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起,舞臺經(jīng)典《阮玲玉》與觀眾如約在首都劇場見面。這部由錦云編劇,林兆華、任鳴、韓清執(zhí)導的作品,用詩化的語言,流動的舞臺,徐帆、濮存昕、孫星、苗馳、李珍等實力派演員的演繹,上演一段傳奇名伶的戲夢人生。
《阮玲玉》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李春光攝)
《阮玲玉》首演于1994年,作為北京人藝舞臺上又一部風格鮮明的保留劇目,它不止是在寫一個家喻戶曉的藝人,更是在寫深刻的人性。“我認為寫人物應(yīng)該是寫人物的心態(tài),就是撕開他的外殼,寫他的靈魂。”編劇錦云曾這樣說。全劇行云流水般的講述和人物命運的沖突,都在讓觀眾在點滴間感受到悲劇的力量和美的永存。尤其全劇最后一段阮玲玉的經(jīng)典舞臺獨白,瞬間的層次轉(zhuǎn)換,讓觀眾對舞臺上阮玲玉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有了更深刻的共鳴,也將美的毀滅升華為對人性的永恒思考。
《阮玲玉》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李春光攝)
時至今日,經(jīng)典已歷經(jīng)28年,徐帆、濮存昕兩位主演也跨越兩版演出至今。28年的舞臺塑造,舞臺上是阮玲玉精彩而短暫的一生,舞臺下是演員對角色日復一日的打磨和理解。“青年演員能夠跟前輩們一起工作,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以前我們知道要去學,到了這個劇組,看到帆兒姐和濮老師就知道我們要學什么。”該劇導演同時也是劇中小玉扮演者的韓清表示,建院70周年的紀念演出,是致敬也是傳承。
徐帆表示,隨著自己年齡的變大,已經(jīng)不再適合阮玲玉這一角色,這六場演出將是她對于阮玲玉這一角色的告別演出。從第一版的穆天培到復排后的唐文山,濮存昕先后飾演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他看來,演員要有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人物是豐富和立體的,就像月球有明也有暗。
《阮玲玉》劇照(北京人藝供圖 李春光攝)
除了演員教科書級別的舞臺表現(xiàn),《阮玲玉》的劇本樣式和舞臺呈現(xiàn)更是一大亮點。與傳統(tǒng)的敘事模式不同,該劇在話劇舞臺上運用“蒙太奇”的手法,進行隔空對話、時空交替,用“戲中戲”式的串聯(lián),打破了真實與想象的空間,重新建立起舞臺敘事方式。“形式是虛的,但表演是實的,虛實結(jié)合中演員用具體的表演,實現(xiàn)了幕與幕之間的連接,整個舞臺就是流動起來的。”導演韓清介紹稱。此輪演出將持續(xù)至6月26日。
推薦閱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