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金磚
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臺灣教師在京21年,自信感up!

2024-01-23 16:08:54 來源:環球人物網-環球人物微信 作者:王喆寧
大號 中號 小號

生活在北京 ,

丁肇辰的自信心變得越來越強。

2002 年,丁肇辰第一次來到大陸。

當時,上海的國際化和先進程度完全顛覆了丁肇辰的想象。

2024 年,是丁肇辰在北京生活的第22年,也是在北京服裝學院任教的第18年。

作為北京市在數字媒體設計專業引進的第一個臺灣籍人才,他扎根大陸,致力于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 多次參與中國文化產業藍皮書的編寫 、將數字娛樂節帶到歷史悠久的米蘭設計周、成立北服諾基亞趨勢研究中心、協助北服成立北京第一個 “數字與交互媒體類”重點實驗室 ......

· 丁肇辰。

“ 如何將不同專業背景融合起來,讓我們自己的設計真正走出去 , 正是我這20 年在北京生活 的 過程中一直在做 的 事情。 ”丁肇辰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創立臺灣第一個流媒體地圖網站

丁肇辰從小就喜歡畫畫。高中畢業后,他正在為大學選擇什么專業而苦惱。

“ 那時 ,家長們 對于畫畫這件事的看法,就 像看待我們 玩游戲一樣, 在 情感上有些抵觸。 ”丁肇辰說。

一次,他去親戚家做客。親戚對他說,既然喜歡畫畫,那不如找一個更有行業價值的工作,可以嘗試成為一名建筑師。因為建筑師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這啟發了丁肇辰。高中畢業后,他前往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建筑學院讀本科,之后又到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建筑學院讀建筑設計碩士, 師從后現代主義建筑大師查爾斯 · 穆爾 。

當時,戴爾電腦創始人邁克爾 ·戴爾作為奧斯汀分校校友,為學校捐了大批電腦。

“我們學校在美國南方的所有院校里幾乎擁有最優質的電腦設備以及寬帶網。”丁肇辰說,“學校里電腦更新迭代速度特別快。即使在當時沒多少人接觸過電腦的情況下,我們一個人也能擁有兩到三臺電腦。”

受到互聯網科技潛移默化的影響,丁肇辰慢慢對此產生興趣,花費了大量時間自學相關內容。

讀研究生前,他曾經休學了一段時間,進入建筑公司工作,了解到行業發展的相關情況,覺得自己還是更喜歡互聯網。 “互聯網充滿了機會。能夠在很年輕的時候接觸到顛覆性的科技,讓我很興奮。”

研究生畢業后,丁肇辰和朋友一起創業。

· 丁肇辰。

彼時,臺灣還沒有串流(使用者無需等待下載完成就可以檢視或收聽所接收的媒體)地圖。丁肇辰和朋友找到幾個熟悉蘋果電腦的人,一起創立了臺灣第一個流媒體地圖網站。

之后,丁肇辰去過大型互聯網企業工作,又進入學校當老師。

2002 年,作為臺北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教師,他第一次來到大陸,在上海進行學術交流,被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吸引。

同年夏天,他再赴北京,撲面而來的是不太熟悉的北方城市的感覺。

“這里充滿了首都的氛圍,有特別古老、傳統的一面,也有非常現代化、多元化和國際化的一面。強烈的對比讓我飽受沖擊。”丁肇辰說。

到北京后,丁肇辰遇到了后來他在清華讀博的導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魯曉波老師。

“當時,他負責產品以及工業設計。 2000 年至 2002 年,他曾是美國微軟研究院掌上電腦界面設計客座研究員。在交談過程中,我覺得非常愉快,了解到很多先進的想法。”丁肇辰回憶道。

· 丁肇辰。

那時,丁肇辰意識到,雖然互聯網在北京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機會是無限的,于是很想留下來。通過考試,他順利成為清華大學博士,但奔赴北京的過程有些坎坷。

2003 年出現非典疫情,好多人勸說丁肇辰不要貿然前往大陸,但他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比較愿意接受挑戰,從初中之后就在外面讀書,非常獨立,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歐洲、美國生活過。所以我當時想,既然很多人都不愿意去,那我的機會就來了。”

“想留下來闖闖看”

2003 年 10 月,初秋的北京天氣涼爽。

丁肇辰來到清華大學報到,有些不適應,“走到五道口外都基本沒什么人,很冷清”。

隨著經濟復蘇和學業的展開,丁肇辰很快就習慣了在清華的生活。他就讀于信息藝術設計系。

“因為以前在互聯網工作和大學教書的經驗,我對于這一專業的適應期實際上是特別短的。”丁肇辰說。

在讀博期間,他開始在北京多個高等院校教授設計課程,包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等,陸續編寫出版了 4 本專業設計書籍和數字藝術教材,發表了 9 篇國內、國際核心期刊論文。

· 丁肇辰正在講課。

在清華大學教書,讓丁肇辰受到不少沖擊。

當時,大三的學生需要從零開始掌握 3D 軟件,除了要掌握技術外,也要呈現設計思維。大部分學生在8周之內就能夠完成一條宣傳片。“在臺灣很少見到這樣的學習節奏,學習時間線會比較漫長。”

此外,清華大學也賦予丁肇辰豐富的機會。讀博第二年,丁肇辰參加了導師與美國一位教授聯合策劃的新媒體藝術論壇。

因為英文好,他擔任了幾次院長的翻譯,有幸和來自美國、德國和奧地利等國家的專家面對面交流。

博士學習結束前,丁肇辰聯系到以前留學時的一位同學,做了一次工作坊課程。

“通過那次活動,我深刻感受到整個學校的號召力。當時,全國各地來了很多人。最遠的是一位從重慶坐動車來的老師,就是為了上我們這堂課。”丁肇辰回憶道。

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丁肇辰一直感覺身邊的人都十分優秀,也增強了自己的競爭意識和自驅力。

在清華時,丁肇辰的一位師兄正好是北京服裝學院的教授。他邀請丁肇辰前往北服代課,也希望丁肇辰能夠留在那里發展。

· 丁肇辰。

當時,北京的數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再加上全民籌備奧運的積極氛圍, “讓我想留下來闖闖看,我很年輕,需要很多養分來幫助我成長”。

2007 年,作為北京市專項引進的高級人才,也是北京市第一個引進的數字媒體設計專業臺灣人才,丁肇辰加入北京服裝學院。第二年,他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攻讀數字文化產業博士后。

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來到大陸后,丁肇辰一直在盡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多年來,他一直促進北京服裝學院與臺灣院校的合作。

丁肇辰有一位非常要好的長輩朋友——臺灣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林磐聳,在兩岸交流方面給予丁肇辰很多幫助。

2013年,他推薦丁肇辰擔任一項兩岸人才交流計劃的運營總監。這項活動幫助了很多兩岸設計師了解國際設計大賽的背景意義、規范規則等。

這之后,丁肇辰還參與了許多助推兩岸交流的活動: 2014 年,他幫助中國教育電視臺舉辦了一場全球大學生的畢業設計展,很多臺灣攝影師與藝術家前來參與;將“ 設計馬拉松 ”這一由北京服裝學院與北京設計學會聯合發起的公益性大型國際工作坊, 接入到北京國際設計周,吸引了大量的臺灣學生參加活動。

· 2023年設計馬拉松相關海報。

在這期間,有不少臺灣青年選擇留在大陸發展。

“曾經有臺灣的創業者聯系我,向我請教在北京生活的經驗。 當時,他參與了一個網站的設計大賽,后來拿到北京市創業基金,選擇到北京發展。”丁肇辰說。

因為自身背景的融合性,丁肇辰認為,推動中國設計走出去一定要放眼全世界,加強自己的國際對話能力。

“我認為包容性態度不僅僅是在于所謂的跨界融合,而是國際合作,要能夠看到別人的好,了解其他人的優點,能夠接納其他人的意見。”丁肇辰說。

在北京生活 20 年來,丁肇辰對大陸發展的巨大變化深有感觸 。

“ 經濟的變化引導城市變化。我所在的望京區過去曾是一個沒什么人居住的地方,道路非常寬廣。 后來某天我突然發現,這片區域人變得更多了,道路也繁華起來 。 ”

因為生活在北京,丁肇辰的自信心變得越來越強。

“ 面對國際上的 一些專家,我越來越有信心。 這對我的成長來講,是非常正面的事 。 ”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   睿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責任編輯:李佩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草电影在线观看|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人久久人人人人爽| 欧洲美女与动zooz|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四虎在线精品观看免费| 日韩在线电影网| 91色视频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91av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韩国三级|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mv手机免费高清 | 天天曰天天干天天操| 波多野结衣教师系列5|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人妖| 欧美女人毛茸茸| 花季传媒在线观看|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chinasex对白videos麻豆| 好男人好视频手机在线|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黄|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黄毛片|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在线播放|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网页|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2022a|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普通话|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日本xxxxbbbb|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