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媒體見面會召開,六位評委分享了自己對電影的熱愛與追逐。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主席費爾南多·胡安·利馬因行程未能現身。
“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張藝謀,談到在電影創作中,如何找到像“中國式浪漫”這種世界共通的情感語言時說,“好的作品能夠喚起所有人的共情力”。張藝謀經歷了從制片廠配給拍片、到中國電影院線制的建立、以及親自開啟中國商業大片時代,近40年的電影時光一路走來,張藝謀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力。
活動現場,面對“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未來方向”的話題,張藝謀表示:“中國電影市場未來的發展不僅是做大做強,最重要的還要走出去,讓中國的文化、中國的作品、中國人的情懷去影響全世界。”同時,張藝謀也呼吁所有電影人:“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全心全意熱愛電影,努力為電影工作,努力為好電影奮斗,電影市場一定會好。”
近年來,北影節不斷完善青年導演培育體系,今年更是邀請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多個優秀項目參與北影節創投“中國香港子單元”復審環節。談及“電影節應如何更好地為青年影人創造機會”時,關錦鵬表示,電影節的創投單元是培養青年導演、為青年影人提供機遇機會的重要活動板塊,其規則與原則的日漸完善將有益于青年影人創作出好的作品。
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也認同電影節會對青年導演帶來“正向作用”,表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愿意投身到電影事業當中的人才,他們也需要得到電影節的認可和關注。
作為泰國短片電影創作的代表性導演,萍帕卡·托維拉對“短片電影是否代表著電影行業的未來”給出了回答——很多人都會認為一旦導演有了長片電影作品,可能就不會再制作短片,但其實短片電影并不是年輕導演的“專利”,她自己每年基本都會制作一部短片電影,并通過電影故事將自己的經驗、觀點表達給觀眾和社會。
在被記者問及“怎樣才能找到并堅守自己的熱愛”時,第二次擔任北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評委的張頌文,分享了自己25歲才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的經歷,他鼓勵年輕人:“你覺得是對的,就去做,要有這個勇氣,不要去聽太多聲音,朝著你的方向去做。”
今年不僅是北影節的第13年,恰好也是評委周冬雨出道的第13年。談到一路走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作品,周冬雨說“非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莫屬”。談及作品與演員的關系,周冬雨用樹、樹干與果實比喻說:“樹干是導演,我們演員可能就是果實,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工作人員辛勤的灌溉、培育這棵樹,才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
據悉,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獎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最終結果將于4月29日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隆重揭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