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上映的國產電影中,能否說出10部的名字?”今天上午,在202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電影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做了題為《出發前的再思考》的主旨發言,在發言之初,他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時常在朋友間做這樣的小調研,很遺憾,大部分人都說不上來。這就回答了一個一直以來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電影與觀眾的問題。”陳道明說。中國有14億觀眾,就觀影基數而言,現在每年生產的電影數量并不算多,“但這一前提是,電影需要抵達觀眾”。
陳道明認為,必須處理好電影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數量是基礎,質量是保證,“只有相對高的電影數量,才是生產出高質量電影的保證”,“電影創作一定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任何電影都可以拍得很好看,主旋律電影也是其中的重要體現。近年來一些電影的成功正說明了觀眾的選擇。就像總書記說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電影層面來看,老百姓就是主旋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主旋律。”陳道明說。
講完“量與質”的關系,陳道明又引出了第二個話題——堅定信心,守護信任。“對于中國電影,我是充滿信心的,我們電影人有能力創作出優秀的電影作品。中國的故事是講不完的,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近年來,一批青年創作者涌現出來,帶著夢想和創造力進入電影行業,“是我們未來的期望”。
在陳道明看來,即使在流媒體時代,在影院里觀看電影依然是無法取代的方式。“編劇、導演、演員,每位創作者都是觀眾信心的來源。作為電影人,我們一定要守護好觀眾對電影的信任。”
陳道明最后強調,在一部電影“出發”前,也就是創作前,需要思考如何保證電影的質量,思考電影和觀眾的關系、電影和生活的關系,思考電影本身的文學性、藝術性、社會性,思考電影的影響能否持久,思考一部電影是否能成為歷史的經典。
“我們要將生活思想化,思想生活化,這是好電影的基礎。”陳道明說。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