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發生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斷加碼對俄制裁。隨著美國宣布對俄實施能源禁運,國際油氣價格持續上漲。面臨巨大通脹壓力,美國也有點扛不住了,不能不加緊對盟友們的進一步拉攏。
為此,美國甚至拿出名聲越來越臭的“北約”這個工具做起了新文章。
“主要的非北約盟友”是個什么鬼
當地時間10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正式認定曾被前任特朗普指責與伊朗走得太近并“資助恐怖主義”的卡塔爾為美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
卡塔爾由此成為海灣地區繼科威特和巴林之后,第三個獲得這一身份的國家。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拜登今年1月在白宮會見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時已向其口頭承諾,將認定卡塔爾為美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
無獨有偶。
同一天,拜登在白宮會見到訪的哥倫比亞總統杜克時表示,美國計劃給予哥倫比亞“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地位,使之成為拉丁美洲繼阿根廷和巴西之后第三個獲此身份的國家。
《洛杉磯時報》:拜登將認定哥倫比亞為美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以對沖俄羅斯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
所謂“主要的非北約盟友”,是美國給予不屬于北約組織、但與美國有戰略合作關系盟國的定位,以使這些國家享有與美開展更高級軍事與財政合作、包括優先購買美制武器等“特殊待遇”。
美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在全球共有十幾個,亞太地區的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均屬此類。
美國此時為這兩個老盟友“升格待遇”,原因很簡單:卡塔爾和哥倫比亞都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之外的主要能源生產國。在對俄實施能源禁運后,美國想靠它們幫忙增產石油和天然氣,以穩定不斷飆漲的國際能源價格。
卡塔爾是全球最重要的液化天然氣(LNG)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和西方對俄制裁的升級,美國和歐盟迫切希望卡塔爾對歐出口更多液化天然氣,以減輕其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英國“中東眼”新聞網:在美國正為確保能源安全尋求幫助之際,卡塔爾成了目標。
但卡塔爾早就說過了,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上月舉行的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第六次峰會上,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薩阿德·阿爾卡比表示,俄羅斯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卡塔爾沒有足夠產能可以彌補俄羅斯對歐天然氣斷供后的巨大缺口。
美國“maritime-executive”網站:阿爾卡比稱,俄羅斯目前占據歐洲天然氣進口量的30%至40%,卡塔爾僅占5%,而且卡塔爾已經與日韓等亞洲國家簽訂長期購銷合同,即使客戶同意修改合同,卡方最多也只能有10%到15%的產量可以轉向歐洲出口。
至于哥倫比亞,情況也差不多。
統計顯示,今年年初,哥倫比亞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雙雙出現下降,更是無力填補美歐的能源空缺。
《美國商業新聞》:與去年同期相比,哥倫比亞今年1月的石油產量下降了0.75%,商業化天然氣產量下降了6.22%。
明知情況不妙,美國對俄制裁已經開弓難有回頭箭,拉盟國救急也只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能管多大用,恐怕連美國自己也說不清楚。
“沒有北約,我們會過得更好”
十幾個“主要的非北約盟友”能幫的忙無疑是有限的,那么近30個北約盟友又怎樣呢?
相對于美英等國不斷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并加碼制裁俄羅斯的拱火做法,北約重要成員國土耳其近來的勸和促談表現引人注目。
就在美國拉攏兩個非北約盟友的當地時間10日,在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的在場見證下,俄烏外長在土舉行了會晤。這也是自2月24日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烏兩國高層首次直接接觸。
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通訊社:俄烏外長在土耳其安塔利亞外交論壇間隙舉行了會晤。
隨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當地時間13日又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電話討論了烏克蘭局勢。
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正在努力實現俄烏停火和恢復和平,并在人道主義援助方面做出努力。古特雷斯則對埃爾多安調解俄烏沖突的努力表示感謝。
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通訊社報道截圖
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土耳其也成了北約國家中的“另類”。
土外長恰武什奧盧不止一次明確表示,西方國家希望土耳其采取一些土方沒有采取的舉措,但是“我們認為制裁不能解決問題”,因此無意加入對俄制裁的行列。
塔斯社報道截圖(題圖為恰武什奧盧在安塔利亞外交論壇上發言)
事實上,在北約內部,跟政客們說法不一樣的“反調”越來越多。
近日在接受總臺專訪時,曾聯合其他同事共同譴責美國和北約東擴的德國聯邦議院資深議員克勞斯·恩斯特再次指出,俄烏沖突的源頭在北約,歐洲跟著美國趟渾水只會反噬自身。
恩斯特:“我們50%的能源依賴俄羅斯,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的提議完全是荒謬的。這就像我們本想打擊俄羅斯,卻給了自己一拳。”
土耳其資深媒體人阿克考奇在接受總臺采訪時表示,美國是俄烏沖突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大的受益方。
阿克考奇:“美西方單方面對俄羅斯采取的制裁措施不僅無法解決問題,而且會火上澆油,導致沖突升級。”
希臘國際法專家薩里基亞尼迪斯在接受總臺采訪時也警告,美西方國家不斷出臺對俄制裁措施,不僅極大損害了俄羅斯普通民眾的利益,還會讓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站到西方的對立面,損害歐洲自身發展。
薩里基亞尼迪斯:“西方國家政府不應以俄羅斯人民為敵。哪怕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他們也應盡快結束這些制裁。”
曾經的南聯盟是歐洲唯一一個遭受過北約武力蹂躙的國家。對于美國和北約的真實面目,今天的塞爾維亞可謂認識得最深最透。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日前的一番話堪稱警鐘:我們將保持軍事中立,永遠不會加入北約,因為我們的人民永遠忘不了北約曾帶給他們的傷害。“沒有北約,塞爾維亞人民會過得更好”。
塔斯社報道截圖(題圖為武契奇)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撰稿丨黃彪
編輯丨林維
簽審丨王堅
監制丨關娟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