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林保怡時,他剛結束《無限超越群星演唱會》的彩排。明黃色的西服外套,黃色樹葉花紋襯衫,純白色休閑褲,張揚的裝扮彰顯著自信、爽朗。“這是他們給我選的啦!”林保怡大笑著向工作人員打趣。
香港從不缺個性演員,但林保怡依舊獨樹一幟。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鑒證實錄》《妙手仁心》在港劇商戰浪潮中異軍突起,而兩部系列劇的男主角林保怡也打破“無線五虎”、鄭少秋等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男演員風格,以亦正亦邪、沉穩內斂的形象成為當年TVB炙手可熱的小生。2004年,林保怡主演的港劇《金枝欲孽》火遍東南亞。在搶眼的女人戲中,他飾演的玩世不恭的“孫太醫”獲得無數關注。那一年,林保怡毫無爭議地拿下了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
《鑒證實錄》《妙手仁心》《火舞黃沙》《珠光寶氣》……林保怡代表著、見證著TVB的發展。然而2011年,載譽無數的他卻毅然決定離開“老東家”,開啟新的人生征程:挑戰大銀幕、參演話劇、扶持新人導演、親自操刀劇本……直到2020年,他以監制兼主演的身份推出了口碑黑馬劇《嘆息橋》。這部劇被譽為近年來香港最年輕、先鋒、前衛的作品,為港劇市場打開新局面。
如今,林保怡依然保持活力,像從未停止奔跑的年輕人。“可能有一些朋友想在一個很舒服的地方,需要保護。但我不需要保護。我就要跑出來試試看有沒有老虎會把我咬死。”林保怡笑道。
關鍵詞:音樂
我熱愛全世界所有的音樂
此次以歌手身份回歸《無限超越群星演唱會》,對林保怡而言是一次難得享受舞臺的機會。“唱歌?好久沒唱歌了!(接受邀請后)想了一天就答應了。今天也特別興奮!”
很多人或許并不了解演員之外的林保怡。早年間有采訪問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將“音樂”排在了“生命”和“健康”之后。12歲時,林保怡第一次接觸到音樂,他發現,原來沉浸在旋律的世界里,真的可以讓心情變得很好。“你如果問我喜歡哪一種音樂,我會告訴你,全世界的音樂我都喜歡。” 林保怡說。
那一年,他和朋友們組建了一支業余樂隊,并擔任低音吉他手。音樂,陪伴林保怡度過了少年時期最輕狂,最自由的歲月。直到后來,另外三名隊員陸續離開香港,但這也沒有讓他放棄音樂,而是逐漸將興趣從吉他轉移到架子鼓上。
林保怡至今還保留著對音樂的熱愛,尤其是架子鼓。 圖片來自其微博
18歲畢業后,為了貼補家用,林保怡早早出門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唱片公司做助理,同時兼任公司歌手的樂隊鼓手。每天白天,他忙著幫老板買咖啡、收文件,下班后就和樂隊成員練習打鼓;晚上回家還要不斷精進自己的鼓技。
1989年,林保怡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他要求所有作品的作曲,甚至作詞,都要由他自己把關,歷經一年多,才篩選出10首歌曲。據悉,這張名為《Natural》的唱片一經發行便取得極高的電臺播放率,一度拿下流行榜冠軍。當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林保怡就曾和王菲、王杰、蘇永康等一同坐在了最受歡迎新人獎的候選人位置上。
然而在發行第二張唱片時,面對競爭加劇的音樂市場,公司開始要求林保怡唱一些流行的、被他稱為“不愿意唱的歌”。林保怡也試圖尋求個人喜好與市場的平衡,但始終未果,事業發展也陷入瓶頸。就此,林保怡下了決定,不出唱片了,去當演員。
時隔多年,林保怡將如此人生路徑的轉變歸結為“命運”。“有一天有人叫我去拍戲。哎?拍戲是什么來著?當演員。哦,不知道(是什么),那就去嘗試一下吧。”林保怡始終認為,這一輩子就是要嘗試不同的東西,“結果‘出事’啦!嘗試之后,一下就搞了20多、30年吧(笑)。”
關鍵詞:表演
演戲靠生活、靠投入,不能“裝”
此次演唱會上,林保怡和老搭檔陳慧珊合唱了歌曲《愛不出口》。當兩人時隔多年再次同框,觀眾的記憶瞬間被拉回至港劇的黃金時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無線五虎”“古惑仔”,鄭少秋、羅嘉良們代表著香港影視的審美;能在港劇中擔任重要角色的,大多也都是無線藝員訓練班出身的“學院派”。但從未接觸過表演的林保怡,第一部作品就是主演港劇《男盜女差》。林保怡笑稱,剛接觸表演時,自己只能靠“裝”。比如劇本上寫著不開心,面部就做出略顯浮夸的生氣表情。“現在很多朋友也是‘裝表演’的。我很坦白是吧?真的是‘裝表演’的,不是真正去投入一個角色。”
上世紀九十年代播出的港劇《鑒證實錄》(上圖)《妙手仁心》(下圖),讓更多內地觀眾認識了林保怡。
后來,他自己摸索出一套“自然演戲法”,靠生活閱歷,對人物的理解,直覺性、投入性地去做每一個反應和微表情,“就當自己在生活。”這可以讓他在超負荷工作的TVB“歷煉場”盡可能高效、合格地完成每一場戲。“因為TVB拍戲,20集、40集、80集,都很短的時間。你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等一下這場戲怎么演,沒有時間。你進去(拍一場戲)之前一定要提前構思你的角色,應該怎么去表現?跟以前有什么不同?還是模仿誰誰誰?一定要拿捏好才進去。”
或許是天賦使然,林保怡很快便憑借沉穩的表演風格躋身TVB一線小生,幾乎沒有擔當過“甘草演員”。但“男一號就是吃苦,當演員不是表面那么風光。”林保怡猶記,當年拍《鑒證實錄》時,作為第一男主角的他幾乎每一場戲都要上,經常早上6點起床,7點開拍,拍到下午三四點轉場,再繼續拍到凌晨。同時,他也要幫助中文不太好的搭檔陳慧珊理解劇本。在林保怡的拍戲經歷中,最長一次曾連續拍了28天,每天工作22小時。
短時高效的工作模式,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演員的思考空間。2008年林保怡在《珠光寶氣》中飾演了運籌帷幄、重情重義的高長勝。這個角色從卑微的小人物走向輝煌的上流社會,最終被利益反噬,游離于復雜與矛盾之間。林保怡開機后的第一場戲是第十八集,高長勝已經經歷了蛻變,“好在我是一個很清晰的人,可以把劇情、人物嘩啦啦啦都對好。”但在拍了一兩周后,林保怡總感覺自己哪里錯了,他呈現的表演和入戲前自己想象的效果似乎有差距。他去問監制戚其義,“我這樣演你覺得OK嗎?”對方給了肯定的答案后,他便選擇“一錯再錯”,但最后播出效果也不錯。
林保怡在港劇《珠光寶氣》中飾演了重情重義的高長勝。
實際上,已出演過近百部作品的林保怡,從未在意過所謂市場反響,“其實我很幸運,拍的每一部戲收視率都很高。每一部戲我也都是盡力去做好每一個角色,就是這樣。”
關鍵詞:創新
人生這么短,要做些有挑戰性的工作
生活中的林保怡是標準的處女座:對自我有執拗的堅持,面對生活有極強的秩序感,韌勁兒十足。在諸多新聞訪問、社交媒體中,其規律性的生活也可見一斑:他習慣早上8點起床,去附近菜市場買菜,和老板寒暄打趣,白天坐地鐵公交出門工作。每天要遛三次狗,一次是2公里;晚上8點后不再吃任何夜宵,不拍戲時就會在固定時間睡覺……
但在生活的秩序感之外,林保怡對人生,卻似乎并不追求“井然有序”——他不斷尋找著突破、創新和向上的動力。2011年,處于事業上升期的林保怡,選擇離開工作20年的TVB。這并不是臨時起意。“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創新的,可能有一些朋友一定要留在TVB,留在一個很舒服的地方,需要保護。但我不需要保護,我就跑出來試試看,有沒有老虎把我咬死。”
走出舒適圈后,林保怡也遇到了許多新風景。他參演了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挑戰舊上海的公子哥袁皮特;北上與內地劇組合作,體驗懸疑諜戰、都市情感等與香港截然不同的故事題材。
2015年,林保怡遇到了電視劇《瑪嘉烈與大衛-綠豆》。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就像一部有畫面的小說,講述了一對普通情侶身上發生的瑣碎卻真實的小事。當林保怡看完劇本,面對新鮮的題材、人物,以及和兩位年輕導演暢談之后,突然發現,人生這么短,為什么不做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是他應該改變的時候了。《瑪嘉烈與大衛-綠豆》只有26集,卻拍攝了三四個月。崇尚自然演戲二十余年的林保怡,每天都像小學生一樣研究每個鏡頭如何拍攝、如何打燈、臺詞如何講述。他耐著性子不斷向導演發問:“你們看到我有什么不對的,你就告訴我,我不一定對。演戲到現在我還在學習中,所以我錯了,或者你有意見給我,我們就隨時分享,看看這種表演的方法到底對不對。”
殺青后,林保怡決定成立一間小型影視公司。人不多,但每個人都有足夠的空間發揮創意。五年后,又打磨出了電視劇《嘆息橋》。作為一部懸疑題材作品,《嘆息橋》沒有槍戰,沒有飛車,沒有探案;不同于以往港劇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劇中有些不起眼的小細節,卻是最終串起整個故事以及主人公命運發展的重要線索。林保怡從不否認《嘆息橋》是一部有風險的作品。“我們想做的是講一個好故事,這是最重要的。大家習慣了TVB的風格,這沒什么不好,但我希望能創作一些不一樣的電視劇,做一些新的東西。”他曾表示。
這些年,林保怡始終支持一切“新”的事物:新導演、新創作、新視角。2022年他參演了香港電影《毒舌律師》,在其中飾演男主角的好友陸定恒,戲份并不多,“但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之前是編劇,我們合作過。我覺得新的創作,新導演的第一部戲,應該要支持。”上映后,《毒舌律師》憑借高口碑成為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億的華語電影。
談及未來是否會回TVB拍戲,林保怡坦言,有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可以去任何地方拍戲。他始終認為,香港電視劇還需要更多像《嘆息橋》這樣創新的作品為之加油鼓勁兒。“不要光想著賺錢。我覺得創新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才重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