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大的紙箱里,滿滿裝著白菜、西蘭花、菠菜等八九種本地應季有機蔬菜,旁邊是已完成分揀裝箱的禮盒。“這是我們新推出的接福納百財禮盒,重8斤。”有機購農場負責人王成城一邊介紹有機蔬菜禮盒,一邊清點裝箱,“這些蔬菜今天一早剛從菜地里新鮮采摘,幾個小時后就將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
2月初,寒風凜冽,在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彭鎮的有機購農場里,卻“熱氣騰騰”。王成城和員工們正在為春節前的銷售旺季忙碌。
近日,王成城在農場清理雜草。 王磊 攝
梳著流行的低丸子頭,一臉精致的妝容,很難想象這位畢業于法國巴黎商學院的四川姑娘,竟是有機蔬菜種植和銷售的能手。這一切都源于她在法國進行的針對有機商品展開的市場營銷課題調查。“回國后,我發現國內超市里有機蔬菜量少價貴,一些有機蔬菜單價幾乎是普通品種的十倍。”從小對經商感興趣的王成城,敏銳地發現了有機蔬菜種植的商機。
2016年,王成城和幾位朋友,籌措了300萬元人民幣的啟動資金,在離成都市區數十公里外的雙流區彭鎮租下120畝土地成立農場,專門種植有機蔬菜。多年旅法經歷極大地鍛煉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她很快融入鄉村生活。
近日,王成城位于成都市雙流區彭鎮的農場。 王磊 攝
寒冬的清晨,地面的寒氣結為霜,給農田里嫩綠的西芹披上薄薄一層“白紗”,黑色地膜里的韭菜正探出腦袋呼吸空氣。坐在一輛沾著泥土的三輪車上,沿田埂巡查蔬菜的長勢,是王成城每天的“例行公事”。看到地里的蔬菜長勢喜人,王成城倍感幸福,“那么多人能吃上我種的有機蔬菜,我心里特別踏實,也特別開心。”
但王成城在鄉村振興的這條新賽道上的奔跑,并非一帆風順。“前7年,我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王成城說,但隨著民眾對健康的越發重視,對食材品質的要求隨之變高,農場的銷量也逐步上升。從2023年起,有機購農場實現轉虧為盈,并在邛崍新租了近1000畝的基地。
近日,農場員工在田地里整理剛采摘的西芹。王磊 攝
如今,王成城的農場規模已從最初的120畝擴大到1000多畝,并幫助60余名當地村民實現就近就業。68歲的陳萍早在2016年就到王成城的農場上班。“作為一個老年人,在這里工作不僅有收入,還能夠鍛煉身體,我很滿足。”種植有機蔬菜多年,陳萍覺得這份工作能讓更多人吃上放心營養的蔬菜,很有意義,“畢竟身體好才是真的好。”
隨著鄉村振興不斷推進,廣袤的鄉土大地持續煥發著勃勃生機。王成城對此感受頗深,“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供應的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價差已經越來越小。這背后既有種植水平提高、產量上漲的功勞,更是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給予的底氣。”
對于未來,王成城信心十足,一邊謀劃做強自有品牌,一邊與川渝地區多個有機蔬菜基地聯動,“我們想整合更多的資源,通過不同地區的氣溫差引進當地產品,豐富成都有機蔬菜品種,拓寬成渝有機蔬菜市場。”
近日,農場年終聚會現場,員工們歡聚一堂。 王磊 攝
龍年春節將至,王成城和員工們在農場辦起了年終聚會,歡聲笑語不斷。午飯時分,一道道有機蔬菜做成的美食端上桌來。
“我們農場今年除了正月初一,春節不打烊,有機蔬菜不斷供哦!”王成城樂呵呵地說道。她希望,農場在龍年能夠“龍騰虎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