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4年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是太陽透鏡還是量子傳輸的科學世界,在他的科幻小說中,乘上“牧羊人1號”的宇宙飛船,透過太陽透鏡看向宇宙深處,見證宇宙起源……
這位“硬核”科幻小說作家布蘭登·莫里斯,既是物理學家,又是太空專家、還是暢銷科幻作家。坐擁五十多部太空背景的“硬”科幻小說,版權暢銷世界各國,對太空問題的持續關注,用小說來彌補自己未能飛上藍天的遺憾。
10月19日,封面新聞記者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現場專訪到了這位“科幻鬼才”。布蘭登·莫里斯分享了科幻作品中怎樣從生活中獲得靈感,還向記者介紹起自己作品中的中國元素,并從火星現實角度分析,探討了火星移民計劃的可實現性。
將量子物理融入作品
封面新聞記者:您曾經提到自己想要成為宇航員,但最終沒有實現這個愿望,卻成為了寫科幻小說的作家。您怎樣寫到如此真實,在您的作品中那些關于宇航員在天上怎么生活的?生活中是怎么獲得這樣的靈感,體驗到宇航員的生活?
布蘭登·莫里斯:其實在寫作之前,我會去宇航員他們的基地了解他們做的事情,比如說我去歐洲、法國、美國和日本這些宇航基地,看他們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宇航員平時所做的事情。
我本身是物理學家,所以說基礎物理的理論知識把握上沒有問題,同時我的書中也會有很多物理知識,尤其是量子物理學,用科幻把物理知識進行傳輸,融入平時稍顯晦澀的量子物理知識,也希望讀者從中學到很多物理知識,我的作品的核心理念還是希望在其中融入很多物理知識。
科幻作品中中國元素很有必要
封面新聞記者:今年您的作品被引入到中國,又到成都參加科幻大會。有沒有什么中國元素與您的科幻產生聯系?
布蘭登·莫里斯:這方面我有在做些嘗試,比如說在我的作品里面,會包括融入一些中國宇航員的身份存在,比如說中國宇航員探索月球這些橋段,同時也想把我的作品變得更為國際化,容納更多的國際元素,中國是個國際大國,也在太空探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我覺得在科幻作品中容納和擁有中國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這次成都舉辦的世界級科幻大會,我也看到了討論全世界的科幻作品機會窗口,而且成都在科幻大會的舉辦各方面做得都非常好。
火星移民計劃完全可能實現?
封面新聞記者:想問一下從火星現實角度分析,您認為火星移民計劃可能實現嗎?預計到什么時候實現呢?
布蘭登·莫里斯:我覺得火星移民計劃是完全可能的。因為我們現在已經做了相關的一些研究,在火星上其實我們能夠找到一些地方適合人類的生存,完全能夠使我們現在這些人脫離地球環境。其實在太陽系里面,火星目前對我們來說是最容易實現火星移民的,相比之下移民到月球上反而更困難一些,因為月球上大氣層比較少,重力上人體重比較輕,火星上缺水問題是現在面臨的,但我相信在未來能夠解決,所以火星移民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完全能夠實現。
科技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像現在出現的人工智能、AI,都可以運用到實踐中的,像我們做太空探索時有需要在太空待很長的時間,像兩年到四年,人可能不太好實現,這時候需要機器人代替我們做這樣的試驗。而且這樣的機器人它可能還會創造些條件,讓我們在探索太陽系以外的太空也會能夠實現。
科幻作品它其實是有一種能力,來描述我們現在生活中一個現狀和我們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而科幻作者通過寫一些科幻作品,能夠給人們提供一些思考,一些方法,看如何能夠解決我們現在所存在的問題。(閆雯雯 車家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