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競賽場館、6個非競賽場館、1個交通場站、3個簽約酒店和4條涉奧交通保障路線,用“繁復緊張”來形容石景山區的冬奧交通保障任務一點也不夸張。
自從今年1月上旬首鋼園內的場館實施“小閉環”以來,石景山交通支隊的民警就迎來了自己的冬奧時間。進入比賽日后,他們每天需要保障70輛次運動員班車、100輛次媒體班車,還有保障酒店的110輛次班車的往返。在一些重點區域,有交警24小時待命,每天早上在運動員抵達場館前兩個小時,有出勤任務的交警就要提前到達崗位。
執勤中指揮交通的石景山交通支隊民警。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隨著昨天下午首鋼滑雪大跳臺最后一場比賽的結束,滑雪大跳臺按下了它在北京冬奧會上的“暫停鍵”,但對于石景山交通支隊的民警而言,他們的冬奧保障任務還不能停歇,轄區內還有閉環管理的簽約酒店和冬奧組委相關保障部門仍在為冬奧會開展著工作,一線交警也需要堅守到最后一刻。
提前摸排首鋼園內交通情況,冬奧保障實現“零失誤”
石景山區的首鋼園內不僅有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和閉環酒店,還是北京冬奧組委總部、主運行中心、交通指揮中心、技術運行中心、電力運行中心、制服和注冊中心所在地,稱得上是北京冬奧會的“指揮大腦”和“大本營”,交通保障工作十分重要。
2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首鋼滑雪大跳臺外圍的“緩沖區“內,雖然是滑雪大跳臺的最后一個比賽日,但這里依舊交通繁忙,身旁不時就有張貼著紅色圓標的閉環車輛經過,路口執勤的交警會提前觀察四周路口情況,并對車輛進行疏導。
日均保障70輛次運動員班車、100輛次媒體班車、保障酒店日均110輛次班車往返,光是這些數據就能看出賽區交通保障任務的繁忙程度。在冬奧會開幕式、火炬傳遞、遠動員訓練日、正式比賽等各項保障任務中,石景山交通支隊的民警實現了“零失誤、零差錯”。特別是2月2日全天,他們進行了15個小時的連續保障工作,圓滿完成了火炬傳遞過程中的交通警衛任務。
而此前,首鋼園內的道路屬于園區內部道路,并未正式移交給交管部門,一些道路標識也存在缺失,同時交管部門對園區內道路的情況也并不熟悉。為此,在小閉環開始前,石景山交通支隊就安排民警對這些保障道路進行實地踏勘、排查風險隱患。
交警在園區內疏導交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在石景山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石景山交通支隊會同相關部門圍繞著首鋼園周邊共新增、復劃標線1.1萬余平方米,并對道路標志、隔離墩、信號燈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摸排、解決;還將首鋼園內20處信號燈、20套視頻監控接入交管部門的平臺進行使用,并在園區內增設了相應的視頻監控和非現場執法設備,實現涉奧區域道路科技手段全覆蓋;針對園區內閉環區域人、車同檢口易引發車輛排隊滯留風險,交管部門也建立了應急分流預案,保障運動員、裁判等乘坐的免檢車輛準點到達。
由于市民對北京冬奧會的熱情很高,能夠遠眺滑雪大跳臺的新首鋼大橋也成為了市民的熱門打卡地,為了避免出現車輛違停情況,交管部門在日常執法的基礎上,在新首鋼大橋上安裝了2套語音提示設備,針對視頻巡控中發現的違法停車行為及時進行遠程語音糾正,提醒市民挪移車輛,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分流疏導崗前置,冬奧保障和社會交通兩不誤
北京冬奧會期間,為了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北京只施行常規的尾號限行措施,并未像2008年時執行單雙號限行措施,然而這樣一來,一些重點路段也就面臨著不小的交通壓力。
“如何實現冬奧保障和社會交通兩不誤”也成為了交管部門必須要解決處理好的重點問題。
為保障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賽會交通萬無一失、社會交通和諧運轉,北京交管部門啟動賽事交通與社會交通“1+1”一體化交通保障模式,加強指揮調度、路面疏導和視頻巡控,及時發布交通引導信息,科學編排、規劃奧運車輛發車時間、行駛路線,加大環路、主干道、聯絡線等道路節點的維護力度,在確保奧運車輛安全準點抵離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
2月15日上午10點半,一輛冬奧閉環保障班車在首鋼園內行駛,交警在路口維持秩序。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記者了解到,“1+1” 一體化交通保障模式是一種管理機制上的改變,在部署保障勤務交通、賽事交通的同時,也要減少對社會交通的影響。比如,通過“線路保障”與“遠端疏導”結合的方式,對即將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外圍道路,交管部門積極引導過往車輛及時繞行,避免大家在匝道或路口等候時間過長。
這一點,在石景山區的冬奧保障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首鋼園周邊有多條冬奧保障道路,同時也是社會車輛的交通主干線,比如金安橋路口就是保障道路上的重要節點。”石景山交通支隊支隊長許春生告訴記者,每天早上都有運動員班車要從此處經過,而且早晚高峰的通勤車流量很大,周邊還有地鐵站,人流、車流十分密集。既要保證冬奧會運動員的訓練、比賽,也要保障社會交通的順暢,交管部門下了一番工夫,在石門路電廠路口、阜石路金頂北路西口、金頂街南口等外圍設置了五處分流崗,在冬奧保障車隊集中通過前,可以預先對社會車輛進行遠端分流,避免在路口扎堆等候,此舉也取得了市民的充分理解。
運動員受傷后綠色通道一路暢通,確保最快速度送醫救治
“咱們綠色通道的崗位情況如何?”
“已經全部到位,路況一切正常。”
“好的,收到。”
上午10點半,在滑雪大跳臺外,石景山交通支隊支隊長許春生正在指揮車內進行調度檢查。
交管部門在前期進行準備工作時發現,根據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大跳臺項目的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受傷比例相對較高,許春生告訴記者,為了保障運動員的緊急就醫需求,他們在滑雪大跳臺場館通往冬奧醫院的6公里道路上設置了綠色通道,沿線每一個路口均有人員值守,保證救護車經過時可以一路暢通。
因此,只要是首鋼滑雪大跳臺有訓練和比賽的時段,綠色通道上始終有民警和協管員值守崗位,隨時保證救護車輛能夠快速通行。為了更加熟悉相關流程,交管部門在正式開賽前還進行了相關演練。
得益于充分的準備工作,在救治受傷運動員的過程中,交管部門做到了快速響應。
2月5日,一名自由式滑雪運動員在首鋼滑雪大跳臺訓練時摔傷,13時06分,石景山交通支隊收到場館交通指揮室的部署后,北辛安大隊緊急啟動運動員受傷醫療綠色通道,僅用時8分鐘就將摔傷運動員安全護送到了冬奧定點醫院——首鋼醫院。
應急保障小分隊隨時備勤應對交通事故
不只是對運動員的緊急救治保障,交管部門在處置冬奧保障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中同樣實現了有條不紊,而這也離不開提前制定的各項預案和模擬演練。
2月15日上午11點,應急處置小分隊的交警在車內備勤,遇到突發情況時需要隨時出動。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圍繞著冬奧保障道路和首鋼園周邊,交管部門采取了24小時視頻巡檢、車組巡邏、定點執勤等多種方式,緊盯路面突發警情。每天在運動員抵達場館比賽或訓練前兩個小時,交警就會到位執勤,提前對道路交通進行疏導。
為了確保能及時應對處置重大突發事件,石景山交通支隊還協調區城管委租用了多臺吊車、拖車、叉車、鏟車等清障救援力量,跟隨交管部門一起24小時備勤,并聯系公交集團和公聯公司增派了大型的公交救援車和清掃車。
北辛安大隊的民警王來成就是應急保障小分隊的一員,昨天上午他正如往常一樣在北辛安路的備勤點值守,這段時間,駕駛艙就是他最常待的地方,必須要時刻保持待命狀態。幾天前,他們這個小隊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月7日早上6點多,在阜石路高架橋由東向西方向石景山法院西側,一輛輕型廂式貨車因左后車輪脫落發生側翻,車上總重4噸的水果和蔬菜散落了一地,后車紛紛緊急避讓,造成了道路嚴重擁堵。而這一天剛好是大跳臺的冬奧正賽首日,早上7點半將有大量運動員乘坐閉環車輛途經此處。
事故發生后,為了最快地疏導、恢復交通,石景山支隊立即調派最近的民警趕往事發地點,同時,周邊還安排民警進行遠端疏導分流,應急保障小分隊立即到場開展現場勘察,并調派清障和清掃力量對現場散落的果蔬進行搬運,然后將車輛吊起。經過緊鑼密鼓的現場處置,當天早上7點10分,事故現場已清理完畢,全面恢復了社會交通,保障了運動員車輛的順暢通行。
滑雪大跳臺的比賽任務從2月15日起就將告一段落,但交管部門的保障任務卻還不能停歇,轄區內還有閉環管理的簽約酒店和冬奧組委相關保障部門仍在為冬奧會開展著工作,一線交警也需要堅守到冬奧會最后一刻。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攝影記者 王貴彬
編輯 陳靜 校對 王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