉。盧拉及其支持者一直指認這起案件是“陰謀”。2021年3月,巴西聯邦最高法院裁決,盧拉此前因涉嫌貪腐所獲的所有判決均無效。
主要目標:團結與重塑
盧拉提出的新一屆政府的主要目標,是團結大多數黨派和民眾重塑巴西。
10月30日,盧拉(前中)在圣保羅參加慶祝活動。新華社發(拉赫爾·帕特拉索攝)
在民生問題上,盧拉秉持向中下階層傾斜的政策取向,注重保障人民溫飽、健康、教育和就業權利,重視社會公共事務,致力于縮小社會貧富差距,推進社會平等化。
在經濟政策上,盧拉認為當務之急是緩解通貨膨脹,改善營商環境,盡快實現經濟復蘇。同時,他高度重視“再工業化”,希望巴西實現向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的轉型。
在外交政策上,盧拉表示,巴西將“重歸世界舞臺”,他將推動加強拉美地區合作機制,深化與金磚國家合作,推動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為高度外向型的巴西經濟營造一個穩定良好的外部環境。
盧拉曾多次訪華,目睹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關注到中國在科教興國、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巨大成就,經常公開稱贊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近年來,勞工黨保持了與中國共產黨的黨際交往,多名勞工黨領導人訪問中國。盧拉近期表示,希望能夠再次訪華,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經濟運行的奧秘。這些友好姿態也讓未來的中巴關系值得期待。(記者:卞卓丹、陳昊佺、趙焱、陳威華、謝照、王天聰;剪輯:李家瑞;編輯:李家瑞、刁澤、孫浩、張遠、劉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