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州長紐森23日抵達香港,開啟為期一周的訪華之行,圍繞人文交流、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和旅游業等議題與中國政府、地方以及企業界有關人士進行交流。這是紐森2019年當選加州州長以來首次訪華,他也成為新冠疫情后首位訪問中國的美國州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表示,中方歡迎紐森州長率團訪華,希望此訪取得積極成果,促進加州對華交流與合作。自6月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商務部長雷蒙多、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先后訪華,令中美關系有所回暖。美國學者稱,美國其他州密切關注紐森訪華,此行成果可能產生示范效應。有分析認為,此次紐森訪華無疑釋放出積極信號,在兩國仍存在諸多分歧的當下,保持對話尤為重要,但中美關系整體回暖尚需時日。
“其他州密切關注此行”
據香港《南華早報》23日報道,紐森當天做客香港大學,同校領導討論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經濟增長。根據行程,紐森之后將北上廣東,借鑒當地如何加快和激勵電動公交車過渡的經驗,并簽署氣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在北京,紐森預計將與相關人士討論清潔能源轉型、經濟發展以及文化交流等議題。在北京期間,紐森還將游覽長城。紐森一行隨后將前往江蘇簽署氣候變化的合作備忘錄,之后乘坐高鐵到達上海,參觀特斯拉的超級工廠。紐森辦公室稱:“加州和中國掌握著解決氣候問題的關鍵,對在社區及其他地區采取行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此次訪華的重要議題,有分析認為,紐森將聚焦氣候變化以及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目的是展現加州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引領作用,同時避開中美競爭領域的敏感話題。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稱,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第五大經濟體”美國加州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有美媒分析稱,在次國家級別進行中美合作和接觸的風險較低,在地方層級,雙方更能有所作為。美國史密斯學院學者薩拉·紐蘭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紐森此行的成果可能會對其他考慮訪問中國的美國州長產生影響,其他州將密切關注此行,如果此行被認為成功,將為希望與中國開啟更多溝通渠道的人增添信心。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中西對話發起人科林·布萊特福德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紐森是美國重要的政治人物,通過官方渠道和中國保持交流是個好主意,此次紐森率團訪華無疑釋放積極信號。實際上,美中之間無論是官方層面,還是企業界、研究機構以及民間智庫等層面,均需保持溝通順暢。尤其是在兩國仍存在諸多分歧的當下,保持對話尤為重要。”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表示,紐森訪華的議題屬于低政治領域。與科技、安全、經貿等高政治領域議題相比,低政治領域的敏感度較低,合作的可能性較高。在某種意義上,紐森作為州長訪華,一方面體現了美國地方以及公眾在中美關系中的實際利益需求,表明美國社會對中美關系有著積極的期待;另一方面,這也是對美國聯邦政府對華政策以及處理中美關系方式的有益平衡。
多任州長保持對華氣候合作
加州和中國隔海相望,長期以來關系密切。加州是美國最大的美籍華裔群體所在地,美國32%的中國移民都居住在加州。紐森辦公室稱,中國是加州最大的貿易伙伴,而被稱為“金州”的加州則是美國最大的中國商品進口方。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與加州進出口貿易額超過1650億美元。新冠疫情前,每年有超過160萬中國游客訪問加州,加州大學系統的中國留學生最高達2.5萬人。紐森曾于2004年至2011年擔任舊金山市市長,并于2008年訪問上海,成立了旨在促進中國和舊金山灣區企業合作的舊金山駐華辦公室。今年9月22日,《上海港—洛杉磯港綠色航運走廊實施計劃綱要》在上海發布,太平洋兩岸——上海港—洛杉磯港綠色航運走廊的發展路徑進一步得到明確,該航線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海運航線之一,2022年兩港往來箱量超過130萬標準箱。
美聯社23日稱,從共和黨人施瓦辛格到民主黨人布朗和紐森,幾任加州州長下來,加州同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一直保持著長期合作。布朗和施瓦辛格都曾訪華開展氣候合作,布朗卸任州長后還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起設立了加州—中國氣候研究院。去年,加州還與中國生態環境部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報道稱,氣候問題被視為中美之間仍有可能也有必要開展合作的一個領域,“在今年11月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迪拜舉行之前,中美之間似乎已全面重啟氣候變化方面的接觸溝通了。”有美媒援引專家的話稱,加州能從中國學到的一個東西是如何部署可再生能源資源和產品,比如電動汽車。
“脫鉤”對中美不是選項
美國“政治新聞網”稱,美國國內主流輿論仍視中國為最大競爭對手,明年又適逢大選年,許多政客害怕在這個時候與中國扯上關系,以免招來對華“軟弱或不夠強硬”的批評,流失選票,紐森選擇此時訪華,被視為一次“高風險”之旅。還有政客“提醒”紐森,不要出現違反聯邦政府對華政策的情況。對于美國國內的一些質疑,紐森日前表示,“脫鉤”對中美不是一個選項,與中國在氣候方面合作關乎整個地球的未來。紐森的發言人稱,州長此行是為了與中國合作,致力于遏制全球氣候變化,不必等待地緣政治風向改變。
吳心伯表示,美媒所謂有政治風險的說法是夸大其詞,甚至是不懷好意的。首先,紐森訪華是發生在拜登政府加強對華高層交往的背景之下,呼應了拜登政府推進對華高層交往的政策態勢。其次,紐森作為州長,他所關心的氣候變化、經濟合作、旅游業等議題都在州長權限之內,所以也不存在越權的問題。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對于紐森訪華的刺耳聲音暴露了美國政界和媒體對中國的基本心態。雖然中方對紐森來訪抱正面積極態度,但也不必對這次訪問給中美關系帶來的緩和作用抱有太大幻想。加州是典型支持民主黨的藍州,在對華關系方面相對溫和一點。紐森這次訪問能在多大程度上扭轉支持共和黨的紅州對中國的情緒,此時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丁雅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