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來杭州時,我沒想過會待這么久。如今,我在村里畫唐卡,日子簡單幸福。”“90后”藏族小伙多登14日對記者說。
位于杭州市西湖區的外桐塢村,是一個住著600余名村民的小村莊。十多年前,毗鄰中國美術學院的村子將自身定位于“藝術村落”,鼓勵村民把房屋出租給藝術從業者。如今,從鄉村建筑風格到村內業態,藝術工作者與村民“共生”的新生態已經形成,這里幾乎家家戶戶住著藝術家,人數多達223人。
一家名為“唐咖”的沿街咖啡店內,正在繪制唐卡的店主多登正是這里的新村民。他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從小就對唐卡有著濃厚興趣。
多登開在外桐塢村的咖啡店“唐咖”。 錢晨菲 攝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被稱為“藏文化百科全書”。2006年,唐卡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13歲開始跟隨老師學習唐卡繪制。從顏料制作到籌備畫布再到涂色開臉,唐卡的繪制過程嚴謹且漫長。”多登說,他的唐卡學習歷經十余年,先后跟隨三位老師,線條、拉金、色彩,自己越學越著迷。
2016年,幾位中國美術學院的老師前往多登的家鄉青海旅游,恰巧遇到了正在繪制唐卡的多登,贊嘆其技藝精巧,并建立了聯系。此后雙方多次進行藝術交流,老師們向多登提出了到杭州工作的建議。沒過多久,多登就有了一個新身份——杭州第一位專業唐卡畫師。
1月14日,多登正在繪制唐卡。 錢晨菲 攝
“落地外桐塢之前,我曾在杭州其他地方成立過工作室。去年,我希望可以在更契合的地方創作,了解到外桐塢村是‘國際藝術村’,所以就來了。當然初到村里時,也曾對生活習慣、能否融入有些擔心。”多登說。
讓他出乎其意料的是來自外桐塢村的熱情。聽聞其想扎根鄉村,村民爽快地出租了自家房屋,合約一簽便是5年;村里特地給他舉辦了歡迎宴,村干部下廚做了一桌好菜。
“我本以為歡迎宴就是兩三個人一起吃個飯,沒想到來了近20人給我接風。那天我和很多志趣相投的藝術工作者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雖然我們來自不同民族,但大家都是包容友好的。”多登回憶。
來到外桐塢村不到一周,他就結識了村里所有的藝術從業者。如今不論是村民還是藝術工作者,都把這個藏族小伙當成了朋友,路過“唐咖”都會進去坐坐,多登也會用家鄉特色的藏式咖啡招待鄰里。
他介紹,“為了貼合江南的飲食習慣,我特意將傳統的藏式咖啡進行改良,去掉口感較膩的酥油,加入特制的青稞啵啵。咖啡一經推出大受歡迎,一些朋友隔三岔五就要來店里喝上一杯。”
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藝術從業者相互交流互動,也讓多登筆下的唐卡有了更多可能性。在保留唐卡傳統藝術精髓的同時,他開始探索如何讓唐卡“落腳”于其他藝術形式,讓沉淀千年的藝術與現代生活美學結合,融入現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例如他和一位朋友合作,完成了琉璃碗上畫唐卡的嘗試。在他的店里,還掛著其在菩提葉上創作的唐卡組畫。多登也試著將唐卡與掛飾、手鏈等結合,其文創作品在電商平臺上一直有著不錯的銷量。
“目前我的唐卡訂單已經排到了四年后。除了中國國內,我還收到了澳大利亞、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訂單。”多登說,雖然自己來到的只是一個小村莊,但這里的兄弟姐妹不僅讓他有了“家”的感覺,更看到了文化交流融通的魅力所在。
多登如今有一個自己以前從不敢想的夢想——“我希望將來能在海外舉辦一場個人展,讓大家通過唐卡了解藏族文化,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多樣和精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