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她是《牡丹亭》里的杜麗娘,《長生殿》里的楊貴妃,《玉簪記》里的陳妙常;舞臺下,她只想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把古老的昆曲藝術傳承好、發展好,讓它在當下仍能散發出沁人芬芳。她就是北方昆曲劇院演員中心副主任--邵天帥。
作為一個東北姑娘,邵天帥從小并沒有接觸過昆曲,但她一直用“命中注定”四個字來形容自己和昆曲的緣分。“2001年,15歲的我參加了北方昆劇院學員班的招生考試,就在接到錄取通知后沒幾天,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讓我感覺更加幸福。”
然而剛開始學習,僅有舞蹈功底的邵天帥就被昆曲的獨特唱腔給難倒了。“那時候會跟父母訴苦,也哭過鼻子,甚至打起了退堂鼓,想回去學舞蹈。”后來,在家長的支持和老師的鼓勵下,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并在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中愛上了昆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干一行要愛一行”。老師們的這些話邵天帥始終不忘,20年來的默默耕耘,讓她陸續在《白蛇傳》《牡丹亭》《紅樓夢》《憐香伴》等大戲中擔當主演,并參加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型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文藝演出《千年之約》、中國北京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文藝演出《美麗家園》等重要活動,還在2016年獲得“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除了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邵天帥也開始思考昆曲的創新發展之路。2016年起,她發起了“觀其復”系列昆曲劇目創排,六年來復原了元雜劇及明清傳奇《憐香伴》《玉簪記》《墻頭馬上》《望江亭中秋切鲙》《金雀記》等劇目,通過對昆曲史料的挖掘、復原和呈現,讓昆曲藝術能夠在新時期回歸本真,把原汁原味的復古風格昆曲藝術呈現給當下的觀眾。
一開始我們也受到過質疑,擔心復古的扮相不被觀眾接受,但第一次在正乙祠演出時就意外爆滿,這讓我們有了信心。后來,‘觀其復’系列不僅在上海、寧波、成都等地展開巡演,還在2018年參加了俄羅斯索契冬季國際藝術節,國外觀眾連連稱贊昆曲‘很美’。”讓邵天帥欣喜的是,“觀其復”系列如今已經演出了80多場,成為北昆一個“小而精”的特色品牌。
與此同時,邵天帥還利用各種機會,走進校園、公園、社區、機關黨委,用一堂堂生動的講座普及和推廣昆曲藝術。“前不久,我在線上給回民小學的孩子們講了一堂課,很多小朋友聽了之后都說自己也想學昆曲。現在可以明顯的感覺到,00后、10后對傳統文化的喜愛超過了我們80后一代。”
這些年,也有一些影視劇的邀約找到過邵天帥,但她都一一婉拒了。“我的性格就是這樣,既然認準了昆曲這條路,就想踏踏實實地走下去。”都說一批演員可以培養一批觀眾,邵天帥希望,通過自己這一代昆曲人的努力,能讓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品味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