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的女兒》劇照
“今日的療養院觀察,其中一個小男孩性格很好,很喜歡笑,也很喜歡聽音樂,走路很像小朋友,搖頭晃腦仿佛在想事情,又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讓我一下想象到很多小朋友走路的畫面,他很關注我,一邊聽音樂,一邊來回踱步看著我的方向……”
將時光倒回到2022年年初,也許對于演員杜宇森來說,每日最重要的日程,就是到當地療養院,觀察那些因為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有些“不太尋常”的孩子們。可在數月后,當杜宇森出現在影視劇《回來的女兒》中時,他眼神清澈又帶著癡傻,在深夜里獨自游蕩,情緒喜怒無常會突然失控……在鏡頭中,他成為因兒時高燒,導致后天成為只有8歲智力的“癡兒”李文卓。
但是,這位看似眼神無辜的男子,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是天真無邪的大人,還是掌握一切的“幕后黑手”?自開播以來,在家庭懸疑劇《回來的女兒》中,圍繞著李文卓的疑問從未停歇。在該劇收官之際,演員杜宇森接受了封面新聞的獨家專訪,說起了成為“李文卓”的那些日子。采訪中,他念起在療養院的觀察日志,他曾眼神注視、用心觀察過的孩子,都成為其塑造李文卓的血脈。“卓卓雖然是一個‘殘缺’的人,但是他陽光、天真,我也希望傳遞給觀眾卓卓美好的一面。”
出演智力只有孩童水平的“癡兒”
“展現‘殘缺者’美好的一面”
會在猴子面具怪人的手下,解救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在發現有意思的事情時手舞足蹈,欣喜于妹妹的回歸;也會莽撞地保護想保護的人,在有人對母親出言不遜時掐住對方的脖子;手里拿著摘下的野花,口齒清楚地背出“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雖然智力停留在8歲,看似行為混亂,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從細微之處,觀眾也能感受到李文卓這個人物的美好。
要出演一個智力只有孩童水平的“癡兒”,對于一名新人演員來說,似乎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李文卓的行為邏輯難以用普通人的標準來理解,且在劇中,他承擔著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頗具有復雜性。
“在我剛拿到角色的時候,我個人是覺得很有挑戰性的。”杜宇森坦言,在自己與角色初識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復雜。“很多時候,他總會透露出推動劇情的信息,讓大家覺得他可能是‘幕后 Boss’。比如說,他突然會背詩,又突然會告訴爸爸,我和媽媽要離開的關鍵信息。”
在一部疑云密布的懸疑劇中,出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更別說要跟梅婷、王硯輝、張子楓等資深演員上演大量的對手戲,杜宇森的壓力可想而知。他回憶,自己試戲就試了一個月,更在其中無數次去往療養院觀察跟李文卓情況相似的孩子,做了滿滿的筆記,只為能更接近角色一些。“記得當時導演每天都會給我‘留作業’,我就像個考試的學生一樣,每天都會記錄下關于李文卓的故事。”
沒有過于夸張的肢體動作,更沒有過重的表演痕跡,在觀眾眼中,杜宇森所詮釋的李文卓,演出了特殊人士安靜的一面。正因如此,才備受網友的認可,甚至有人評價其“就像真的傻子一樣”。杜宇森說到,這其實也是他與導演在無數次碰撞中,所想要展示出來的效果。
“現實生活中,可能我們看到卓卓這樣的孩子,其實是要比劇里夸張很多的。但通過跟導演的溝通,我們希望給觀眾展現的是,除了智力水平低下之外,他是一個非常陽光、正常的孩子。我們希望,能把這樣‘殘缺’的人,美好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所以,我們還原了一個天真無邪可愛的孩子形象,展示給觀眾。”
杜宇森說,當攝像機開啟的那一刻,他似乎成為了真正的“孩子”。他需要去除掉一個成年人身上的理智,去除掉設計,因為這才是李文卓,他就是這樣天真的孩子。
搭檔梅婷等實力演員
“現階段人生最寶貴的一課”
作為迷霧劇場在回歸后的首部作品,《回來的女兒》無疑開了一個好頭,居高不下的熱度和討論度,都能看到該劇不俗的品質。其中,演員們的演技能力,自然是該劇能夠被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子楓、王硯輝、梅婷、李乃文……細細觀察演員表中的名字,都能理解該劇為何能夠頗受好評。而在眾多“戲骨”之中,杜宇森的壓力也與之俱來。劇中,他飾演梅婷和李乃文的兒子,同時也跟王硯輝有著大量的對手戲。回憶起跟這些演員搭戲的日子,杜宇森用了“現階段人生最寶貴的一節課”來形容。
“畢竟梅老師、王老師、子楓他們都是很成熟的演員們,我一個新人去跟他們搭戲,還要去塑造這樣復雜的角色,我是會有很大壓力的。”但在相處之中,杜宇森卻從其中收獲了頗多樂趣。就像他在微博中所寫到的那樣,“梅老師就是我的神,就像戲里媽媽是卓卓最重要的人,梅老師和我都是中戲畢業的,正好我的表演老師也曾是梅老師的老師,所以我從進劇組的第一天就把梅老師當成媽媽了。”
杜宇森還說,其實自己進劇組的第一場戲是和王硯輝一塊兒拍的,在拍之前他都無比緊張。“但是王老師跟我說,讓我別緊張,跟著他一塊兒玩兒,所以我們第一場戲就是玩兒著拍出來的。別看王老師比我年長很多,他卻非常幽默,和我一點兒代溝都沒有,所以我們整個家庭的氛圍特別好,在拍攝的過程中也特別輕松,是他們兩位老師給我營造了一個爸爸媽媽和家的感覺。”張子楓在片場不太說話,碰巧杜宇森也是一個不太愛說話的人。“就因為這樣,我們正好又有了共同語言,我們有很多可以聊的共同話題。”
時至今日,哪怕這部劇已經殺青了大半年,拍攝的日子也漸行漸遠,但杜宇森仍能回憶起拍攝的點滴。說起那場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場景,他背誦著海子的《面朝大海》,和梅婷從黑暗狹長的隧道中走出,似乎光亮就在前方。這也是杜宇森最后殺青的一場戲,那一刻他感同身受,這個苦難的家庭終于要走出陰霾。“當然,這一場戲梅婷老師演得太好了,我深深被震驚到了。”
作為新人演員來說,與優秀的演員一同工作,看到歷經歲月沉淀的演技是如何成就的,的確是一段極具意義的出演過程。同時在見證了優秀演員的表演后,自然也難免心向往之。杜宇森常用“幸運”來形容這段歷程,因為其大大提高了他對于表演工作者專業度的認知。
“我覺得這可能是我現階段人生最寶貴的一堂課。我能遇到導演,還有劇組的演員老師,對我來說非常寶貴和重要。尤其是導演對我的信任,讓我一個新人去演這樣的角色,更讓我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我也更有自信心了。”
連續一個月完成導演布置的作業
“我是一位‘努力的天才’”
2022年12月30日的夜晚,對于杜宇森來說,自然不是一個普通的夜晚。當天,《回來的女兒》迎來了收官之夜,他在微博中寫下長文,字字真摯而感人,回憶拍攝時的點點滴滴,足以見他對這個角色的珍惜和重視,對這部戲所投入的情感。
其實,自《回來的女兒》開播后,杜宇森的個人社交平臺就進入了活躍期,也有不少劇迷一路追尋而來,在他的微博留言區寫下對于角色的認可和感悟。有時曬曬拍攝時的劇照,有時回復追劇“上頭”的網友留言,更為重要的是,他開始呼吁觀眾關注如同李文卓一般的困境兒童,注重兒童健康問題。
“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可能因為一些異常的舉動,所以很多人都看不到他們內心最善良可愛的一部分。如果因為的表演,能讓觀眾看到了,哪怕懷疑我是不是個真‘傻子’,我都覺得很開心。因為他們真的能看到,像卓卓這樣的孩子身上美好的一面。”杜宇森這樣說,這也是他從角色身上所收獲的感悟,和想要向社會反饋的能量。
在角色的告別長文中,杜宇森還寫到,覺得自己是一個很笨拙的人。“很多時候反應也很慢,有的時候想法也很天真。但恰恰這些點跟卓卓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許正是這一份天真和真誠,能讓他所飾演的李文卓走進大家的內心。
采訪中,當被問到自己身上是否有什么特質,讓導演從無數演員中選中了他這一位新人時,杜宇森想了想,也許是導演認可他對于這個角色的態度,也愿意相信他。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我可能是偏努力型的。”就像杜宇森在微博中所寫的那樣,他是一位“努力的天才”,他會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堅持不懈地完成導演布置的作業;會去療養院進行行為觀察,寫下長長的觀察日志;會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觀眾看到更多的社會邊緣人士。“我想要繼續把演員這份工作做好。”杜宇森說道。(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