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世界周刊丨俄烏沖突“AB”面

2022-03-14 06:3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大號 中號 小號

全球的目光繼續集中在處于快速變化中的俄烏局勢上。對于這場大變局,一方面,俄方的特別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另一方面,俄烏雙方的接觸和對話也在加緊進行。

在相關國家的斡旋下,這場沖突能否迎來關鍵性的拐點,既讓人期待,也充滿了不確定性。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俄烏危機是對整個國際體系的考驗。

2022年3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會談時表示,俄羅斯與烏克蘭談判“有一定積極進展”。

此前的3月9日,俄羅斯公眾院舉行了向烏克蘭頓巴斯地區以及其他由俄軍控制的地區發送人道主義物資儀式。此前一天,3月8日,俄羅斯獨聯體事務、海外僑民及國際人文合作署副署長波克隆斯卡婭在社交媒體發布照片,顯示她正和人道主義團體一起在烏南部赫爾松地區為平民運送食物。

據法新社報道,出生于盧甘斯克的波克隆斯卡婭曾擔任前克里米亞檢察官。

2021年10月,波克隆斯卡婭被任命為俄羅斯駐佛得角大使,但因烏克蘭聲稱要“引渡”而無法上任。

3月8日,烏克蘭“歐洲團結”黨議員貢恰連科表示,要發動一場針對波克隆斯卡婭個人的“狩獵”活動。

對此,3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應協助那些希望在烏克蘭幫助俄羅斯一方的志愿者抵達作戰行動地區。

普京:如果你看到有人想要在自愿的基礎上,尤其不是為了錢,來幫助住在頓巴斯地區的人們,那么,你需要和他們合作,幫助他們前往戰區。

媒體注意到,普京這一表態是在多國雇傭軍已經抵達烏克蘭協助烏軍作戰后做出的。

據英國《每日鏡報》報道,一支由參加過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英國“特種空勤團”老兵組成的小分隊已通過私營保安公司抵達烏克蘭。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熟練使用“毒刺”和“標槍”導彈以及狙擊步槍的“高手”。

俄羅斯《真理報》注意到,3月初,俄羅斯中央軍區第41集團軍副司令蘇霍維茨基少將以及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少將相繼被狙擊手射殺。烏克蘭情報局聲稱,這是因為烏方截獲了俄軍的戰場通話。這很容易使人聯想起2020年1月3日,美國在事先截獲情報后,通過無人機對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實施的“定點清除”行動。

2022年3月2日,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進一步證實,美國已經與烏克蘭實現了“完全”的情報共享,但拒絕透露美方是否深度參與了烏克蘭“防衛基輔”軍事計劃的制定。

這使得俄烏沖突的交戰背景更為錯綜復雜。而目前,在俄烏邊界,外部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最主要過境點就是頓河畔羅斯托夫。

而頓河畔羅斯托夫也是8年前烏克蘭危機的關鍵人物、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最后公開露面的地點。

烏克蘭前總統 亞努科維奇:我請求普京總統允許我進入俄羅斯領土,我得到了許可,并且獲得了協助,(2014年)2月24日,我抵達了俄羅斯。

歐洲議會前議員、歷史學家保羅提醒人們,盡管目前人們都緊盯俄烏戰事,但8年前,在西方勢力的煽風點火下,烏克蘭政壇“大亂局”所留下的爛攤子,才是整個事件的開端。

時間回到8年前。2014年2月,索契舉辦冬奧會,體現了俄羅斯的開放態度。

普京:冬季體育在俄羅斯非常流行,我們的運動員取得了很多勝利,對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突出貢獻。

然而,隔海相望的烏克蘭卻出現動蕩。

2013年底,由于經濟困難,烏克蘭試圖同時和歐盟與俄羅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受阻。由美國一手把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又提出更為苛刻的條件。

夾在歐盟、俄羅斯、美國三方中間的亞努科維奇表示誰也惹不起。

烏克蘭前總統 亞努科維奇:我們決定暫停談判。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不僅不救急,反而借機加大對烏克蘭反對派的投入。美國副國務卿紐蘭被稱為“女版蓬佩奧”,被《紐約時報》描述為“拜登在國務院中的一顆定時炸彈”。

正如希拉里通過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促使奧巴馬政府介入敘利亞戰爭,紐蘭也被看作是拜登制定烏克蘭政策的“關鍵操盤手”。紐蘭曾任美國駐北約代表,鼓動歐洲支持美國占領阿富汗。

紐蘭的祖父母是生活在烏克蘭敖德薩的猶太人,會說流利的烏克蘭語,對煽動烏克蘭“顏色革命”充滿干勁,曾親自給抗議者送小餅干。

紐蘭:我們投入了50億美元用于資助烏克蘭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要確保烏克蘭的民主機制。

2014年2月,紐蘭給當時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皮亞特打電話,透露自己正和烏克蘭反對派策劃政變,并表示要拋開歐洲人“單干”。

紐蘭:(烏克蘭代總理)亞采紐克需要的是(烏克蘭反對派領導人)克利切科和佳格尼博克這樣的人在外邊搞事情,(安全顧問)沙利文直接過來見我,說你需要(副總統)拜登,所以我和這些孩子們明天就能搞定細節了,正如拜登所希望的那樣。去他的歐盟。

皮亞特:沒錯,就該這樣。

美國獨立調查記者 諾頓:通話中顯示,紐蘭親自挑選了當時2014年美國支持的政變之后要新上臺的烏克蘭新政府高官,這一場政府變革也引發烏克蘭內戰,整個國家經受暴力沖突和動蕩,也造成了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分裂主義,以及所謂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人民共和國。

而在通話中紐蘭提到的佳格尼博克是烏克蘭新納粹組織“烏克蘭自由黨”的首領,佳格尼博克和另一極右翼組織“右區”頭目亞羅什在總統府前發出武力威脅。

達成的協議沒有滿足我們的要求,右區不會放下武器,亞努科維奇必須下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幕在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以另一種形式上演。

烏克蘭前總統 亞努科維奇:我相信這樣的情況在任何歐洲國家都是難以接受的。我的最高聯系人是當時的副總統拜登。我們經常電話聯系,但問題是拜登說的是一回事,但對烏克蘭做的則是另一回事。

美國《紐約郵報》注意到,2014年4月,亞努科維奇倒臺后僅僅兩個月,烏克蘭最大天然氣供應商布利斯瑪公司,就多了一位名叫亨特·拜登的董事。工作郵件顯示,僅2014年亨特·拜登的收入就高達近125萬美元,并一直持續到2019年。而在此期間布利斯瑪公司的腐敗丑聞不斷。

與此同時,在2014年的基輔廣場,還出現了一張老面孔,格魯吉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薩卡什維利曾獲得美國國會獎學金赴美學習。

2003年,薩卡什維利在美國的支持下,曾手拿玫瑰花,趕走了前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被看作是“顏色革命”的始作俑者。

2008年8月8日,當上格魯吉亞總統的薩卡什維利為了能加入北約,又公然違反“奧運休戰”原則,發動對南奧塞梯的戰爭。

當時觀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普京不得不立即回國,趕走了入侵的格魯吉亞軍隊。

耐人尋味的是,在塵埃落定后的2015年,在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皮亞特的支持下,不是烏克蘭人的薩卡什維利卻又當上了敖德薩州的州長,并試圖取代時任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的職位。

普京:這是對所有敖德薩人和烏克蘭人的侮辱,他甚至連在美國的工作簽證都沒有混上。

2018年2月,格魯吉亞狙擊手列瓦濟什維利在接受意大利媒體采訪時披露,2014年2月20日基輔獨立廣場的槍擊事件導致53人死亡,是薩卡什維利的軍事顧問馬穆拉什維利指揮、美國人直接指導的鬧劇,目的是嫁禍于人。

2021年10月1日,薩卡什維利因在2006年1月綁架并殺害格魯吉亞聯合銀行員工吉爾格夫利亞尼,在格魯吉亞被檢方逮捕。

格魯吉亞前議長 布爾賈納澤:我知道他(薩卡什維利)扮演的角色,(2014年)出現在烏克蘭是(美國)計劃的一部分,有些事情需要烏克蘭以外的力量去執行。

而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也正是在西方勢力和極右翼組織的武力威脅下,出生于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的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臺。

普京:他離開時,他的住宅和政府立即被(反對派)武裝人員接管。

烏克蘭前總統 亞努科維奇:當總統車隊行進的時候遭到了槍擊,我們的情報部門得知這是雇傭軍干的,他們的任務已經不是拘捕亞努科維奇,而是處決他。

2014年2月28日,跨越頓河逃離烏克蘭東部的亞努科維奇在俄羅斯一側召開新聞發布會,稱俄羅斯不應對烏克蘭局勢“袖手旁觀”,但他強調,不希望俄羅斯“軍事介入”。

媒體注意到,亞努科維奇當時憤憤不平地試圖掰斷鋼筆,但失敗了。

而烏東局勢在美國一手導演的“大亂斗”中很快陷入無政府狀態。在頓巴斯地區當地人看來,從2014年開始的沖突已經導致14000人死亡。

而經國際社會斡旋,2015年2月12日,在16小時馬拉松談判后,沖突雙方達成《明斯克協議》,并被聯合國安理會核準。《明斯克協議》和“諾曼底”四方模式也為談判解決危機提供了條件。

美國《赫芬頓郵報》注意到,普京在明斯克曾折斷了一根鉛筆,談判的艱難可見一斑。

如今,這場沖突各方重新點燃的戰火,令世界感到震驚和遺憾。

西班牙歷史學家家伊希尼奧·波洛把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稱為“一場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盟‘三輸’,美國成唯一贏家的大變局”。

(烏克蘭危機)給歐盟的戰略無能和全面順從美國的棺材板上又釘了一顆釘子,給歐洲大陸劃開了一道流血的傷口,美國則通過北約困死俄羅斯鞏固了自身的權力。

而西方主導的北約東擴被看作是扔進烏克蘭火藥桶中的一根炮仗。

美國獨立調查記者 諾頓:美國、北約以及歐盟才是引起烏克蘭危機的幕后操縱,正是支持了2014年的政變才陸續引發烏克蘭內戰,造成過去八年間有上萬名烏克蘭民眾喪生,如今美國和北約卻把責任撇得干凈。

2021年4月,在西方國家的模糊表態支持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呼吁對《明斯克協議》進行修改。

當年6月,澤連斯基在北約峰會期間聲稱北約已同意接納烏克蘭。盡管北約予以否認,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并沒有權衡利弊,反而推波助瀾,導致2022年初,烏東局勢驟然升級。

此前,該地區的新托什基夫西克市一直是戰況最激烈的地方。

2022年1月22日開始,美國將大批軍火運抵烏克蘭,其中包括由雷神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制造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實際上,美國在烏克蘭推動部署殺傷性武器已經違反了《明斯克協議》,被看作是火上澆油的行為。

與烏東劍拔弩張相對應的,是俄美圍繞“安全保障”和北約東擴問題的大博弈。在一些學者看來,遵循希臘雅典模式的歐盟,體現了各成員間的民主和平等。

然而,植根于冷戰的北約則更像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定義的“寡頭政治”,一切決策由財大氣粗的人說了算。

普京:為什么我們對北約擴張的反應如此強烈,我們考慮的是北約的決策過程,我知道決定是如何做出的,一旦一個國家成為北約成員,就無法抗拒美國的壓力。

2020年,隨著英國脫歐,歐盟的向心力正在減弱。特朗普的“退群主義”又使得美國與歐洲的距離越來越遠。而隨著拜登政府提出“美國回歸”,急需把以前的“小伙伴”拉回來,這條重新圈緊西方盟友的繩子就是北約。

美國獨立調查記者 諾頓:北約向蘇聯多次承諾不會東擴,我們有大量文件來證明,但是北約卻撒謊了,反悔了。

1998年5月2日,美國參議院批準北約東擴計劃,94歲的“冷戰設計師”凱南明確表示:

北約東擴是一場新冷戰的開端,北約東擴是個可悲的錯誤。

1999年3月,捷克加入北約后僅僅一個星期,北約就在沒有安理會授權情況下,轟炸了南聯盟。5月8日,北約悍然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2021年3月2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紀念活動中表示:“19個軍事大國對一個小國進行肆意侵略,那才是最大的罪行,沒有人對2500名無辜平民遇害負責,沒有人對6000多名傷者負責。”

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并打著北約的旗號實施占領。北約實際上成為美國操控西方國家的工具。

普京:有時候我不太理解我們(西方)伙伴的邏輯,有時候他們看起來希望樹立個外部敵人來約束(內部成員),以此來建立他們自己的紀律。

據俄新社報道,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時,曾有12名烏克蘭雇傭軍滯留在阿富汗。一名雇傭兵在接受烏克蘭“國家”網站采訪時表示,“對美國人和外國私人軍事公司而言,我們甚至都不是二等人,而是三等人。”

而2014年危機8年后,曾在烏克蘭“攪局”的始作俑者紐蘭因為一場聽證會再次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參議員 盧比奧:烏克蘭有生化武器嗎?

紐蘭:烏克蘭有生物研究設施,現在我們很關注,俄羅斯部隊可能正在尋找并控制它們,我們正和烏克蘭一起,防止這些生物設施落入俄軍手中。

3月10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從烏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獲取的文件。

俄羅斯國防部 基里洛夫中將: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信息證實,美國國防部減少軍事威脅辦公室(DITRA)在資助和開展烏克蘭境內的軍事和生物研究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已經獲知,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的實驗室參與了UP-4項目實驗,該項目的研究持續到了2020年。項目的目的是研究通過候鳥進行特別危險感染傳播的可能性。同樣值得關注的是P-781項目,該項目將蝙蝠視為潛在生物武器制劑的載體。

3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美國資助的軍事生物實驗室問題召開臨時公開會。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張軍:國際社會對美方生物軍事活動早有嚴重關切,美國在全球有336個實驗室,這是美方向《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締約國大會提交的數據。

實際上,美國在俄羅斯周邊布置大批軍方資助的生物實驗室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據國際獨立新聞調查機構“武器觀察”披露,美國軍方在烏克蘭一共設立了11個生物實驗室。烏克蘭政府無權管理自己國土上的這些實驗室。

保加利亞記者 蓋坦芝耶娃:為什么五角大樓在與自己的對手俄羅斯、中國、伊朗的比鄰的25個國家都在運營生物實驗室?為什么美國在這些國家的軍事項目開始以來,所有這些國家的致命疫情急劇增加?

美國衛生部助理部長 卡德萊克:我們培訓他們如何對這些疾病進行診斷測試,以確保他們能夠處理這些疾病并安全保管這些病原體,以防惡意恐怖分子或罪犯接觸到病原體。

耐人尋味的是,2001年,美國拒絕簽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物理學家霍金曾表示,“比起9·11襲擊和核武器,我更擔心的是生物武器,因為它在一個小小的實驗室里就能完成。”

2021年9月28日,美國以1∶182票的懸殊比例否決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

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 扎哈羅娃:你們(美國)在那里干什么?這是另一塊大陸,與你們國家不接壤,那里沒有你們的基地。你們在科學研究的掩護下到底做了什么?

如今,隨著俄烏沖突的升級,美國所扮演的“火上澆油”角色也引起了一些對北約和歐盟持懷疑論者的質疑。

英國獨立黨黨首 法拉奇:歐盟和北約犯了地緣政治錯誤,我們是在拿一根棍子挑逗俄羅斯熊,我們給了普京一個實行民族主義的理由。對于北約來說,對于美國在北約的領導地位來說,都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我感覺到了美國的弱點以及問題的真正所在,那就是,美國真的會(愿意)為北約作出貢獻嗎?

而目前,俄烏三輪談判都陷入僵局。美國繼續加碼制裁,使得跟進制裁的歐盟在能源問題上騎虎難下。

3月8日,法國新聞媒體發布馬克龍與普京通話后一籌莫展的照片似乎也顯示,各方都沒找到妥協的臺階。作為歐盟主席國,在“最后一刻”宣布參加法國大選的馬克龍表示:“我太難了。”

2022年3月10日,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夫人金素妍貼出的照片顯示,施羅德本人已到達莫斯科。施羅德執政期間,德俄曾敲定了“北溪”天然氣管道項目。美國《政治報》注意到,施羅德是應邀到土耳其與參加俄烏談判的烏方代表烏梅洛夫會面后抵達莫斯科的。

施羅德是“第三條道路”的代表人物。長期以來,以“東西方”和“左右翼”作為唯一政治分野而缺少靈活性的歐洲也悄悄進行了“洗牌”。歐洲需要新的選擇嗎?

德國選擇黨議員 威德爾:聽聽亨利·基辛格的話吧,他在2014年說得好,為了生存和發展,烏克蘭絕不能成為任何人的前哨,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一條紅線,俄羅斯絕不會像前幾輪北約東擴那樣接受。在過去20年再清楚不過了,從那以后,無數的機會為烏克蘭談出一個安全的中立地位,并顧及各方的安全利益,讓烏克蘭能夠從火藥桶變成東西方之間的橋梁,都錯過了。相反,強硬派堅守完全過時的冷戰邏輯,堅持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夢,傲慢地否認俄羅斯的大國地位,這是西方世界歷史性的失敗,也讓俄羅斯受傷不已。

1997年,美國地緣政治學者布熱津斯基曾經在《大棋局》一書中斷言,世界格局已經發生“結構性變化”,“一個擴大和民主的歐洲必須是一個沒有盡頭的歷史進程,不應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

這也被看作西方主導的北約東擴的“理論依據”。之后,北約進行了五輪東擴,并將烏克蘭列為“北約候選國”。也正是北約東擴,對世界格局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如今,俄烏危機進一步暴露了歐洲地緣政治的脆弱性。俄烏危機的“AB面”,也引發人們對西方主導的擴張進程是否可以在地理上“隨意涂抹”的思考。這場危機目前還在不斷變化中,解決復雜的問題,急需相關方的冷靜和國際機制的參與。

隨著談判的進行,“大棋局”的博弈還會繼續進行下去,相關各方的落子無疑會更加謹慎。

編導丨楊晉 余俍

責任編輯:馮小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青青草视频| 国精品在亚洲_欧美| 小小的日本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又粗又长又硬免费视频|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18videosex性欧美69免费播放| 欧美疯狂ⅹbbbb另类| 在线观看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99资源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porn|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2021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青草影院内射中出高潮| 日本三人交xxx69| 可以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91香蕉视频直播| 日本免费看视频| 午夜毛片在线观看|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无线码在线观看| 国产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美女被啪羞羞视频网站|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永久第一网站| 尤物视频www|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医生系列小说合集| 99re5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爽视频在线观看 |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