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作為大國重器,是國家海上實力和國防能力的象征。剛剛過去的2023年,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先后三赴遠海、礪劍大洋,一批批艦員將青春和夢想放飛在甲板上,結出了戰斗力建設的累累碩果。春節期間,值班官兵們也按戰備要求開展了許多針對性訓練,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感受他們奮斗的故事。
早上8點,在山東艦飛行甲板上,身穿不同顏色識別服的官兵們開啟了新一天的訓練。檢查設備、轉運飛機、掛裝彈藥……官兵們分工明確、默契配合,每一次跑位都精準無誤,每一個手勢都干凈利落。引導員唐曉菁的工作,是負責引導艦載機就位、起飛。由于甲板上設備眾多,她的一舉一動都至關重要,戰機起飛時,她的站位距離飛機發動機只有不到20米。
記者:近距離接觸飛機是什么樣的感覺?
山東艦 唐曉菁:我們每次在海上放飛殲-15的時候,轟鳴聲特別大,就會震得我們心臟發麻,也會有灼熱的尾噴氣浪沖向我們,會有一點窒息的感覺。這個崗位確實很有挑戰性。
“上大艦、闖大洋”一直是這個年輕女孩的夢想。2019年唐曉菁入伍來到山東艦,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崗位合格認證,成為一名航母操舵兵。去年3月,山東艦開展“一專多能”訓練,經過層層選拔,她成為首批走上山東艦飛行甲板的“追風女孩”。
記者:剛才你們做的是什么樣的訓練?
山東艦 唐曉菁:我們在做系系留索的訓練。艦載機一般是逆風起飛,這時候甲板風速要保持6到7級左右,每天要頂著大風,在甲板上來回奔跑就位,我們每天訓練保障時長一般也在10個小時以上,有時候我們還得扛著40斤的系留索去固定飛機。以前覺得女生瘦點好看,現在上了甲板我就想著自己能夠再胖一點,這樣才能在甲板上穩得住。
唐曉菁說,當兵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現在雖然已經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職責,但還要學更多的本領,關鍵時候才能頂得上。她的夢想是登上更先進的航母,放飛更先進的艦載機。
為了追夢,像唐曉菁一樣與時間賽跑的人在山東艦上比比皆是。95后張浩,原是山東艦上的一名供氣兵,他也是通過一專多能訓練,成為航母甲板上的掛彈員。身穿紅色識別服,代表著危險與安全管控。他說,穿上這身衣服,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山東艦 張浩:我們出海的時候風浪比較大,對于導彈的穩定性要求極高,每一個動作都要精準,都要穩,同時我們還要保障彈藥的掛載速度。
艦載機海上作戰,任務千變萬化,每次出動都可能需要更換不同類型的導彈,這對掛彈員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與危險相伴,張浩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也在一次次走向深藍的航道中,見證著航母戰斗力的躍升。
山東艦 張浩:第一次出海的時候,我單日就保障十幾批次掛彈任務,然后到現在出遠海,我單日保障幾十批次,甚至更多。我感覺我是非常熱愛這塊甲板的,我的理想和抱負,都是在這塊甲板實現的。因為每當我看到一架戰鷹起飛,我感覺我的夢想隨之也跟隨著起飛。
隨著山東艦一次次劈波斬浪,駛向深藍,山東艦上每一位奮斗者的青春夢想正在甲板上起飛綻放。
總臺央視記者 劉潔:剛剛我們看到,山東艦已經完成了晝間艦載機起降、調運、掛彈等模擬訓練,接下來,艦員們即將開展的是夜間回收保障訓練。夜間著艦,受光線場地等條件的限制,官兵們承受的危險和難度系數也會成倍增加。要想練就精準保障、一步到位的過硬本領,春節期間山東艦每天都會進行這種訓練,時刻準備著出海執行任務。
山東艦 齊正坤:今天我們進行夜間保障流程訓練,各就各位。
如何能讓時速200多公里的艦載機,在甲板上快速著艦,靠的就是這根阻攔索。它能在3秒鐘內讓飛機瞬間停止,穩穩降落在航母上。而阻攔索要承受這種極端的拉力,也會存在斷裂的風險。齊正坤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考驗。
山東艦 齊正坤:飛機在著艦的一瞬間,我們回收小組人員就要第一時間沖上去,檢查阻攔索,確保它無損傷,具備接收下一架飛機的能力。這根索我們稱之為生命之索,我們是生命之索的守護者,因為我們一手托舉著國家財產的安全,一手托舉著戰友生命的安全。
當兵22年,齊正坤從一名新兵成長為專業過硬的技術大拿。在航母部隊十多年,他經歷了我國航母事業的多個“首次”,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航母。
山東艦 齊正坤:我參與了咱們航母的首次試驗試航、首次艦載機著艦,每次看到咱們艦載機能夠安全著艦,戰友能夠安全回來,我都感覺自己內心很欣慰,感覺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一代航母人有一代航母人的使命和擔當,我的使命擔當就是要把我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傳承下去,讓我們的航母走向更遠。
新春佳節,中國航母上的追夢人也獻上自己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深祝福。
山東艦 張浩:新的一年,祝福偉大的祖國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
山東艦 唐曉菁:希望我們的海軍事業蒸蒸日上,三航母馳騁大洋,捍衛祖國海疆。
山東艦 齊正坤:有我們為祖國守歲,請祖國人民放心!
(總臺記者 劉潔 孫晨旭 杜黎鑫 李剛 肖禹 汪鑫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頭條
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