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畫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身份和地位非常低下,通常因家境貧寒或仕途不順迫不得已才選擇這個職業。唐初“馳譽丹青”、留下傳世名畫《步輦圖》且力薦狄仁杰的大畫家閻立本,曾告誡兒子“千萬別學畫畫”,并表示“躬身作畫被人呼來喝去像奴仆一樣,這是多大的恥辱啊”。在兩宋之前,專職畫匠的命運都很悲催。
兩宋時期,畫師的命運雖有所改觀,可也無法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提并論,且專職畫師還要承擔一項秘密任務——間諜,即利用畫技和表現手法直接為權力階層提供更直接和更有效的圖片展示。
“五代十國”時,戰亂迭起,宮廷畫家屢遭擄掠,如王仁壽、焦著、王靄等侍奉后晉高祖石敬塘,遼太宗耶律德光滅后晉,三位畫家皆被擄走。在南唐后主李煜登基前一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受禪稱帝,代周為宋。當時,趙匡胤還遣驛使向遼國索要三位被擄的畫家,可等驛使到達遼國時,只剩下王靄了,另外兩個已死了。后來,他派出數支使團曉諭各國,而在那支派往南唐的使團中,趙匡胤安插了一名心腹畫師,便是王靄,“授圖畫院祗候。遂使江表,潛寫宋齊丘、韓熙載、林仁肇真,稱旨,改翰林待詔”——意思是宋太祖給“工畫佛、道、人物,長于寫貌”的畫家王靄隨使團一道出訪的重要任務是,暗中畫下并帶回當時南唐三位重臣的畫像,而王靄不負使命,回國后便從畫院祗候升任翰林待詔。
宋太祖就是通過觀察敵國重臣肖像,了解他們的氣質、心態、才氣和能力,并以此作出對策。先來看看被他列入名單的三個人都是誰。宋齊丘,當時的南唐宰相、權傾朝野的太師;韓熙載,宰相候選人,宋齊丘的政敵;林仁肇,人稱林虎子,南唐最杰出的將領。簡單來說,宋齊丘和韓熙載日后必有一人執掌朝政,而林仁肇則會是南下道路上最難啃的那塊骨頭。
宋齊丘死得早,王靄畫完畫像的那一年,他就以意圖謀反的罪名被李煜的父親李璟放歸九華山活活餓死。對于趙匡胤來說,自然再無設計除掉他的必要。林仁肇,人稱林虎子,南唐最杰出的將領,也是宋軍南下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972年,趙匡胤用反間計除掉林仁肇,而那把殺人于千里之外的匕首,就是王靄帶回的林仁肇畫像。史載,南唐使臣出使大宋,接待官員讓他們“無意間”于禁中看到一座聲稱為林仁肇準備的豪宅及宅內栩栩如生的林仁肇畫像。使臣回建康后就立刻將此事稟報給李煜,聯想到林仁肇此前曾主動獻“舉兵外叛以攻宋”的計謀。于是,被氣昏頭的李煜
當即命人毒死了南唐的“擎天柱”。
韓熙載自李煜即位后,就對南唐前途心灰意冷,終日縱情酒色,并私下對親切的人說“吾為此以自污,避入相爾。老矣,不能為千古笑端”。本來最有可能接替宋齊丘成為南唐宰相的他,卻想方設法自污,目的就是“自毀前程”以消弭趙匡胤的殺機,從而能安享晚年。陸游在《南唐書·韓熙載傳》中說,趙匡胤派王靄偷畫的南唐三位重臣中,他早就見過南唐使臣韓熙載,那一年趙匡胤還是后周掌管禁軍的殿前都點檢。韓熙載回國后,李煜的父親李璟問哪位后周大臣令他印象深刻,韓熙載答:“趙點檢顧視非常,殆難測也。”當然,趙匡胤對高才博學、精通音律、擅于書畫的韓熙載也“高看一眼”。李璟在位時,契丹攻入開封,中原大亂,韓熙載認為這是南唐千載難逢的北伐良機,勸李璟火速出兵分一杯羹,可李璟沒采納;后周太祖郭威初定中原時,滿朝文武慫恿李璟揮軍北上,只有韓熙載堅決反對。對于敵國這位頭腦如此清澈的大臣,趙匡胤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與此同時,對于韓熙載成為縱情酒色的“渣男”的傳言,李煜并不全信,于是也派出“間諜”潛入韓府一探虛實。接受這項秘密任務的,便是畫院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混入韓府夜宴人群的顧閎中、周文矩,仔細觀察到當晚發生的一切:前來赴宴的都是他們熟悉的江南文化圈名流,最先簽到的是韓熙載的門生——兩位新老狀元郎粲和舒雅,陸續而至的是教坊副使李嘉明及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朱銑等,中途到場的是德明和尚。顧閎中、周文矩憑各自記憶繪制的《韓熙載夜宴圖》,畫面的情節一直聚焦中心人物韓熙載而步步展開,從傾聽演奏、親自擊鼓、欣賞獨舞,到宴間小憩、管樂合奏、賓客酬應,直到宴會結束,各個場合的韓熙載都是雙眉緊鎖、心事重重,與歡快的夜宴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李煜看到《夜宴圖》后,終于徹底斷絕了拜韓熙載為相的念頭。沒過幾年,69歲的韓熙載死去。5年后,李煜做了亡國之君,以宴樂自污的韓熙載卻免于成為亡國宰相。從結果來看,被敵我雙方都“偷拍”的韓熙載,最終躲過了劫難,而繪制《韓熙載夜宴圖》的顧閎中,則因這幅畫名垂青史,成為職業畫家中的贏家。
據說,南唐后主李煜也曾派畫師混入使團,帶回一張趙匡胤的畫像。清代戲曲家周昂補輯的《十國春秋拾遺》說,當李煜看到畫像里虎背熊腰、目光如炬的趙匡胤后“憂懼不知所為”。不過,這或許是后人為勝利者添加的“事后預言”。
不論如何,古人沒有相機、網絡等,又非常相信相術,而要依靠相貌分析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就必須得依賴畫家來協助完成這項特殊任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