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人知道他的真實面容,也沒有人知道他家里人的真實身份。
十幾年來,他戍衛著祖國的西南邊境,一直戰斗在邊境維穩和緝槍緝毒斗爭一線,多次深入虎穴與毒販正面交鋒,直面毒販的刀刃和槍口,參與偵破各類毒品案件12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人,繳獲毒品1.4噸,打掉多個販毒團伙,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5次,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大要案尖兵”。
他就是云南臨滄邊境管理支隊移民管理警察、一等功臣李康(化名)。
近日,由云南臨滄邊境管理支隊組成的送獎報功團來到李康家,開展“一等功臣送獎到家”活動,為其一家送上“一等功臣功勛牌匾”和喜報、證書。榮譽送到家的這天,李康和家人難掩激動的心情,但在能公布的畫面中,他和家人的臉部都被打上馬賽克。因為,他是一名不能露臉的緝毒尖兵。
制伏毒販后才發現自己受傷
李康今年40歲,2006年入伍成為公安邊防部隊的一名武警,2019年就地轉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我熱愛我所從事的這份工作,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日不止,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在李康的心中,這是他執著禁毒工作的誓言,也成為打擊毒販的信念。
2022年3月的一天,李康接到線索,一個長期盤踞于中緬邊境的販毒團伙,在境外囤積了一大批毒品,計劃走私入境,再分批中轉、販運至內地。獲悉此消息后,他立馬帶隊開展偵查。
抓捕毒販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緝毒警察隨時都會有付出生命的危險,而抓捕前夕的長時間潛伏,則是考驗每位緝毒民警的意志力。潛伏,需要長時間保持安靜,需要忍受蚊蟲叮咬帶來的瘙癢和疼痛,不然,只要有一絲的響動或差錯就可能導致整個行動的失敗。
這次,在經偵查得到準確情報后,李康和隊友隱蔽在樹上從白天蹲守到天黑,潛伏觀察了整整4個小時,臉上和身上被馬蜂蜇出了好多大包,他們愣是咬牙忍著一聲沒吭。
“那個馬蜂和一般的蜂子不一樣,被叮一口感覺整個腦袋都木了。”李康事后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道。
“一個眼神,一個對話,一個手勢,都要清楚,安全第一,祝我們大家都好運。”抓捕行動開始前,李康像往常一樣叮囑著隊員們。
當晚8時許,李康和隊友發現一輛白色越野車在巡邏道上走走停停,形跡十分可疑。10分鐘后,有一個人從車上下來鉆入道邊密林。
李康判斷毒品可能藏匿于附近,一旦毒品被轉運至密林內,很難人贓并獲,他立即跳下樹帶著隊員上前抓捕,并通知周圍抓捕小組前來支援。當靠近后發現,道路邊還藏匿著另1名男子,該男子見到民警后迅速向密林深處逃竄。李康迅速一個飛撲將該男子撲倒在地,并與隨后趕來的戰友將此人制伏。而此時,李康發現自己的右手在流血,地上多了一把鋒利的匕首。
后經搜尋,在距抓捕地50米處的密林中發現3個藍色編織袋,從編織袋內查獲毒品可疑物凈重139.27千克。由此,警方打掉了這個長期盤踞在邊境從事毒品跨境走私、販運的團伙。
對視一眼即確認犯罪嫌疑人
十幾年的一線緝毒戰斗生涯,讓李康鍛煉出了一雙辨別能力特別強的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就能迅速鎖定嫌疑人。
在打擊一起零星販毒案時,根據掌握的犯罪嫌疑人圖像畫面和資料,其中一名嫌疑人的身高應該有1.8米左右,但是在實施抓捕的時候,怎么也找不到與此相匹配的人。就在所有人準備收隊回程時,嫌疑人騎著摩托車正好經過。李康抬頭和嫌疑人僅對視了一眼,立馬確認了那就是他們要抓的人。實際上,此名嫌疑人的身高不到1.7米,且身材偏瘦弱。
嫌疑人隨后逃竄,李康等人迅速追趕。因警車在膠林地行駛不便,李康和戰友棄車在膠林地里徒步追了5公里左右,終將嫌疑人抓獲。
還有一次,李康化裝成接貨人,和毒販面對面接貨交易,在緊急情況下,他沉著冷靜、抓住時機,及時將情報傳遞給隊友,順利完成了抓捕行動,繳獲毒品100多千克。
“李康很敏銳,有著過硬的業務能力和準確的判斷力。”這是與李康一同辦案的偵查員對他的評價。
“緝毒硬漢”也有柔情一面
在外人看來,李康是一名“緝毒硬漢”,但他也有著浪漫柔情的一面。
“雖然我的同事都沒見過他,但都非常羨慕我,因為他幾乎每周會訂一束花送到我們單位。”談起自己的丈夫,李康的愛人滿眼溫柔。
“怕家里擔心,他很少和我們提起自己的工作,有一次,5歲的兒子指著電視上正在播放的新聞里閃過的背影叫爸爸,我們才知道,他偵辦了一起跨省特大販毒案件,那時他已半年沒回來了。”李康的愛人告訴記者,“這些年,他都在和禁毒打交道,拿過很多立功證書和軍功章回家,比起這些,我更期待的是他每次平安歸來的信息和電話。”
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出差對于李康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在李康房間的角落里,有一個小行李箱,里面常備著兩套換洗衣服,還有一件必帶的物品,那就是女兒在父親節給他畫的一幅畫,畫上寫著:“爸爸節日快樂,謝謝你陪我長大。”
“我每次辦完案子回到家,看到孩子們眼里閃著開心的光芒,對我來說太治愈了,可是我平時工作太忙,能陪伴他們成長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看著懂事的孩子,李康很是心痛。
他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去學校接孩子放學時的情景。那天,他去學校接女兒,因為老師從來沒見過孩子的爸爸,竟然不讓李康把孩子接走。“我對不起家人。”
但李康和他的隊友們深知,只要穿上這身警服,人民的利益就高于一切。
“作為家屬,我們能做的,是在他背后毫無怨言地支持他,讓他沒有后顧之憂。”李康的愛人說。
記者 石飛 張貴志 高雅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