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長三角一體化 > 浙江

西湖文化及研究的若干思考

2024-10-25 14:32:28 來源:環球人物網 作者:張建庭
大號 中號 小號
  西湖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湖泊,在逐漸演變成為風景區的過程中,滋生了深厚的文化。西湖文化是一個內容極為豐富、涉及面極為廣泛的概念。本文試圖通過對西湖文化定義的界定及對西湖文化內容的梳理,對西湖文化進行系統性的思考,并對西湖文化研究的已有成果和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見。
  一、西湖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物質表象與精神內涵的整體。西湖文化是人類圍繞西湖的社會實踐所產生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西湖的物質表象與精神內涵的整體。
  三面環山的西湖形成了一種符號,豐富而厚重的內涵是中國文化的一種代表。西湖以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因為自然山水和東方文化的完美結合,代表著人與自然的共同作品,也體現了世界文化遺產發展中注重整體性與綜合化的趨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西湖為世界遺產時,給出的評價恰如其分:在景觀營造的文化傳統中,西湖是對天人合一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闡釋。
  二、西湖文化的特點
  (一)西湖文化是具有豐富性的文化
  首先,西湖文化所涉及的學科廣泛。在60平方千米的西湖景區內,積淀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豐富文化內容。涉及多學科領域,覆蓋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如西湖的水域管理,水質、水源、水生動植物管理;山林的養護;景區人居與景區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農業經濟、景區交通;等等。
  其次,西湖文化中的人文積淀尤其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有博物館、紀念館25家。白居易、蘇軾等詩人,康熙、乾隆等帝王,岳飛、張蒼水、于謙等歷史名人的足跡遍布。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山水美學、景觀文化、文學藝術共生共存。人文內容的集中度高,層級規格質量高,是西湖文化豐富性的鮮明特色。
  (二)西湖文化是具有歷史性的文化
  西湖作為一座湖泊,從海灣變成潟湖,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漢、唐、吳越、宋、元、明、清,直到現當代,每個王朝和時代都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些印記影響著西湖的文化,映照出時代的側影。以西湖詩詞為例,從唐宋元明清一路走來,每個時期的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帶有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信息,帶給我們時代的氣息。
  再以西湖本身為例,從一個農業灌溉的水利工程,演變成為中國經典的景觀文化,其間經過了近千年。西湖經歷了歷代賢守良牧的疏浚,也目睹了王朝變遷的興亡,從一個天然湖泊變成了人間天堂,也從江南一隅走向了世界舞臺。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歷史,過程中的每一步轉化都是歷史的足跡。
  (三)西湖文化是具有在地性的文化
  西湖地處杭嘉湖區域,受到本地氣候、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因素的影響,西湖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在地性”特征。如地處茅家埠的上香古道的形成,與杭嘉湖地區的農耕文化密切關聯。龍井茶和茶文化以及茶山景觀,是依托西湖群山生長發展的。而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這樣的景觀則是西湖的直接產物。它們生于斯,長于斯,因西湖而生,與西湖相依相存,相映生輝。
  (四)西湖文化是具有延續性和發展性的文化
  西湖文化的積淀是持續性的,從古到今,從當下到未來,很多的內容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承前啟后,不斷發展,才形成、完整、成熟的。
  以西湖十景為例。西湖十景是在南宋時期開始形成的景觀作品。其形成過程經過了南宋的題名階段,清代的康熙題字刻碑成為實景階段,到新中國成立后,建設花港觀魚、柳浪聞鶯、曲院風荷等公園并重修雷峰塔,再現雷峰夕照景觀,由此西湖十景才呈現出目前的樣貌。詩、畫、景,有機統一;天、地、人,自然融合,從初步形成到發展完整,其間經歷了幾百年。
  又如21世紀初開始的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將西湖的沿線全部打通,讓西湖景觀無障礙地展現,徹底地還湖于民;同時修復楊公堤景區,使西湖有了更新更美的觀賞體驗,這是西湖的當代發展。
  西湖文化的這種延續性和發展性,賦予了西湖別樣的精彩和魅力,只要這片湖山在、人在,西湖文化就會一直延續下去,生長下去。
  (五)西湖文化是具有國際性影響的文化
  西湖文化作為區域性、地方性文化,它的影響不僅僅只在杭州,它也是在全國范圍內產生影響的文化。如隨著著名詩人吟詠西湖的千古佳句,西湖的美名和傳統審美的意趣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而以西湖為背景的文學戲劇作品,如《梁祝》和《白蛇傳》的故事,亦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西湖的景觀文化不僅成為宋代以后中國皇家園林借鑒的典范,也對東亞的園林文化產生影響,尤其深刻地影響了日本的園林文化,如日本東京的小石川后樂園、濱離宮恩賜庭園,廣島的縮景園和歌山的養翠園,都有模仿西湖的痕跡。江戶時期的許多園林,直接照搬西湖的橋名景名,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偕樂園也有一條堤。
西湖文化及研究的若干思考  
西湖全景周兔英攝影
  三、西湖文化的內容
  (一)景觀文化
  肇始于9世紀,成形于13世紀,興盛于18世紀并傳承發展至今的西湖景觀,在十多個世紀的持續演變中日臻完善,并真實完整地保留至今天。景觀元素特別豐富,設計手法極為獨特,歷史發展特別悠久,文化含量尤為厚重,是世界獨具一格的文化景觀。
  西湖景觀格局是西湖景觀的核心,由在西湖的歷次疏浚工程中逐漸形成的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組成,分布于整個西湖,是西湖景觀的整體構架。這種以堤、島來分割和組織空間的方式,是中國景觀設計中營造適度的景觀空間尺度的重要手法,并融合了中國江南特有的湖、堤景觀風貌,形成了西湖代表性的景觀格局。
  西湖十景是中國古代詩、畫、景在審美和哲學層面上的有機結合,是自然景觀與文化內涵融合的經典。在西湖文化景觀發展歷程中,西湖十景的形成和確立,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里程碑,它代表了一種特殊的景觀構建方式——題名景觀的形成及范例,對后世影響深遠。
  (二)山水美學文化
  西湖山水由天目山發脈,從北高峰和南高峰分脈南北,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之勢。
  內峰外聳的群山,構成了西湖各景的骨架。外圍含北高峰、天馬山、天竺山和五云山等,內圈有南高峰、飛來峰、鳳凰山和玉皇山等,山勢稍低,正合前低后高之層次美。山勢自湖岸向北、西、南三面逐漸升高,分多個層次,高度分別為50—100米、150—250米和250—400米,形成層巒疊嶂的地貌景觀。群山體量精致,層疊綿延,自西面向西南,山色由濃漸淡。視覺空間上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和深度感。
  西湖水域規模適中,自湖上四望,湖岸可辨,視覺空間上具有適宜的圍合感和尺度感。山體高度與湖面尺度的比例適宜,人在湖中看山,仰角在五度以內,視覺感受深遠而舒緩。
  西湖山與水的空間尺度,給人以舒適親切的感受,宜游宜賞,精致而細膩。這是天然形成的,當然,也靠人類的打造,如西湖三堤三島,巧妙地將西湖分割成九個大小不一的湖面。蘇堤所處的位置符合黃金分割比,給人舒適的景觀美感。歷史上西湖有兩次重要重塑,以白居易和蘇軾為代表的杭州城市領導人,秉承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理念和中國傳統山水美的標準,在西湖治理工程中,結合疏浚工程,營造了獨特的觀賞景觀。
  (三)風景園林文化
  西湖的風景園林藝術獨樹一幟。古代園林的設計,多出自文人畫士之手,在杭州西湖自然山水的寶貴資源中建造的園林,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以畫入園,因畫成景;園中有畫,畫中有詩。
  西湖造園一直繼承傳統,建造具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式風景園林。既有利用自然風光、山水樹石、亭榭橋廊等巧妙組成的優美園林空間;也有充分結合風景名勝、文物古跡、歷史典故、革命遺址等構成的具有西湖特色的風景園林,呈現出系列型的觀賞主題和情感連接。園林是西湖景觀中最具創造性精神和藝術典范價值的核心要素。
  如位于楊公堤畔臥龍橋北的郭莊,始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郭莊面臨西湖,背倚西山,東借蘇堤春曉,西覽雙峰插云,南望南屏幽姿,北眺保俶倩影,空間景觀、視覺層次十分豐富。園內分為“靜心居”和“一鏡天開”兩部分,其中“靜心居”為宅院部分,是主人居家、會客之場所;“一鏡天開”為園林部分,是以水為主題的精致花園。郭莊的建筑風格典雅,具有江南園林的特色,建筑和景觀設計精巧,與西湖的自然風光和諧融合。
  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在蘇堤映波橋西北,介于小南湖與西里湖間。最早采用院落式格局,建造樓、亭,并疊石鑿池,以在私家宅園的山、池環境中養花養魚,成為較有特色的動植物景觀。20世紀50年代初建造牡丹園,栽種數百株色澤鮮艷、奇香異常的名貴牡丹。之后不斷完善和提升,凸顯“花”“港”“魚”這一名勝的特色,每逢牡丹盛開之時,五彩繽紛,香艷各異,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同時這里也可賞西里湖水域及西側群山峰巒、蘇堤及其桃紅柳綠的植物景觀。還有新西湖四大景區,采用了自然野趣的造園手法,與周圍的環境十分協調,營造了一種寧靜清幽的意境之美。
  (四)西湖嘉木文化
  植物之于杭州西湖,如西子之容顏,淡妝濃抹,自然相宜。柳、桃、梅、荷、松、樟、竹是西湖的特色植物,各自代表著西湖的文化符號。“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古樹名木是西湖植物景觀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遍布于溪、泉、洞、壑、巖、林及寺廟、祠堂等古建筑周邊的古樹名木,是西湖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科學、歷史和觀賞價值。
  分布于西湖122處景點(群)組合中的1000多種植物資源,以及80%以上的綠地,以點、線、面有機結合的方式,形成“整體大氣和諧、局部精致細膩”的特色植物景觀。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杭州就確立了師法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回歸自然的造景原則,形成以生態優先,以植物造園,以自然式配置為主的中國園林新風尚。
  西湖景區植物配置的上乘境界,即與環境、人文的自然交融,從而產生詩情畫意之意境。如茅家埠景區,結合湖埠、上香古道及水鄉村落的恢復,以柳樹、水杉、楓楊、楓香等鄉土喬木為骨架,以桃花、梨花、竹等鄉野觀花和經濟植物為基調,配以水燭、蘆葦等水生植物和茅、芒等各類觀賞草,與保留的茶園、果園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生態群落,凸顯出幽靜、富有野趣的鄉野環境。
  如在浴鵠灣景區,以香樟、銀杏、大葉柳混交林為背景,沿湖配植柳樹、桂花、梅花、海棠、櫻花、杜鵑花、木芙蓉和綴花草坪、宿根花卉等,與子久草堂、霽虹橋、黃篾樓、武狀元坊等人文景觀融為一體。
  再如楊公堤景區和龍井路景觀帶,前者著重體現水杉群落與沼澤濕地的嫻靜秀美,后者則體現楓香和槭樹等秋色葉樹叢如油畫般的濃重質感,都是極富個性特色和季節性感染力的成功案例。
  又如靈隱路,自古有九里云松之景致,現于其賞景視線的中層片植雞爪槭,底層群植杜鵑花,通過株形、葉形的對比和葉色、花色、習性的互補,在強化原有蒼松直上云霄的景觀效應的同時,又勾勒出“九里云松十里楓,林下片片映山紅”的詩畫境界。
  (五)龍井茶文化
  西湖景區氣候溫潤,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自唐代以來就是產茶的名區。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曾專門記載了杭州天竺、靈隱兩寺產茶。到了北宋時期,杭州的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靈隱、上天竺、葛嶺產茶被列為貢品。蘇東坡曾在龍井獅峰山腳下品茗,并手書“老龍井”匾額,此匾至今尚存。明代,西湖龍井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為平常百姓所飲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采制,品茶賦詩,盛贊西湖龍井茶,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18棵茶樹封為御茶。所以說,西湖龍井茶之名,始于宋,文于元,陽于明,盛于清。
  西湖龍井茶獨特的品質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小氣候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竭盡全力傳承和保護西湖龍井的傳統工藝和品種,是千百年傳承的手工加工炒制工藝和自然形成的“群體種”茶園。所以2008年,西湖龍井茶手工炒茶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錄。西湖茶園生態良好,已成為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茶文化風景線。
  (六)西湖動物
  西湖風景名勝區區域最多見的是兩棲動物,有2目9科26種;另有爬行動物3目11科56種,鳥類15目45科144種,獸類8目17科33種。兩棲動物常見的有闊褶水蛙,廣泛分布在西湖周邊水域;大樹蛙,廣泛分布在西湖景區山區樹林和一些灌木、草叢里;中華蟾蜍,廣泛分布景區河邊、草叢等陰暗潮濕處;東方蠑螈,分布在水草比較多的泥地沼澤、泉水潭,如烏龜潭、法喜寺附近池塘。
  還有一些景觀魚,成為人們觀賞的主要內容。玉泉在歷史上一直是著名的賞魚景點。自宋代以來,玉泉池中就一直飼養著五色巨鯉,吸引四方游客。“玉泉魚躍”曾是著名的西湖十八景中的一景。杭州是金魚的發源地。金魚的養殖始于南宋時的杭州,南宋高宗皇帝在德壽宮內專辟養魚池,廣收各地金魚玩賞。花港觀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當時的宰相賈似道在此地修建了“花港觀魚”景區,這里的草金魚和錦鯉是游客觀賞的重要內容。
  (七)建筑文化
  1.塔。西湖建筑中,塔是重要的一項,是西湖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西湖景觀整體視域空間中,塔是重要景觀。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傳統建筑,西湖的古塔承載了宗教、藝術、哲學等文化思想。其中,六和塔和雷峰塔還被列為中國名塔。保俶塔與雷峰塔形成著名的“保俶如美女,雷峰如老衲”的南北對景,兩塔同為西湖景觀標志性建筑。
  西湖景區還有白塔、城隍閣、靈隱理公塔、靈隱寺經幢、待復建的南北高峰兩塔和湮滅無尋的城南塔(梵天寺塔)等許多古塔。
  2.橋。西湖景區的橋不僅是交通設施,而且是最佳的觀景平臺,同時它們本身也是一道亮麗風景。許多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如白堤的斷橋、錦帶橋,孤山路通往北山街的西泠橋;蘇東坡建的蘇堤六橋,楊孟瑛建的楊公堤六橋,趙公堤上的玉帶橋;西湖南面的長橋、雙投橋,涌金池平橋,大華飯店湖面上的俶影橋、大華九曲橋;還有茅以升設計的、位于六和塔附近的錢江一橋,原名錢塘江大橋。幾乎每一座橋都有動人的故事,如西泠橋、斷橋、長橋并稱三大情人橋。錦帶橋被白居易描寫為“草綠裙腰一道斜”。
  3.歷史建筑。杭州歷史建筑中,有一百多處名人故居、舊居,多數位于西湖邊、湖山間。斯人已逝,留下的建筑卻總能給人無限遐想。因為每座建筑都是一個歷史的印記,都是一幅凝固的畫。
  比如青白山居,位于孤山之巔,為中西合璧宮殿式花園別墅,在西湖坐船游覽時,便會看到這幢搶眼的建筑。原主人為國民黨陸軍中將、淞滬警備司令楊虎。該別墅于1937年建成,建筑方正對稱,歇山式大屋頂,彩色琉璃瓦,斗拱飛椽,厚墻重基。墻體、圍欄選用西式風格,外墻裝有浮云式花飾。整座建筑高大堅固,俯視湖山,氣勢非凡。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比如現代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林風眠自己親自設計建造的一幢法式鄉村別墅,被稱為“藝術家的花園”,建于1934年,配有完整的庭院,主樓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規則形狀,為帶地下室的兩層青磚小樓,組合式坡屋頂,蓋灰色洋瓦。林風眠舊居建筑風格獨特,體現了民國時期西湖私家別墅的建造風格。該建筑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還有很多名人與西湖建筑有關,如孫中山、宋美齡、陳布雷、蔣經國、楊虎城、杜月笙、林啟等。
  (八)文學藝術
  1.西湖詩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人文底蘊,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同詩賦、辭章和美文結有不解之緣。白居易、柳永、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陸游、楊萬里、關漢卿、龔自珍、李叔同、郁達夫等一大批中國歷史文化名人都留下了贊美西湖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最有名的詩人,當屬白居易和蘇東坡。
  唐長慶二年(822),白居易來杭任刺史,在杭期間他疏通六井、筑湖護堤,他“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離開時,留了下這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和200多首詩詞。
  蘇東坡曾來杭兩任為官,宋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通判、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任知州。蘇東坡在杭州期間共寫出300多首詩詞,其中詠西湖的就有160多首。
  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句神來之筆,為西湖流淌千年的旖旎風光增色不少。他寫過30余首西湖詠荷的詩詞。西湖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數量,在中國的名勝古跡中當屬于前三名。
  2.書畫。西湖題材畫不完,處處時時可入畫,不同視角可供選。南宋畫家最出名的就是號稱“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他們畫西湖美景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比如劉松年的代表作《四景山水圖》,刻畫了西湖四季景色,顯示了畫家對西湖景致的細微體察。李嵩的名作《西湖圖》是一幅鳥瞰圖,描繪出南宋杭州西湖全景。畫面由近及遠呈現了斷橋、孤山、蘇堤、雷峰塔等名勝,布景分明,筆墨沖和,意境閑適恬淡,表現出西湖闊遠朦朧之美。宮廷畫院馬遠所繪的西湖十景《蘇堤春曉》《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雙峰插云》《柳浪聞鶯》《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雷峰夕照》《斷橋殘雪》《曲院風荷》,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杰出代表。
  直到清代王原祁的《西湖十景圖》,以及之后的吳昌碩、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林風眠、豐子愷、吳山明,等等,都畫西湖。
  在這些大家們畫西湖的作品中,中國山水畫的整體風貌與風格流變清晰可見,宋、元、明、清直至今天,直觀呈現了西湖人文景致,對中國美術史發展以及提高西湖的知名度、美譽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楹聯。西湖素有“楹聯大觀園”之稱,現有楹聯數量多,分布區域廣,時間跨度大。一副副與書法藝術、園林藝術緊密結合的楹聯作品,散布在湖光山色間,成為西湖風景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中不乏聞名遐邇的歷史名聯,也有近二十年來配合景區整治和新西湖新景區建設而組織當代楹聯家、書法家結撰書寫的楹聯佳作,展示了傳統藝術薪火相傳、西湖文脈延續不斷的可喜景象。
  如中山公園“西湖天下景”亭上的“疊字聯”: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這是黃文中(1890—1946)為西湖題寫的聯語中最為世人稱頌、傳誦不衰的一組對聯。上聯從空間落墨,寫西湖常景,山明水秀,無處不美;下聯從時間著筆,評西湖變化,晴好雨奇,無時不佳,確實可稱為情景并茂、表里皆美的疊字聯珠佳對。
  還有由康熙皇帝撰文、祝遂之先生書寫望湖樓的“入座煙嵐鋪錦繡;隔簾云樹繞樓臺”,小瀛洲康有為撰、蕭嫻書的“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卅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折畫橋,覽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園林,四洲游遍未嘗見;霸業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朝暉暮靄,春煦秋陰,飲山水淥,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4.摩崖石刻。西湖群山,奇石遍布,歷代文人題詠殆遍,自唐代以來形成了上千處摩崖石刻。
  西湖景區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于沿湖諸山中。現存最早的石刻為唐天寶六載(747)作品,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天竺寺、定山風水洞等地,五代吳越石刻以造像記為主,宋代石刻主要集中在飛來峰、南屏山、煙霞嶺等地,元代的石刻多為造像記,明代石刻則以大字榜書為主,清代時更有康熙、乾隆兩帝御題西湖十景、龍井八景等景觀石刻,最終奠定了后世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格局。
  石窟造像作為特殊的藝術形式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佛教自兩漢時期傳入我國,石窟造像藝術也隨之得到了發展和傳播,西湖景區也如此,飛來峰石窟造像開鑿于唐末,歷經五代、宋、元三個造像高潮時期,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也是我國東南最大、最著名的窟龕造像群。羅漢造像是中國佛像藝術世俗化的典范。飛來峰石窟造像主要以羅漢、“西方三圣”和觀音菩薩為題材,尤其以羅漢造像最多。
  元代造像是飛來峰繼兩宋以后的最后一個高峰,此時造像不僅體量較大,數量多,更具有“顯密并陳,漢梵并舉”的特點。據統計,現存元代造像67龕,大小造像116尊。其中46尊為藏傳佛教風格造像,62尊為漢式風格造像,8尊為受藏傳佛教風格影響的漢式造像。
  5.金石篆刻。金石篆刻以西泠印社為代表。坐落于西湖景區的西泠印社創立于清光緒三十(1904),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專業學術團體,是江南地區士大夫文化傳承延續的重要基地。
  西泠印社社址由園林建筑群組成,是西湖周邊近百年來最杰出的文化藝術史跡。位于西泠橋畔的中國印學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圖書館則專收一切金石、古器、書畫之書籍,供同人鑒賞研究之用。西泠印社還搜輯、考訂、出版了大量印譜、碑帖與印學研究著作,刊行海內外。西泠印社社址于2001年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金石篆刻(西泠印社)”列入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西湖傳說。“西湖傳說”是流傳于西湖周邊以及杭州地區的各類民間故事的統稱。它是由人民群眾創作講述的與西湖及杭州地域相關聯的一種口頭民間文學。“西湖傳說”的歷史淵源與杭州西湖密切相關。杭州的人文歷史是“西湖傳說”的內容依托,西湖周邊的名勝古跡、民俗物產則是“西湖傳說”流傳承繼的物質基礎。古代杭州在開發建設西湖景觀的同時,便已陸續出現了有關“西湖傳說”的故事講述活動。這些口頭故事日積月累,并受到歷代文人的重視,常常被記錄成文字載于文人筆記和著名典籍之中,有的還被移植改編成傳奇、評話、雜劇、曲藝、寶卷等文藝作品,傳播于海內外。其中尤以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濟公傳說、伍子胥傳說、錢镠傳說、蘇東坡傳說、岳飛傳說、于謙傳說以及蘇小小的傳說、“天上明珠、人間西湖”的神話傳說最為著名。“西湖傳說”于2008年6月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九)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作為民眾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生活習慣,承載著千百年來形成的地域風格,對發掘地方特色、研究文化價值都有著重要意義。西湖景區內,有著一些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比如西湖香市。
  所謂香市,就是眾多香客在進香期間自然形成的市場。每年開春以后,各地香客云集西湖,既燒香又有借禮佛春游之意,俗稱西湖香市。歷史上的杭州素有東南佛國之稱。南宋建都臨安后,歷朝皇帝于每年正月朔日,也就是元旦,都親臨寺廟燒香敬佛。文武百官也去寺廟拈香,祈求五谷豐登。各地蠶農為祈求蠶花豐收,每年春節都結伴來西湖朝山進香,相沿成俗。
  西湖香市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一度消失,至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與農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又再度興起。來自杭嘉湖、蘇錫常及上海市郊縣的農村男女,除到靈隱寺、三天竺、凈慈寺禮佛燒香外,主要是游覽西湖名勝古跡和購買商品,各富裕鄉村每年此時還發給老年村民一筆津貼,供進香者花費。新西湖香市人稱借佛春游,成為一年一度具有宗教內容之特色旅游。西湖香市作為西湖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宗教文化內涵,更是老百姓精神寄托和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承載了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在西湖茶鄉流傳著一些習俗,除夕過年,要以三杯茶、六杯酒謝年神。年初一,男人先起床,沏一杯新茶,放在灶神堂前祭祀天地神靈,還要在茶簍、茶匾、開山鋤柄上貼紅紙剪的元寶,以祝春茶豐收。
  在新茶采摘前,先要祭祀山公、山母,翁家山還有喊山的習俗。開采之日,全家吃青團子,第一鍋新茶炒制完成,要將第一杯新茶供灶君菩薩。立夏日烹新茶,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嘗新,稱“七家茶”。
  西湖景區的村民還有把桂花做成各種食品的習俗。如做桂花酒、桂花糖,窨制桂花茶,做桂花糕,等等。其中,做桂花糕要經過蒸、炒、磨、拌、搟、匣、刀切等工序,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十)歷代名人
  西湖不僅有著秀麗的風光,還有著許多的名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革命志士,都在西湖留下了生命的印記。如南宋岳飛、明代于謙和明末張蒼水,三人均與西湖結下不解之緣,被稱為“西湖三杰”。西湖的青山碧水有幸,安葬了這三位英雄,他們在西湖的山水中留下的浩然正氣,為后世景仰。歷史上除了白居易、蘇東坡、楊萬里,還有唐代賀知章,北宋沈括、畢昇,清代袁枚、洪昇,近現代秋瑾、章太炎等人,他們的事跡也對西湖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西湖的眾多名人中,最被杭州人感恩的當屬錢王錢镠。錢镠是又一次歷史性地保護了西湖的人。當時西湖淤塞日重,嚴重影響農田灌溉和居民飲水。吳越天寶五年(912),錢镠擬擴建杭州城,有方士獻策,建議填西湖以建王府,可使王氣聚而不散,垂祚千年。錢镠斷然拒絕,寧愿留下西湖而享百年之國,也不愿百姓無水而垂祚千年。吳越貞明元年(915),吳越寶正二年(927),錢镠分別設“撩淺兵”和“撩湖兵”治湖,使西湖滿湖碧波得以重現。
  這些歷史名人不但為西湖添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十一)宗教文化
  就西湖而言,佛教和道教文化尤盛。歷史上杭州的虎跑、六和塔、凈慈寺、靈隱寺都是佛教圣地,而玉皇山、黃龍洞、葛嶺皆是道教勝場。目前杭州的佛教文化依然比較興盛,道教文化雖沒有佛教那樣興盛,但依然道脈綿長。
  自從西印度慧理和尚來杭州建立靈隱寺,距今約有1700年。而他一建就是五個“靈”(靈隱寺、靈峰寺、靈鷲寺、靈順寺、靈山寺),由此奠定了杭州佛教發展的基礎。中印度寶掌和尚接踵而來,建立了法凈寺、中印庵等。杭州佛教開始了發展征程。時至南宋,出現以徑山寺為首的五寺十剎,當時西湖周邊遍布寺庵。晨鐘暮鼓,鐘磬相聞。宋代張即之發出了“佛國也”的感嘆。
  杭州道教始于東漢。東晉時道教發展較快,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辭官別家,云游四方,后在杭州寶石山結廬修煉,著書立說,從事道教理論、煉丹和醫藥的研究實踐,對后代產生重要的影響。唐宋元明時期,道教知名宮觀增多,香火興旺。全真道開始傳播。清代杭州道教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以后道教進入正常的發展時期。
  目前西湖景區內主要寺院有: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三天竺法鏡講寺、永福寺、韜光寺、北高峰靈順寺八處市屬佛教場所,各寺院均有超過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在全國享有較高的地位,其中靈隱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隱寺、凈慈寺均屬全國重點寺院。靈隱寺自創建以來,高僧云集,文人薈萃,儒釋交融,談禪論道,一吟一詠早已蔚然成為文化大觀。此外,寺內還存有不少年代久遠的佛像、法器、經幢、石塔、御碑、字畫等歷史文物,為靈隱寺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產。
  道教場所主要有:抱樸道院、福星觀和老玉皇宮。
  (十二)西湖疏浚及水質管理
  西湖從形成之日起至現代,經歷了近23次大規模的保護與治理,每次治理對西湖而言都是一次蛻變。
  首次對西湖的治理是唐建中二年至興元元年間(781—784),杭州刺史李泌開“六
  井”,引湖水,結束了西湖的咸水時代。之后白居易、蘇東坡、楊孟瑛、阮元都重視西湖
  的水質管理,采取了多種舉措。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年久失治,西湖湖水淤淺,山荒嶺禿,古跡敗落。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歷屆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1952—1955年、1976—1980年,兩次疏浚西湖。1976—1980年,又歷時五年完成了環湖整齊式石墈的修建,在兩堤三島新建了自然式石墈,使西湖與人更為貼近。1986年自錢塘江引水入湖工程竣工以來,西湖水質得到較大改善。
  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實施了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連續幾年實施西湖水環境綜合保護措施,通過西湖引配水疏浚工程,使西湖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西湖水透明度從以前的60厘米提高到120厘米,西湖水實現了一月一換,水質得到極大改善。
  (十三)西湖風景區管理及法律法規制度建設
  如同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樣,西湖風景名勝區的立法也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別是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實施、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調整以來,西湖風景名勝區立法進入了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
  早在1949年11月16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就發布通告公布《西湖風景區管理條例》。《條例》共二十二條,對西湖風景區內之公園、亭榭、花草、樹木、莊墅、寺廟、祠堂、湖面、溪泉等,不論公有或私有,一律列入保護管理范圍,并列舉了二十一項禁止之行為。“文化大革命”時期,西湖風景名勝區立法基本停滯不前,就連原有的法規權威性也受到嚴重挑戰,很多法規政策成為一紙空文,形同虛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時期,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法規制度建設工作也得以恢復和發展。特別是從21世紀開始,西湖風景名勝區步入了法治建設的重要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杭州市緊密結合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實施、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調整等重大事件,有針對性地修訂和制定一系列法規政策,有《杭州市西湖水域保護管理條例》《杭州西湖農居建設和拆遷安置管理辦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景中村管理辦法》《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住宅用房收購安置辦法》《關于分戶農戶購買專項用房的實施辦法》《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條例》等,為西湖景區的保護管理提供更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西湖文化研究的意義
  (一)西湖文化研究對于西湖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西湖之所以有今天,究其原因,理論研究和文化傳播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有關西湖的文獻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自此以后,在汗牛充棟的各朝正史和地方志中代不絕書。特別是南宋時期,專門敘述西湖歷史、景觀和文化的雜記、筆記和話本應運而生,《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書中的不少記載,至今仍被人傳閱。明代,有關西湖的文獻數量之多、內容之豐、觀點之新,可以說歷代未有,極大地提高了西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清以降,西湖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研究和發掘,其余緒至今未絕。
  歷代文人士大夫從不同角度不斷賦予西湖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西湖詩文、書法、繪畫,這些詩書畫作品的質量之高、數量之大,在整個中國風景名勝區中可謂唯一。同時,以西湖十景為代表的延及幾個世紀的點景題名之風、歷代文人墨客持續不斷的雅集和游賞活動,也為西湖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正是因為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長期以來的相互作用和推動,才使得西湖真正成為物質與精神完美融合的文化景觀,成為東方文化的匯聚之地和各階層人士的精神家園。
  (二)西湖文化研究對于杭州高水平打造一流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義
  杭州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既是吳越國和南宋的古都,又是風景名勝之城,這是杭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標簽。2024年杭州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強調,要扎實推進中華文明現代形態探索攀登行動,高水平打造一流歷史文化名城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城市典范。具體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的一流歷史文化名城。
  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總結免費開放的“西湖模式”,放大世界文化遺產聯動效應,繼續認真做好西湖學研究會的各項工作。
  (三)西湖文化研究對于城市文脈延續具有重要意義
  西湖文化是向世界展示新時代杭州形象的重要內容。
  它孕育了杭州精致和諧的城市精神,影響著生活在西湖邊的杭州人的生活態度和方式。讀白居易寫下的詩,走蘇東坡筑下的堤,品林和靖品過的梅,喝乾隆喝過的茶,講岳飛、于謙、張蒼水的故事,聽梁祝和白蛇傳的戲,杭州的文脈正在生活中延續。但是也不僅僅只是在生活中的這些內容,要通過進一步研究西湖文化,深度挖掘和豐富對西湖文化的認識,推進城市文脈的延續和發展,讓這些文化不僅僅是歷史的沉睡,而是有更多的轉化,能夠在今天的生活中得到呈現。
  (四)西湖文化研究對于西湖的保護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1世紀初實施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時,曾提出要堅持三大原則,即保護第一、文化傳承、可持續性發展。這三大原則是在深入研究西湖發展的歷史后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以南線景區為例。工程之初,在對該區塊歷史文化進行研究整理后,提煉出了幾個方面的元素。
  一是歷史。該景區的歷史元素有:漢之金牛出水傳說;唐時開六井的歷史;吳越之錢王祠;宋之聚景園與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明清十大城門之涌金門、清波門;錢塘十八景,至民國后拆城墻、造公園。改造時,設計建設了金牛出水雕塑和一公園的“浙江省城圖”地雕,修復錢王祠和湖濱的水井等,這些就是對這一區塊歷史的展示。
  二是藝術。中國美院近百年的歷史,使該地長期浸淫在藝術氛圍中,形成了深厚的積淀。改造工程拆除沿南山路不必保留的建筑物,打開空間屏障,把酒吧、畫廊、咖啡廳、美術館、藝術宮、茶藝室等引入景區,使藝術表現的“線”變成“面”,展現南山路地段的整體藝術魅力,成為藝術的“聚落”。
  三是民俗。杭城素為魚米之鄉,四時八節活動很多。南線景區地屬城景結合地帶,是百姓出城游湖的必經之所。改造工程充分發掘此類特色資源,使之充實于景區之中,讓市民及游人體味民族的、歷史的人文風景。實施整治后,涌金廣場、柳浪聞鶯大草坪、錢王祠成為節假日杭州民俗文化展示的重要場所。
  在“西湖西進”和其他景區景點修復建設中亦是同樣。因此“西湖西進”工程榮獲了“2003年度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獎”,被專家評委贊譽為“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的典范”。聯合國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弗朗斯·班德林、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協調員尤嘎·尤基萊特以及國內眾多著名專家學者在考察西湖景區之后,都高度贊賞了西湖綜合保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國際美學學會主席阿諾德·伯利恩特認為:“西湖是人工和自然完美結合的典范。”
  五、西湖文化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工作目標
  杭州市委、市政府對西湖文化研究工作十分重視,2005年成立了西湖學研究會,其職責是對西湖的自然山水、生態環境、風景園林、人文歷史、文物保護、社會發展等狀況,以及景區的動植物資源等展開全面地收集,系統整理,使西湖文化研究向全方位、系統化發展。當年隨著《西湖志》的編撰,西湖綜保工程的開展,以及西湖申遺工作的展開,西湖文化研究的工作進入了一個系統性的階段,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十幾年來,西湖學研究會與西湖學研究院、杭州市西湖博物館緊密合作,廣泛收集西湖的相關史料和文物資料,通過深入的研究,為西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的撰寫提供了大量豐富的文史資料,在此基礎上編寫出闡述西湖景觀的基本要素、揭示西湖景觀整體價值的展示陳列文本。西湖學研究會主辦的刊物《西湖學論叢》匯集著專家學者對西湖保護的真知灼見和西湖文化愛好者的一得之見,成為研究西湖發展脈絡、探索西湖發展前景的論壇,起到了政府管理機構參謀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會成功舉辦了全國性的“論說西湖——2020西湖學論壇”,編輯出版了《我的西湖——值得記住的昨天那些事》《論說西湖——2020西湖學研討會論文集》等,參與編寫了《西湖龍井茶詩詞》《杭州西湖古樹名木》《杭州外來樹種引種與評估》《杭州城區古樹名木》和《最憶杭州園林》等。同時召開紀念西湖申遺成功十周年座談會,深入挖掘研究西湖歷史文化,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今年擬編輯出版《走近西湖》論文集。
  另外,西湖學研究會已成立了不同專業的研究分會十家。
  西湖文化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可以分為研究與宣傳兩個方面。
  首先是研究的方向與重點,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要圍繞西湖遺產價值要素展開研究。
  2011年6月,西湖文化景觀成功登錄《世界遺產名錄》,從世界遺產的視角看西湖,有別于以往對西湖文化研究的視角,西湖申遺期間總結出的西湖文化景觀的要素、價值和意義十分珍貴,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視角進一步研究西湖意義重大。主要內容有:
  (1)西湖十景的形成、影響與傳播。
  (2)西湖十景的文化意境解讀。
  (3)詩情畫意的西湖山水格局與中國山水園林。
  (4)“天人合一”與精神家園。
  (5)西湖文化景觀中的四季花卉。
  (6)西湖文化景觀中的儒家文化。
  (7)東方文化名湖遺產價值的比較分析。
  2.要圍繞西湖歷史人物展開研究。
  古代、近現代與西湖相關聯的文化名人很多,值得進一步研究。除了白居易、蘇東坡、楊萬里、范仲淹、楊孟瑛以及西湖三杰岳飛、于謙和張蒼水,還有林和靖、賀知章、沈括、錢镠、畢昇、洪昇、辯才和尚、周新、秋瑾、黃賓虹等歷史文化名人。
  3.要圍繞西湖景觀的成就和造園藝術展開研究。
  西湖山水園林是中國風景園林的典型代表,其“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境和詩情畫意的文化韻味引領著中國風景園林的發展方向。深入研究西湖園林景觀和造園藝術,總結杭州西湖風景園林的發展歷程,是對中國風景園林文化研究的貢獻。其中包括:
  (1)西湖山水景觀的形成。
  (2)楊公堤修復的四大景區——金沙港、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園林景觀風格。
  (3)曲院風荷公園、花港觀魚公園等公園的造園意境和造園藝術。
  4.要圍繞公眾關心的西湖話題展開研究。
  比如大家關心的西湖垂柳。20世紀80年代初,西湖景區曾從天津購買了大量柳樹,這些柳樹的柳枝懸掛可達七八米甚至十米長,種植在西湖邊,柳絲如浪,隨風飄蕩,成為市民游客十分喜歡的景觀和攝影師踴躍搶拍的畫面。可現在西湖沿岸的垂柳越長越短,究竟是什么原因?要研究!又比如白堤不是唐代白居易建的,到底是誰建的,說不清楚,要研究!再比如西湖周邊山上的機動車道路,有吳山、玉皇山以及天竺路、龍井路、滿覺隴路、九溪路等,是什么年代建的、誰建的?要研究!類似這些問題還有很多,市民和游客都非常關心。
  其次是宣傳。宣傳工作方面要重視西湖文化的宣傳推廣工作,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要及時發布研究成果。
  2.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宣傳西湖文化。
  3.要組織各類活動宣傳西湖文化。
  充分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結合西湖傳統習俗,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展現西湖文化的民俗活動、藝術活動、節慶活動和各種展會等。如組織春天賞桃、夏天賞荷、秋天賞桂、冬天賞梅、中秋賞月、西湖花展、煙花大會、西湖博覽會、西湖馬拉松、西湖雕塑展等市民和游客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游客、市民在參與中體悟西湖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認同感,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西湖文化的魅力歷史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發展,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多次就西湖文化的保護傳承發揚作出重要指示。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忠實履行職責,當好西湖文化的傳承者。研究西湖,傳承歷史,延續傳統,創新理念,為把西湖建設成更加美麗的世界名湖不斷努力,把西湖文化研究這項利在當下、功在未來的責任工程扎實做好。
  參考文獻:
  儲俶生,陳樟德:《園林造景圖說》,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
  吳一舟,陶琳:《西湖傳說》,浙江攝影出版社,2011年。
  劉穎:《西湖楹聯集萃》,杭州出版社,2015年。
  (作者系浙江省政府特約研究員,杭州市西湖學研究會會長,WCCO國際聯盟專家)
責任編輯:李璐璐
關鍵詞: 西湖文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gvg708|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一卡二卡|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va| 黄色小说网站在线观看| 极品丝袜系列列表|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桃子视频观看免费完整|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99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综合激情网| 国产精品刺激好大好爽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老妇一性一交一乱|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 国产xxxxx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试看三分钟|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动漫版| 在线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乱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特黄特色的免费大片视频|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免费|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一道本在线观看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富二代官网下载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bbbbxxxx|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