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今年,不少畢業生“顯眼包”屬性大爆發,在畢業典禮上花樣百出,給老師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畢業典禮上,有博士穿著“派大星”布偶服現身撥穗儀式,老師面帶微笑為其撥穗;中央財經大學的一名碩士,則在畢業典禮上裝扮成一只哈士奇,讓撥穗老師十分震驚;在大連理工大學學位授予儀式上,一名同學上臺后突然掏出香檳杯,邀請校長一同開香檳慶祝,隨即一飲而盡。大學生們形形色色的“整活”創意和舉動,使這個畢業季顯得格外熱鬧,也讓不少年輕網友直呼“有趣”。
與標準、傳統的畢業典禮流程不同,這些學生的做法顯然是新穎、出挑的,甚至顯得有些離經叛道。不過,面對這些略微“出格”的舉動,幾乎所有參加畢業典禮的老師都選擇了包容與配合。在學生之間,這些舉動也頗受好評——上述場景發生時,臺下熱烈的鼓掌和歡呼便是最有力的證明。至于圍觀網友,更是紛紛加入“整活”隊列,有人在“畢業典禮開香檳”的視頻下留言“還是你懂老師啊,老師站一上午早就渴了”。
面對此情此景,很多人會發出感慨“畢業典禮變了”。或許有人擔心:畢業典禮這樣的大事,真的可以如此輕松嗎?其實這個問題,不妨放平心態,大大方方地回答:當然可以!從本質上看,更加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不僅能為畢業典禮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在最后的校園時光里,為畢業生的人生留下更豐富的色彩。
大學的畢業典禮是一個獨一無二且意義重大的場合,但正式、隆重并不代表其必須嚴肅、呆板。對待一場在人生中具有獨特意義的活動,年輕人既可以把這當作最不容輕慢的“莊嚴時刻”,也可以將其視為可以快意瀟灑的“慶典時刻”。
社會學者韓炳哲認為:節日是不會消逝的時刻,它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神圣時間”。在某種程度上,畢業季和畢業典禮,正是一個獨屬于畢業生的特殊節日,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停下來回顧過往、展望未來。學校在策劃、組織畢業典禮時,自然要著重考慮傳統與大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畢業體驗感”。因此,不論是教師與校領導的集體出席,還是秩序井然的撥穗禮,都是畢業典禮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些元素的存在,給畢業典禮染上了一層相對嚴肅的底色,畢業生們也愿意享受這種嚴肅的儀式感。但是,如果有學生希望以更具個性的方式享受屬于自己的“神圣時間”,這份底色也并非不可更改,完全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學生“花式整活”。
只要不違背校規校紀與公序良俗,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個難忘的畢業季。不管是剛剛經歷畢業答辯,還是即將踏入職場或攻讀更高的學位,有太多事需要他們以嚴肅的心態謹慎面對。這時,一個輕松的畢業典禮,不僅不會顯得過度散漫,反而能讓學生有不同尋常的感受,成為其生命中的一抹亮色。
面對畢業生的“花式整活”,有些老師盡管可能一時反應不過來,甚至有疑惑和不理解,但都滿足了學生的“花樣要求”并為他們祝福。懷有一顆包容之心,才是教育的最佳選項。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尊重他們的個人選擇——說到底,學生才是畢業典禮的主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