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旺達,有一對醫療援外“父子兵”接力書寫中非友誼的佳話。從第6批援盧旺達醫療隊到第23批援盧旺達醫療隊,這對父子在不同時代兢兢業業,無私地為推動當地健康醫療事業發展而努力。
作為中國第23批援盧旺達醫療隊的翻譯,賈建虹于去年12月抵達盧旺達,開啟為期一年的援非任務。談起參加援盧醫療隊的初衷,賈建虹說,正是父親的援盧經歷,讓自己對援外事業多了一份關注和向往。
第23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 賈建虹:其實我們經常討論援外工作,我們之間有時候還討論了一些深入的細節,怎么援外、你怎么樣。他作為一個兒科大夫援外,我作為一個翻譯援外,這個里面的不同和相似點,這都討論過。他很支持我援外。因為他86歲了,他當然身體還是很健康,但是86歲的老人難免會有一些疾病,但是他還是鼓勵你放心地去,你不要惦念家里面,一定要服務好非洲人民,好好完成你的援外使命。
賈建虹的父親賈岑醫生,退休前曾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1991年,聽聞中國援助盧旺達醫療隊開始招募的消息后,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第23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 賈建虹:我父親賈岑當時的初衷,因為他們當時那一代人,就是說中國人民要跟亞非拉人民在一起,要發揚國際主義精神,要援助亞非拉人民。
1992年4月,賈岑所在的醫療隊抵達盧旺達。那時,他們面臨的是簡陋的工作環境和稀缺的醫療資源——醫療隊駐扎的基本戈醫院位于盧旺達東部一個偏僻、落后的地區,距離首都基加利約160公里。
第23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 賈建虹:他是1992年到1994年的第6批中國援助盧旺達醫療隊,當時他是兒科的副主任醫師,來這兒是援助這邊相對應的兒科的。據他跟我說,他最多的時候管過二十幾個兒童病人,他是管床的。
2022年,賈建虹跟隨第23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踏上了這個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國家。醫療隊除了開展日常診療工作外,還舉辦了“中國麻醉周”科普宣傳活動、無痛分娩技術醫療培訓、義診活動等,并向當地捐贈醫療物資、資助貧困家庭。
當地病患父親:我的兒子剛剛接受了中國醫療隊的公益疝氣手術,手術過程很順利,他說沒有感到疼痛,現在他感覺非常好,可以正常進食。非常感謝中國醫療隊醫生們的幫助,他們的無私奉獻對盧旺達人民太重要了。
盧旺達布桑澤健康中心院長 烏維內薩·普羅維登斯:“疝行”義診活動為當地患者節省了大量的費用和時間。我們首先在健康中心對患者進行篩查,然后將他們送至中國醫療隊進行系統治療。非常感謝中國醫療隊一流的診療技術和對我們無私的捐助,為當地人消除這一頑疾。
第23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 賈建虹:我們可以幫助很多當地的患者,甚至有些急診患者。就是由于我們的幫助,他們的生命才能延續,這種成就感是我們值得驕傲一輩子的。
援外醫療60載,中國也在不斷努力幫助受援國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從“輸血式”援助轉向可持續“造血式”合作。
第23批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 賈建虹:我們經常有句話,我們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我們要培訓他們的醫生。已經發現了一些曾經去過中國中文很好的醫生,現在他們又回到了非洲工作,而且都是在各個醫院的骨干,我們也感到很欣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