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即將啟程奔赴空間站,目前文昌發射場的工作人員進入了臨射前的緊張狀態?;鸺刂葡到y被譽為火箭的“神經中樞”,主要作用是控制火箭按飛行軌跡準確入軌。目前火箭控制系統團隊準備情況如何?
守住火箭"神經中樞" 護航天舟遨游太空
火箭控制系統由數十臺精密的儀器設備及復雜的電纜網組成,這些儀器設備性能和參數狀態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火箭的飛行成敗,我們熟知地按下點火按鈕的“金手指”就出自控制系統。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于鵬:本次任務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采用手動點火,這一方面優化了我們控制系統射前應急處置流程,但是也對崗位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點火前一連串操作都必須準時、精確,點火誤差必須控制在1秒以內。
由航天工作者手動點火提高了發射日流程的靈活性,但要做到“零窗口”的點火,各項測試操作要迅速、準確,容不得半點差錯。
文昌航天發射場 達永波:為了保證“零窗口”點火,我們將發射前工作精確到分鐘,發射前10分鐘甚至精確到秒,尤其是要熟練掌握進入射前4分鐘后十余條口令的下達時機、每一項操作內容,確保對崗位上200多個狀態,能夠迅速判讀、快速反饋。針對手動點火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推演,設定了130多個可能出現的故障模式,制定了300余條處置措施,就是為了確保火箭可以準時點火。
截至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連續取得18戰18捷的佳績,火箭控制系統團隊全體科技工作者也交出了“零失誤”的完美答卷。
文昌航天發射場 廖國瑞:為了保證交出操作零失誤的完美答卷,各系統人員每天都會嚴格開展預想和回想,最大程度降低風險隱患。在測試過程中,我們嚴把測試質量關,確保過程結果雙圓滿。
數字通信為天舟七號保駕護航
通信系統是確保所有試驗任務和日常通信信息迅速、準確、保密、不間斷傳輸的紐帶。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前,文昌通信站建成了數字化建設新體系,為發射任務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通信保障。
走進綜合通信機房,“通信系統數字資源統一平臺”映入眼簾。進入平臺界面,可直觀瀏覽通信系統重要信息,任務進程、通信資源、執勤計劃、業務處理等,系統將所有分散、紙質、不便直觀查看的數據,進行可視化顯示。
文昌通信站數字通信項目負責人 梁勇:通信系統數字化建設,需要對我們的各項業務和流程進行系統、徹底的重新定義,甚至要轉變現有的工作模式和業務流程。由于數據的來源和格式不統一,我們對什么是數字資源,以及數據的采集、共享、標準化建設進行了研究,目標是實現資源的數字化,為天舟七號發射任務提供高效的通信保障。
在“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前,通信站模擬發射實景,組織各分系統開展應急演練,通過20余個演練科目檢驗崗位的協同性和應急處置能力。催生通信數字化新模式,推動通信系統高效可持續的發展保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