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個普通人,也害怕受傷、害怕失敗,但我現在越來越明白未來不可預知,堅持自己想做的就行了。——吳京
采訪吳京,是在電影《流浪地球2》路演的第十站。2023年春節檔,該片在全國范圍內熱映,主演吳京也跟著劇組一路,每站必到,與全國各地的觀眾見面,分享著拍攝過程中自己獲得的那份“生命體驗”。
▲在電影《流浪地球2》路演期間,吳京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剖析了這些年的人生變化。 受訪者供圖
在眾人都認為很奔波的工作狀態下,電話那頭的吳京卻顯得異常興奮,想到什么就聊什么。
成功,幾乎成為所有人衡量吳京的標準。有關于他的報道和形容,大多是“傳奇吳京,百煉成金”“硬漢吳京的奇跡人生”,外界爭相討論著吳京的星路歷程,習慣剖析他獲得輝煌成績的背后……對這些標簽和贊美,吳京卻“誠惶誠恐”,“可千萬別說我是‘傳奇’。說實話,我這個人再普通不過了,這些年,每個人都在為生活、為家庭努力地扛著,都不容易。我作為電影人,就踏實、純粹地做電影就行了。”
采訪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對于電影,你的終極夢想是什么?”吳京想了想,“我的希望就是,在我被裝在盒里(骨灰盒)送走前,多留一些讓觀眾有印象的角色,就夠了。”說完,他停頓了半晌,“嗯,就是這樣”。
━━━━━
百分之一萬的敬畏感
《流浪地球2》拍的第一場戲,吳京就“見紅”了。
那是和王智的一場打戲,吳京保持著拍戲的一貫作風,踢臉、踢頭,必須“真踢”,必須“直給”。出道多年,吳京始終覺得“來真的”才騙不了人。他要求王智也得動真格的,“打就是了”,誰知王智“真的下了狠手”。場面上看,吳京“逆來順受”,監視器前導演郭帆一看,“壞了,他額頭上怎么有傷,仔細一看,還流血了”。郭帆感慨,“京哥還是那個京哥,拍起戲來極度瘋狂”,“他在這方面實在太拼了,就算‘京常受傷’也無所謂。從第一部《流浪地球》到現在,永遠都那么敬業、那么拼。”
▲《流浪地球2》拍的第一場戲,就是吳京和王智的對手戲。 圖片來自王智微博
作為多部高票房、高口碑動作片傍身的演員,吳京對“你為什么不用替身”類的問題有些不耐煩。在他的觀念里,演員為戲付出,沒什么值得過多延展的:“一部戲里,演員的職責,就是幫助導演完成好角色,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應是不計一切的,保持一種百分之一萬的敬畏感。做什么都是應該的,沒必要過度放大。”
參演《流浪地球2》,吳京是真喜歡,原因他講過很多遍。據說是先被郭帆“坑”了,錄了一個ID,大概意思是說他也即將出現在這部續作里。后來,他想“這事怎么這么扯”?在2019年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他飾演的劉培強為救家人和同胞,以犧牲自己給地球開啟了新生軌跡,“我都沒了怎么再回來?”這個問題拋給郭帆,他笑著說,自己確實抱著“舍不得吳京不演”的私心,于是將第二部的故事拉回了前傳。“在籌備《流浪地球2》之前我就跟郭帆說過,‘怎么拍是你的事,我們就在背后撐著,支持著’。至于演不演,就要看有什么合理的方法,劉培強怎么出現在這個系列里。結果他很聰明,跟我說‘根本就不用復活,劉培強還沒死呢’,我覺得他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形式。”吳京說。
除了劇情的合理性,對電影的熱愛永遠是觸動吳京參演的最大原動力:“如果能給孩子留下一顆科幻電影的種子,若這顆種子能繼續生長,并且能看到中國科幻電影發展到什么程度,無論如何都需要我們再試一次。”
━━━━━
勇當“炮灰”
時間拉回2018年,在《流浪地球》發布首支30秒貼片預告時,新京報就曾對導演郭帆有過一次獨家專訪,揭秘當時幾乎沒人知道的《流浪地球》。即使今天回憶,也會想起彼時外界對于這次嘗試的“一頭霧水”。那一年,因為《戰狼2》的大獲成功,吳京對劇本的挑選尤為謹慎。一次聚餐,他看到了《流浪地球》的劇本,熱淚盈眶。他知道愿意碰科幻題材電影的人少之又少,那時的郭帆讓他想起了籌拍《戰狼》時的自己,于是二話不說就答應出資、出演。
這次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蒙,對吳京有著“致命的‘戲’引力”。對任何未知,他都有興趣嘗試,不管這個決定有多難,他秉持著“你不做誰來做,做了才好玩”的心態。從根本上他認為,很多事情“必須有人來做才行”,“《流浪地球》時我就特別佩服郭帆,拍科幻電影是沒底的,也沒法預測,誰能有勇氣做這個?要多大的想象力,多少投資才行?每個人都向往未來,都想知道宇宙的盡頭究竟是什么,探索這些才會促進人類的發展。如果不做這些,我們永遠都無法接觸最真實的東西。只有第一步邁出去了,這些東西才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吳京和電影《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右)。 圖片來自該片官微
當初演《流浪地球》,吳京一是想給中國科幻電影出一份力,二是想給自己的孩子拍一部科幻電影。這份初心,從那時就跟著他,改變不了,且隨之而來的責任感越來越強烈:“當時我們都不知道觀眾會不會喜歡,只知道如果能建立起科幻類型題材的電影,能夠讓它成為一個系列,開創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坐標,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對中國的電影工業、電影類型的發展都是一次極大的進步。”
熟悉吳京的人都知道,他是抱著勇當“炮灰”的心態做每一部電影的,即使面對未知與迷茫,也不重要:“有一句老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的性格是要做就做,想那么多結果干嘛?你就把它當成是不知道成不成的東西,所有人和事的盡頭都是死亡,之前能活多少算多少,瞻前顧后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至于觀眾的期待會給他帶來多少壓力,他笑著答:“如果被這些外在因素逼著你做心理建設的話,那這小心臟就太脆弱了。第一部都成了,第二部能拍就已經賺了。我的生命體驗已經賺到了,還想那么多?那你就太貪心了(笑)。”
━━━━━
不被看好的人生
正在熱映的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里,吳京飾演了一名教練,他在鄧超飾演的戴教練最受挫的時候說了一句——“死都不怕了,你還怕個球。可能到死那天都沒贏,但也要踏踏實實地閉上眼睛”。這句對白被外界解讀為“成功的吳京”有太多的感受。出道多年,他一向認為,不管現在有多風光,也應該記得泥濘時有多痛苦。對于過往吃過的苦,吳京不愿翻來覆去地“憶苦思甜”,他說自己在曾經的數次訪問中都有提及,無須贅述:自幼習武,因為年少時腰部扭傷,被診斷為下肢癱瘓。做過手術,差點斷送了夢想。為生存做過很多職業,也拍過不溫不火的戲。他說自己不被看好的時候可太多了。“在香港孤身闖蕩的時候、大量瘋狂拍戲的時候、剛做導演的時候……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著不被看好的經歷,并且我認為這是大概率事件。大部分人、大部分事都容易失敗。這沒有什么好顧忌的,想那么多,終究沒有用。”吳京沉默半晌,說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因就是勇氣,“我拍第一部戲的時候什么都沒有,說白了,就是殺出一條血路,你這個那個的,最后連機會都沒有。”
電影《流浪地球2》讓劉培強與演員吳京再次重合,這位擔著大義的慈父越發與他有著共鳴。從少年到青年,從戀愛到成家,從幸福到磨難,在吳京眼里,他對劉培強的愛出自“中國式父親”的立體形象,他說他們最像的地方,莫過于“把養我們的人養好,把我要養的人養大”,這是每位中國式父親的希望。因此在表演時,他感受著劉培強的內心世界,從而讓感情自然流露。
觀眾給了劉培強無數好評,他卻說表演是沒有目標,也沒有標準的:“即使現場你給出了自己認為正確的表演,但還是要由導演決定是否合適,最后是觀眾來評定你塑造的角色是否走進了他們的內心。作為一個演員只是提供角色,怎么能自我評定表演的對與錯?這些東西還是要交給觀眾、導演來決定。”
━━━━━
別因為那些數字沾沾自喜
在電影上有所成就,吳京是當之無愧的。他參演的作品有著極高的票房數據,也一次次地將經典銀幕形象烙印在華語影史上。春節檔期間,有一條熱搜是“吳京懇請大家不要再宣傳300億票房”,因為《流浪地球2》的熱映,他主演的電影累計票房突破300億,且中國影史票房榜前十中有五部作品是由他主演的。但這些對他來說卻是另一種“苦惱”,他認為任何一個角色的背后,都有著成千上萬的人在為之服務,所以把成就歸功于一個演員是極不合適的:“社會發展到今天,誰演的電影票房是多少,是電影的產物。但就我個人來講,這并不公平,憑什么所有的功勞就被你一個人搶走了?作為男主角你是幸運的,但背后凝結了這么多人的心血,難道說一個孩子順利畢業,除了他自己,沒有老師、父母的功勞嗎?票房是一個閃光點,但電影是個金字塔,你上了塔尖,是踩在很多人肩膀上的,怎么能只要高空的光亮,而忽略了底下那么多人的幫助?這是不對的。”吳京嚴肅地說,總討論誰誰誰的票房高是種商業行為,他沒辦法阻止,但他認為這種虛無縹緲的數據,很容易在行業內“拉仇恨”。“我們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多關注作品本身,電影的好壞是創作的根本。如果大家圖個樂,說說票房多好也就算了,但如果演員真的把這些數字當真了,從而沾沾自喜,那就真的不太合適了。”
吳京坦言,這幾年,他對人生的態度亦悄然發生了變化,有一種未曾有過的感受,代替了過去慣性的思考,再次堅信了“朝著一個目標去沖刺”的信念。
《流浪地球2》的火爆,讓觀眾對吳京、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吳京也獲得了來自觀眾的鼓勵,同時也接受大家對其不足之處的指正。如今的他比任何時候都堅定,自己要繼續創作出更多的好電影,因為熱愛和愿望從未減退。“人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候把困惑當成了困惑,一走心就會很無助。好好生活,說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這么多年,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擁有這么多生命體驗,我是個普通人,也害怕受傷、害怕失敗,但我現在越來越明白想再多沒用,未來不可預知,就堅持自己想做的就行了。你還想追求目標?做就行了。”
━━━━━
【吳京的處世之道】
“我的表情包,我也在用!”
網絡上,吳京是表情包的快樂源泉,他在電影里身著“中國”二字運動服的劇照成為網絡時代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他筆直的站姿,被網友笑稱是“在逃蠟像”;他非常經典的拍照姿勢——側身、微笑、伸手,能做到“一張照片走天下”,一用就是好多年。春節期間,觀眾還考古了他以前在社交平臺的言論,被這位“恨嫁糙男”的至理名言逗樂,那么“造梗大師”吳京會用這些“梗”嗎?
▲吳京在電影《老師·好》中客串了一位體育老師,因身穿寫有“中國”字樣的運動服,成為經典表情包。
▲吳京被網友調侃,靠一張照片走天下,而且還是一張結婚照。 圖片均來自其微博
當然,我會用自己的表情包,這就是玩兒嘛,樂一下而已;至于只有一張照片,我確實覺得大家滿意就行,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的,更沒有必要把這些事上綱上線。別把喜歡吳京變成一個立場問題,你喜歡吳京,立場不對;你不喜歡吳京,立場也不對;你罵一句吳京就很勇,就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交流不應是較真,只要大家開心,樂呵樂呵就行了。
——口述:吳京
“46部待映作品?你信嗎?”
據豆瓣平臺影人資料庫顯示,吳京目前的待映作品有46部,檔期甚至排到了2030年。這個工作量意味著他每年都會有6至7部影視作品將和觀眾見面,在國內基本無人能及。這么密集的工作安排,吳京的時間夠用嗎?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吳京,他卻反問記者“你相信這個數據嗎?”
▲截至發稿時,在豆瓣的吳京影人頁上顯示,他有46部待映作品。
有些事我都不知道。這么多作品待映,我沒統計過。再加上現在確實有些亂象挺討厭的,比如拿你的噱頭來圈錢,這個吳京參演,那個吳京監制,甚至有些作品直接標明說是我投資的。我挺憤怒的,都不知道的事情,你們就替我決定了?行業確實出現了很多類似的問題,也希望大家提防別上當。這些年我確實挺忙的,因為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我的原則是,即使忙也不能輕易地,把一個粗制濫造的作品給觀眾。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國觀眾的審美標準也越來越高,這些作品是影響后代的,甚至更后面的孩子,所以必須嚴格、努力,拍觀眾喜歡的好電影。
——口述:吳京
“不受標簽影響,還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從《狼牙》到《戰狼》系列,從《金剛川》到《長津湖》系列,從《流浪地球》到《我和我的父輩》,哪怕早期的很多動作片里,吳京的銀幕形象都定格在硬漢二字上,他塑造的“鐵血硬漢”深入人心。都說硬漢也有柔情時刻,吳京的柔情時刻又是什么?
▲謝楠(左一)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老公吳京和孩子的日常。今年2月,她帶著孩子陪吳京一起跑路演。(左二劉德華)
我不太會受標簽影響,我覺得還是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別人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別人怎么形容我,我就是什么樣,那當然是不行的。我其實有很多柔軟的地方,比如我在家庭里就挺溫柔的,我希望自己能盡全力、好好地愛護太太和孩子。很多時候,我演的角色也是這樣,盡管他們很有血性但內心柔軟。比如這三年,我太太照顧著家里的老老小小,我父母生病時也沒有打擾我,很多親人都在無私地、相互地扛著對方的東西。再往大了說,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工作和家人努力生活,我被他們感動著,他們就是我的柔軟時刻。
——口述:吳京
“生活處處有我,好玩就行”
隨著銀幕上的“含京量”越來越高,從某種程度來說,吳京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在生活里,隨處可見他的公益海報、廣告。對于“生活處處有吳京”,他本人又如何看待?
▲吳京為中國消防救援拍攝的公益海報。 圖片來自中國消防官微
說真的,我挺高興的,起碼大家因為你這個人得到一些快樂,大家會重視你帶來的正能量、觀念,這是作為演員擁有的極大的幸福。比如有人在樓道里看到吳京的消防海報,會自覺地把煙掐了;再比如有朋友到機場拿著安檢的筐(上面有些貼了吳京的海報),跟我說“我見著你了,今天還拿包‘砸’了你的臉”,我說“沒關系,如果能讓你覺得好玩、有意思,怎么‘砸’都可以”。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是件好事,只要大家覺得輕松、好玩,就值了。
——口述:吳京
━━━━━
對話
吳京:年輕時,我也是枚小鮮肉
新京報:春節期間頻繁出現在“熱搜”上,觀眾對你在《流浪地球2》中飾演的劉培強贊不絕口。
吳京:也有罵我的,不用安慰我(笑),也有沒看過電影的說吳京的電影我就不看。其實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意愿,表達評價,他們代表著自己,我尊重每一個個體,也尊重每一條評論,只要不攻擊我家人。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是需要承擔討論的,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好的、壞的,我都欣然接受,也會想辦法,在我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突破。
新京報:電影中通過特效讓你和劉德華都變年輕了,有網友特意翻出了你早年的作品,說你年輕時也是一枚小鮮肉?
吳京:絕對贊同,舉雙手贊同,甚至可以把雙腳都舉起來贊同(大笑)。
▲“青蔥少年”吳京。 圖片均來自其微博
新京報:你出演的很多銀幕形象骨子里就透著一股勇氣,這些角色在你身上的反哺是什么?
吳京:他們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我一直把我的東西放進角色里。除了特定的歷史人物,我們飾演的很多角色都是虛構的。面對虛構的人和事,一定要把自己融入進去。很多角色存在于劇本里,你很難全方位地知道他的前世今生,面對這些陌生的人物,演員需要將他與自身結合,再通過表演讓角色與本體靠近、共融,演員必須賦予角色生命才是合格的演員。
新京報:從《戰狼》開始,你飾演了很多軍人形象,是因為對這類角色有偏愛?未來會嘗試其他類型的角色嗎?
吳京:我倒不是說專門偏愛某一類角色,確實我對軍隊是很有感情的,那片天空、那片土地、那片雪夜、那些人,我每次想到這些畫面就覺得多么真摯,多么熱血。軍旅題材對我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但畢竟我不是軍人,作為一名演員應該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這是演員必須走的一條路。以后我會開拓更多的角色,打造更多不同的作品。
新京報:這幾年你出演的多是英雄類角色,擔心觀眾有審美疲勞嗎?
吳京:那改變不就行了?演員是有條件去變的,你要把不同角色的精彩人生傳遞給大家。現在我們擁有那么多的角色、電影,就更應該去挖掘,比如生活中很普通、不怎么受關注的故事和角色。比如我前段時間就在做關于出租車司機的深入調查采訪,深深地被他們打動。作為一名演員,永遠活在一類角色里是不對的。
新京報:作為導演,除了《戰狼》系列外,你還會嘗試拍攝其他題材嗎?
吳京:有的,絕對有其他類型的。這幾年可能確實演戲的時間比較多,在導演方面我也會繼續探索。
新京報:路演期間,看到你一直戴著護膝奔波,目前恢復情況如何?
吳京:謝謝大家的關心,跑完路演我也準備把自己關起來了(笑),進行一些恢復性訓練、康復治療,畢竟這些年一直在忙碌,堆積如山的工作也讓我體會到應該給自己一些空間,因為身體、家庭才是陪伴你走到最后的東西,我也不希望自己不健康,或是沒有一個很好的狀態去工作,要確保有好的身體為后面想做的電影積累“條件”。(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